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法国人拍摄的抚顺煤矿,住宅区虽然简陋,但是很温馨!

素手烹茶时 2025-02-04 09:41:46

1985年,法国摄影师加斯穆尔,背着老式的胶片相机,踏上了辽东大地。他的目标是“乌金滚滚,遍地是宝"的煤都——抚顺。

抚顺的煤田,如一条沉睡黑龙,在东洲河与古城子河之间,蜿蜒出18公里地质长廊。

煤层平均宽度2公里,极限深度1100米,14.5亿吨的探明储量,蕴含着地球馈赠的终极密码:低硫高热值的特质煤,其挥发分高达38%,堪称工业血液的金色标号。

早在1901年,沙俄就在这里开矿采煤,日俄战争后,被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接管。

解放后,这里煤矿重获新生,滚滚乌金化作耀眼火炬,让鞍钢钢水奔流、为沈重机床轰鸣,注入澎湃动力。

进入80年代,抚顺煤矿已经累计输出了10亿吨煤炭!在完成历史使命后,这座亚洲最大露天煤矿,开始逐渐转型。

加斯穆尔到达时,这里正处于转型阶段。下面,我们就跟随他的镜头,来看看1985年的抚顺煤矿!

△远眺第一煤矿工人住宅区,安详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

△住宅区的近景,房屋虽然简陋,但住房不要钱,用水用电用煤,也不需要钱,家家生活水平基本都一样的,没有什么差距。

△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忙碌了一天的矿工们,陆续回家。

他们的身影在炊烟的映衬下,显得温暖而有力。

△上班的人群,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跨过运煤的铁路,进入厂区。

△抚顺有三大煤矿,西露天矿、老虎台矿、龙凤矿。

由于煤层是斜的,因此最西端的是露天开采,最东边龙凤矿,则是直井垂直开采。

△正在雕刻“煤精”的女工人。

煤精又称煤玉、黑宝石,生成于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经过精心雕刻后,就变成了独具特色的乌金艺术品。

煤精雕刻的起源地,就是抚顺!

△另一名雕刻煤精的女工人,在80年代,她们的工资在50-80元左右,属于高收入群体。

△矿区的烟囱,经过100多年开采,龙凤矿和胜利矿在2005年的时候,采空煤层后,正式关闭。

2018年,抚顺煤矿成为了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第一批项目,并在2019年全线关闭。

△1985年的煤矿装载车,这是本溪重型机械厂生产的60吨“非公路矿用车”,装载能力极强。

△矿区的另一处宿舍,这几个蹦蹦跳跳的孩子,就是矿工子弟,他们在矿区学校上学,在矿区长大,读书没压力,少电视无手机,没事就在一起玩。物质虽然不丰富但精神愉悦。

时间一晃40多年,他们也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

△夕阳的余晖洒在矿区宿舍,给每一栋房屋,都镀上一层金色光辉。

大人们结束一天工作,端着碗坐在外面聊天。孩子们在土路上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

如今的矿坑,已经化作生态公园,曾运送煤炭的电机车变身工业遗迹,用锈迹斑斑的身躯向世人讲述着:这里封存着一部,用矿灯照亮的百年工业史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