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的兵法秘籍:《用药传心赋》——从入门到精通的奇妙之旅

初见李 2025-04-20 03:34:45

大家好,我是认真传播中医的的李医生,中医的用药之道,如同用兵布阵,讲究“精准制敌,药到病除”。而《用药传心赋》正是一部将中药药性凝练成歌诀的经典之作,被称为中医界的“兵法秘籍”。它不仅让古代医家奉为圭臬,更被现代中医学生视为入门必修课。今天,我们就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看看这短短千字如何承载千年智慧!

一、药性如兵,妙用无穷:原文经典选段与注释

1. 寒药篇:清热降火的“灭火队”

原文精选:

“黄连清心经之客火,黄柏降相火之游行。黄芩泻肺火而最妙,栀子清胃热而如神。”

“大黄乃荡涤之将军,芒硝通大便之结燥。”

——《医学传心录》

注释与案例:

黄连:专清心火,现代常用于口舌生疮、失眠多梦(如黄连阿胶汤)。

大黄:被比作“将军”,因其泻下攻积之力迅猛,但需配伍甘草缓和药性,避免伤胃。

案例:若因吃烧烤导致咽喉肿痛,可用石膏、山豆根煮水清热,效果如“降下一场及时雨”。

2. 热药篇:温经散寒的“暖阳剂”

原文精选:

“附子回阳,救阴寒之药;干姜治冷,转脏腑以温。”

“肉桂治冷气之侵,木香调气治腹痛。”

注释与案例:

附子:大热之药,可回阳救逆,但需久煎去毒,配伍干姜增强温里效果(如四逆汤)。

木香:行气止痛,搭配肉桂可快速缓解寒性胃痛。

案例:体虚多汗怕冷者,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加附子,汗止身暖。

3. 温药篇:调和气血的“中庸之道”

原文精选:

“甘草为和中之国老,人参乃补气之元神。”

“当归补血以调经,白术健脾而去湿。”

注释与案例:

甘草:调和百药,解附子之毒,缓大黄之峻。

当归:补血活血,女性痛经常用当归配川芎(如四物汤)。

案例:脾胃虚弱者,可用白术、茯苓、山药煮粥,健脾祛湿。

二、中医学生必知的四大要点

1. 背诵与理解并重

歌赋语言精炼,需反复背诵,但更要结合《神农本草经》《本草备要》等经典理解药性。例如,“栀子清胃热而如神”需区分生栀子(清热)与炒栀子(止血)的用法差异。

2. 重视配伍禁忌

相反药:如“二丑(牵牛子)与巴豆”不可同用,易致剧烈腹泻。

剂量把控:附子、细辛等有毒药物需严格控制用量。

3. 实践出真知

中医大家曾培杰强调“行医先自治”,建议学生记录自身用药前后的舌苔、脉象变化。例如,服用玉屏风散后观察汗出是否减少。

4. 融合现代视角

传统药效需与现代药理结合。例如:

葛根:古籍言“止渴解肌”,现代研究证实其含葛根素,可扩张血管、改善颈椎病。

三、大众如何活用《用药传心赋》?

1. 日常养生小妙招

上火咽痛:菊花、连翘泡茶(泻六经之火)。

受寒腹痛:肉桂、生姜煮水(温经散寒)。

2. 避免误区

切勿自行套用:如“红花通经”对孕妇是禁忌,需遵医嘱。

辨清体质:“石膏泻胃火”只适合实热证,体寒者误用会加重不适。

传心之法,在于知行合一

《用药传心赋》不仅是药性歌诀,更蕴含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正如书中所言:“用药之妙,如将用兵”,精准配伍、灵活变通才是精髓。无论你是中医学生还是养生爱好者,这本书都能为你打开一扇通往中药智慧的大门!

感谢您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阅读李医生的原创文章,能静静的阅读一段文字,在这个短视频泛滥的年代也是特别值得点赞的!再次感谢!

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我却想要用大白话把深奥的医学道理讲给每个人,其实在广袤的中医经典世界里,我只是一个小学生,只是热爱祖国医学文化,也希望让更多人获得健康常识,让更多人德到有用的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您的每一次转发分享都是对我最好的支持,传播健康,收获快乐!,善莫大焉

李医生简介: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科医生,

百万阅读量创作达人,

国医文化类,健康类原创作者,

河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

衡水市第一届基层名中医,

中医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委,治未病,针 灸,微创专业委员,

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舌诊,脉诊,手诊,辩证,运用中药,针灸等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肠胃疾病,各种痛症,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医中药调养,传承传统中医文化,发扬祖国国粹医药!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