日本,一个狭长的岛国,面积和我们的云南省差不多,在地图上没啥存在感,却是一个无风也起浪,极不安分的国家。它时不时地对外发动战争,以侵略别国,掠夺他人资源为乐,给亚洲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
和日本仅有一水之隔的中国,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抗日战争就不说了,大家最熟悉。再往前点,还有中日甲午战争,有明朝时,日本倭寇对中国沿海的侵略。可以说,在很早的时候,日本就把中国列为了第一侵略对象,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负我们。
中国的面积比日本大多了,人口也比日本多。对于狭小的日本来说,中国无异于一个庞然大物,它对上中国,也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那么,一只小小的蚂蚁,为什么会有单挑大象的勇气呢?
对中国又爱又恨的日本
要弄明白日本为什么敢挑衅中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的关系,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三国以前。那时候的日本还是一个从事渔业捕捞的落后民族,靠海吃饭。直到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传播到日本,日本才慢慢进入农业社会。
不仅仅是日本,整个朝鲜半岛的水稻种植技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汉魏时期,日本还多次派使者到中国请求册封。
第二个时期就是从三国开始,一直到唐朝。这一时期,是日本的国家形成时期。南北朝时,日本先后十三次遣使朝贡,请求册封。并且,因隋唐时期的动乱,大量中国人背井离乡,逃到日本。这个数字,大概是一百万以上。
这么多中国人到了日本,不可避免地就将中国文化带了过去。如今,有不少日本学者认为,30%的日本人有中国血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很多中国人跑到了日本,但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和日本并未有过多的交流。后来,唐出征百济和高句丽,日本也派兵掺了一脚,去帮百济打唐朝军队。
结果,实力不济的日本被唐朝打得全军覆没,差点被打废。这就是历史上的白江之战。
这次惨败让日本心有戚戚,三四十年都不敢和中国说话,全国上下都陷入了深深的耻辱感和危机感中。日本国民挖地洞的挖地洞,囤粮食的囤粮食,就怕唐朝心血来潮,把他们的国家给灭了。
对此,唐朝很是无语。日本也不看看它自己是什么鬼样子,国土面积狭小不说,还要啥没啥,干巴巴的,唐朝有出兵的必要吗?这不得倒贴军费?
唐朝再三强调,它对日本没兴趣,不会入侵日本,日本这才安心许多。这坏东西能屈能伸,知道唐朝不会侵略自己后,就开始放平心态,向唐朝学习,壮大自身。
唐朝国力强大,制度、经济、文明、法制等方面都强于日本,所以日本全面向唐朝学习,动不动就派遣唐使过来取经。除此之外,它还派留学生过来,在长安的国子监学习,吸收大唐的经济文化成果。
这一时期,中国和日本各方面的交流非常活跃。
继唐之后,日本进入了武士幕府时代,中日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中国不希望日本来朝贡,因为朝贡的经济负担太重。日本也不再向汉魏和南北朝时期那样,臣服于中国。可以理解为,中国看不上日本,日本也不想一直当跟在中国屁股后面的小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唐朝之前,中国和日本是册封关系,但唐朝之后,中国就没有再册封日本了,两个国家在官方层面基本断绝来往,只有民间在交流。
日本还是学人精,吸收中国的经济技术文化,同时给中国人卖日本的产品。这种贸易行为一直持续到近代,清朝时达到巅峰。
这就是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日本这个小国,是靠着中国才发展起来的。
它学习中国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强大嘛,它也想跟着喝汤,这是出于利益。而它想侵略中国的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不再强大了,它想取而代之。
日本奉行实力为尊。唐朝把它打败了,它就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向唐朝学习。后来,日本强大,中国国力衰微,被西方国家欺负,日本就觉得中国不行了,不想跟着中国混。
不跟着中国混也就罢了,它还往中国身上捅刀子。
中日甲午战争,就是日本试图取代中国在亚洲领导地位的结果。它不仅想要成为另一个中国,还想要统治整个中华民族。既然汉人被满族人打败了,统领中国江山几百年,那它也可以。
日本四面环海,地理位置实在谈不上优越,很多资源都来自中国。若是偏安一隅,老老实实地当中国的从属国倒也罢了,但日本是一个有野心的国家。而它想要获得大的发展,就必须占领中国。
所以,日本从丰臣秀吉时代起(中国明朝时期),就有了侵略中国的想法。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也是想要通过朝鲜这个跳板,吞并中国。
明朝发现了他的打算,在朝鲜第二次求援的时候派了七万士兵渡过鸭绿江抗日。这就和我们后世的抗美援朝一个道理,只不过抗击对象换成了日本。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强大起来,在多个方面超过了中国。野心膨胀的它制定了两条发展思路,第一是向东发展,征服中国大陆,第二是向西发展,从菲律宾、马来西亚一路打到美国珍珠港,征服西方。
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把侵略中国当作奋斗目标。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日本不是敢于侵略中国,而是不得不侵略中国,这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性。
就像日本的老师在课堂上说的那样:“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一片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
除了必要性之外,日本侵略中国,还源于它的本能。
从中日交往史来看,日本是在中国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如果是正常人,肯定会心怀感激,但大和民族显然不在正常人的范畴。
日本人因其国土面积的狭小,资源的匮乏,生来就有危机意识,且骨子里透着自私卑劣。这样的性格,使日本在受到中国的帮助后不仅不会感激,还会恩将仇报,反咬中国一口,来摆脱“靠中国发展起来”的帽子。
简单来说,日本是从打压中国、否定中国的行为里,来获得自我解脱的。具体表现为,日本从不承认曾和中国存在君臣关系。且到今天,日本人对中国都不算友好。
明明它才是侵略者,却从不觉得自己有错。要说反思,它只会反思自己不够强,没有打赢中国,而不是反思侵略本身是不是对的。落后就要挨打,弱者就要受欺负,日本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毫不夸张地说,哪怕是在和平的今天,仍然有日本人认为,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解放亚洲,是为了以先进国家的身份,去统治亚洲那些“野蛮落后”的国家,包括中国。
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荣”的地方就在这里。
有了这个逻辑,日本的很多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比如为什么跪舔美国,为什么残害起中国的老弱妇孺来毫不手软。它恃强凌弱的民族基因,决定了它的两面性,即面对强者时有多谄媚,面对弱者时就有多狠辣变态。
故而,日本敢于侵略中国的原因,从它自己的角度来说,一是发展的必要性,二是骨子里的卑劣本能。当然,抛开这两个原因不谈,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略中国,也有中国自己的因素。
不是受害者有罪论哦,毛主席就曾说到了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呢?
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的弱点
中国和日本的第一次较量,是在甲午战争的战场上。在两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清朝惨败,被迫割地赔款。
这场战争被称为“中外双方军事实力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中国还占了人口、国土面积和地利等优势,却还是输了。这就说明,中国内部出了很大的问题。
后来,日本吃到甜头得寸进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肆屠杀中国人民,甚至还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
日本这么狂妄,除了它的实力强于中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的民族特性给了它信心。
什么民族特性?简单来说就是不团结,没有凝聚力。
毛主席曾在《论持久战》里,一针见血地提出日本敢于侵略中国的原因:“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这里的“无组织状态”,就是指极端个人主义的游离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无组织,无纪律。这是我国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也是五千年来,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制造成的。
日本人很早就看出了中国人的这个特性,甚至比毛主席还要早。
日本海军名将,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军官秋山真之就曾做了一篇分析中日两国国民性的讲演。
在这场讲演中,他用“扫帚扬起的灰尘”、“一盘散豆”、“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现时主义”来形容中国人缺乏粘着性的特点。
秋山真之认为,相比较于日本人的上下同心一体,中国人就是一盘散豆。
几千年间,中国的统治者频繁更替,老百姓没有一个没有恒定尊奉的君主,国家政治也经常陷入动乱,分分合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无法保障国民生命财产的稳定。
这就导致,民众对统治者的拥护感、归属感并不强,每个人都只顾得上自己,也只相信自己,很难相信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历史被虚无化,未来也被置之度外,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个人本位和现时主义。
日本就没有中国这么“动荡”,天皇都是万世一系的,是凝聚人心,保障凝聚力不散的核心。日本国民对天皇也是百分百拥护的,粘着性非常强。
最后,秋山真之得出结论:“毫无疑问,支国人的游离性即所谓‘个人主义’,作为民族性来说,想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适宜的。”
秋山真之还做出假设:“处当今之世,支国如果还是这般缺乏粘着性和执着心,那么即便个人变得多么的富有,而整个国家要想永续存立,是靠不住的。”
秋山真之的讲演给了日本人很大的启发。
很好,侵略中国的理由又多了一个。中国人粘着性不强,不适合自立于民族之林,那我们就把它吸纳进大和民族,这没毛病吧?
日本人认为,中国人都是极端个人主义,根本没有国家意识。专横高压的集权专制统治下,军人不敢对抗入侵的敌人,民众麻木不堪,懦弱顺从,迟早也会屈服于他们的统治。
这种没有凝聚力的国家很容易被征服的,就像当年的甲午战争一样,哪怕他们和中国实力相当,中国还是一击即溃。
基于此,日本才会大胆地发动侵华战争。它有不输于中国的实力,中国本身也是一盘散沙,是最好捏的软柿子,不打中国打谁?
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毛主席才会想方设法,不顾一切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名词的重点不在战线,也不在抗日,而是在“统一”。
不仅仅是毛主席,整个共产党在抗日时期,做的都是团结民众的工作。他们竖起了一片旗帜,就像一块岿然不动的磁铁,最大限度地“吸纳”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
就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中国制胜日本的主要条件,是全国的团结和各方面较之过去有十百倍的进步。
平津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面对空前严重的灭国危机,共产党喊出“民族团结”的口号,和国民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家国破碎,山河喋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在日本鬼子的侵略暴行下,中国人的爱国意识空前觉醒。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万万同胞冒着滚烫的炮火,用血肉筑起不倒的长城。
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甚至是海外华侨华人,都摒弃了所有的矛盾和偏见,同仇敌忾,携手抗日,救亡图存,最终汇聚成一股排山倒海,扭转乾坤的磅礴力量。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当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被彻底激发出来,即便是再猛烈的炮火,都无法摧毁我们的意志。
于是,日本人发现,中国人越来越难打了。说好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三年过去了,六年过去了,九年过去了,甚至是十二年过去了,中国还是没有成为它的殖民地,成为日本发展的血包。
到了第十四年,日本差点折在中国战场上,只能狼狈退兵,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的那一天,全国各地都爆发了热烈的欢呼。
十四年抗战,3500万同胞遇难,4200万难民失去家园无家可归。只有中国人知道,这是怎样一种切肤之痛,又是怎样一种恨不得生啖其肉的血海深仇。
有了抗日战争的血泪教训,有了“中国人是一盘散沙”的论断,毛主席才会走“天下为公”的道路,才会有了公有制,有了集体主义。毛主席是想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捏成一只团结的铁拳。
从结果来看,毛主席成功了,中国不再是之前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而是以自信强大的姿态,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很多国人的危机意识没那么重了,感觉又要回到一盘散沙的状态,这是非常危险的。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要谨记中华民族一条心的准则。
如今的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中国依然面临着危机。美国的针锋相对,日本的虎视眈眈,周边国家的左右摇摆,我们所期盼的最终和平远未到来。
但是,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那么最后的胜利将属于中国,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
与大家共勉。
信息参考:
凤凰新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上日本为什么总想侵略中国
抗日战争纪念网-百年前日本海军“名将”秋山真之谈敢于侵略中国的原因
凤凰资讯-“徐福东渡”与中日“血缘关系”
共产党员网-民族凝聚力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