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展开全面封锁,对中国有前景的企业进行打压,如华为、长江存储等行业领导者,将相当多半导体领域的中国企业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
必须承认,中国在这一领域确实处于劣势,美国的打压会造成相当的阻碍。但同时也要看到,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中国在许多领域也具有了自主技术,并且领先世界,在这些领域,美国反倒被中国掐着脖子。
“长江存储”工厂
其中之一,就是矿物原材料采集、加工领域。
近日,有西方学者撰文指出:中国在镍矿石的加工技术上,已经拥有西方不具备的独有技术,令西方公司不得不与中国展开合作,并且利用这一技术,中国公司在印尼镍矿石开采上获得主导地位。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部分电池所需矿物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锂、钴以及镍。智利拥有最多的锂,刚果(金)拥有最多的钴,而镍,则主要蕴藏在印尼。
印尼红土镍矿
据统计,印尼拥有全球22%的镍储量,并且在2021年向全世界供应了37%的镍。
为了最大程度地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国家利益,印尼设置了关税和出口禁令,要求相关企业不仅在印尼开采,还必须在印尼当地对其进行加工,以最大程度将产业链的税收留在印尼。
而在这一产业链上,中国企业扮演了主要角色。
中国不锈钢巨头青山控股集团,青山实业大楼
据公开数据显示,印尼目前开发中的三个镍加工厂,每年可以生产164,000吨电池原料,并且所有工厂都有中国公司参与其中,而且所生产出的产品也都出售给中国公司。
换句话说,中印合资公司垄断了当地的所有镍矿石开采、加工产业链,并且最终也出售给中国公司。
对此,有西方的智库的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当中美分裂加剧时,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充足,而西方国家则会面临短缺。
因此,一些西方公司也在官方的支持下,试图进入印尼市场,但是他们发现面临着重重困难,主要有三方面:
一、当地的保护主义思潮。印尼的民众认为外国投资者来这里是为了掠夺资源,而当地的官方也有繁琐的法律要求,并且偏向对印尼当地企业的保护。
而中国企业方面,由于有官方高层的配合和默契,这方面的阻力要小的多,因此能够顺利的开展业务。
中国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试验段
二、西方公司缺乏关键技术。据报道,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将低品位红土矿石转化为电池原料所必需的高压酸浸工艺(HPAL),而西方公司虽然从 1961 年以来一直在使用,但始终未能完全掌握,无法令其达到生产目标。
而中国企业显然已经破解了这个难题。自 2021 年以来,他们参与了印度尼西亚所有高压酸浸工厂的建设和运营,每家工厂都在预算内快速建成,并且生产可靠。
氢氧化镍钴项目
三、镍开采和加工会产生污染。由于西方国家虚伪的绿色能源门槛,有可能导致西方公司的产品无法销往欧美等地,或是面临高额关税。
以上三点,便是西方企业难以在印尼立足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企业还拥有一个西方不具备的优势。
相关产业的研究人员说:“当中国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开发资产时,会有非常稳定的零部件、劳动力和材料从中国流向印度尼西亚,使他们能够快速、按时、按预算建造新资产”。
“世界工厂”地位让中国在各领域占据优势
换句话说,中国本土强大的制造和建造资源,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强大支撑,这一点,是西方学不来的。因此,中国在印尼的优势难以动摇。
不过即使这样,欧美大厂为了争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依然着力进军印尼市场,其中最积极的,便是福特。
这家美国汽车巨头最近宣布,投资 45 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建设一座高压酸浸工厂。该工厂预计每年生产 120,000 公吨电池原料。
福特新能源汽车
但是,它对合作伙伴的选择说明了一切,福特的两家合作伙伴中,一家是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的印尼子公司;另一家是中国的“华友钴业”。
要知道,福特选择与一家中国公司合作,意味着产品有可能被美国列入限制清单,但即使面临这种地缘风险,福特也不得不如此选择,侧面说明中国技术的不可或缺。
巴西“淡水河谷”是世界矿业巨头
研究人员直言:目前在印尼生产的‘西方制造’电池原料根本不存在”,因为所有的相关产业链都离不开中国。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虽然美国高调地以优势地位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但是在许多关键领域,中国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同样掐着西方的命门。只因为美国的措施并未触及中国真正的痛点,若真的要“鱼死网破”,中国手中掌握的反击手段,可能超出美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