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放弃编制,回到山区母校接力张桂梅的周云丽,现在怎么样了?

梦里水乡人 2025-02-08 15:16:36

一个铁饭碗摆在面前,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可她却偏偏选择丢掉这个稳稳的未来,毅然决然回到了大山。

对周云丽来说,这或许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一次命运的逆袭。

她的决定在村里人眼中简直“不可理喻”,甚至有人指责她浪费了张桂梅校长的苦心。

“好不容易走出大山,还要回来干什么?”

这样的冲突和质疑在她心中从未消散,但她的眼里却只有那些即将失学的孩子。

她当初就是被张桂梅从绝望中拯救的,现在,她也要将这种希望传递给更多人。

九年过去了,这个当年“背叛”铁饭碗的女孩,如今又过得怎么样?她的付出是否让她后悔?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校长的拯救·】——»

1997年,张桂梅因教育工作出色,被调到了云南省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学,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

怀着对新学校的期待,他坐上了出发云南的车,可当她见到这个学校的时候,被眼前的样子震惊了。

学校就是一座破旧不堪的楼,墙皮都已经脱落,看不出原本的颜色,甚至有些窗户都没有了玻璃,只有薄薄的纸张覆盖。

当她走进教室,看着教室里那零零散散的座椅,仿佛稍微一碰就会散架。

孩子们各个都灰头土脸的,身上的衣服也都是缝缝补补,但她们脸上并没有出现对学习的不厌烦,反而透露出一种坚定的眼神。

而让张桂梅痛心的是,这里还有好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上不了学。

甚至,一些家长在女孩子成年后,就连忙将其嫁人,看着这些渴望知识却又不得不放弃学业的孩子们,张桂梅的内心充满了无奈。

她明白,只有走出大山才能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桂梅一边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一边四处奔走,为贫困学生筹集学费和物资。

终于,在2008年,靠着自己这些年的节俭和国家的补助,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她说,她的这所学校是专门收贫困山区的女学生,并为她们提供免费的教育机会,此时张桂梅还不知道,她的这一决定,在未来拯救了多少个家庭。

更是培养出了自己的下一个“接班人”——周云丽。

«——【·为何放弃铁饭碗·】——»

周云丽出生在华坪县的一个破落小村庄里,她的母亲在她小时候就因为患有癌症离世,父亲天生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家庭的重担几乎都落在了她身上。

白天,她就在张桂梅创建的学校里上学,晚上回去照顾父亲,周六日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是捡瓶子和纸盒卖钱,养活他和父亲。

虽然日子艰苦,但周云丽从来没有说过累,每天,她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在学校里,张桂梅更是知道了她的家庭情况,但看着这个努力的孩子,她心有感慨。

所以在冬季,张桂梅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为她购买了棉衣,在生活中,同学们也会对她伸出援手。

在这种环境里她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好,心里也有了一个自己的梦想——自己以后也要做张桂梅校长一样的人。

转眼间,就到了她们高考的日子了,当周云丽接到云南师范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激动地抱住了张桂梅老师,痛哭了起来,“老师,我终于考上了,我没有辜负你对我的期望。”

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周云丽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兼职,在这期间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她报名了教师编制的考试,并顺利通过了考试。

这个铁饭碗,可以保她之后有着稳定的收入和生活。

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张桂梅校长时,张桂梅激动地都要跳起来了,她这年的心血没有白费,终于将这些孩子送出了大山,有了好的人生。

但令张桂梅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听了她十几年话的女孩,竟然也有“叛逆”的一面。

«——【·回到大山·】——»

周云丽这些年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张妈妈”说的:“考出去,走得越远越好,不要惦记起飞的地方。”

本来,她也是这么想的,但当她即将走出大山的时候,“华坪女高缺老师”的消息传来,周云丽纠结了,自己好不容易考出去了,可是自己的母校正是缺老师的时候。

经过几盘思考,她最终决定:回归母校教书育人!

这一次她选择不再做一个“听话”的女孩,她要选择方程式的第二种解法——放弃走出大山,回归大山。

对于这个决定,周围的人很是不能理解,“放着好好的县城编制不要,非要回到那个贫困山区,真是太傻了。”

还有人说:“她肯定是想出名,故意炒作自己。”面对这些质疑和误解,周云丽只说了一句话。

“我甘为孺子牛”

«——【·10年被“困”三尺讲台·】——»

回到华坪女高后,周云丽迅速投入到了紧张而又充实的教学工作中。

每天早上5点多,她就前去宿舍叫孩子们起床,然后带着孩子们在绕着学校跑两圈,然后回到教师开始给他们上课。

这样的一幕,每天都子啊学校里上映,即使冬天也不缺席。

一年后,周云丽顺利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正式的数学老师。

她接替了自己恩师的责任,将其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她愿意成为这里女高中生们的“孺子牛”。

质疑张桂梅、理解张桂梅、成为张桂梅。周云丽本是“孺子”,也更能理解“牛”的俯首之心。

如今,她已经站在讲台上10年了,这10年的时间里,她把许多学生送出大山,她说这些还不够。

她要让2000多名女孩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让张桂梅那句“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的誓言越发铿锵。

这些年,随着她的出名,也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了,贫困山区的教育,有不少的老师主动申请,前往乡村担任支教。

但是也想在这提醒一下各位去支教的老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毕竟有些地方的思想还是与我们不同。

0 阅读:0

梦里水乡人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