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会爬墙的“绿帘子”。在乡村的田园风光里,丝瓜那翠绿的身姿沿着篱笆攀爬,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丝瓜的种植可是有不少讲究的。首先是催芽这一环节,用温水泡种子1天,然后裹着湿布放在炕头,大概3天的时间就会露白。接着是移栽,当苗长到有4片叶的时候,就连土挖起栽到篱笆边。丝瓜是会开雌花和雄花的,在早晨的时候可以给雌花进行人工授粉,简单的方法就是摘下雄花对擦。还有个很实用的妙招,就是留下老丝瓜做种,这样来年出苗会特别壮。
苦瓜——清热解暑的“疙瘩宝”。苦瓜有着独特的功效,在清明前10天就可以用塑料杯进行育苗了,要注意杯底扎孔。等到苗高15厘米的时候就可以带土移栽了,株距保持在半米左右。为了让苦瓜更好地生长,要搭网棚让藤蔓攀爬,并且要及时摘除底部的老叶。在结瓜期的时候,每周浇一次淘米水,就能够让苦瓜的苦味变淡。
西葫芦——快收成的“胖娃娃”。西葫芦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按照40厘米的间距点种,每个穴里放2粒种子。在管理方面,当看到第一朵雌花的时候就把它摘除,这样可以让营养集中。重点是要在早晨6 - 8点进行人工授粉,用毛笔扫雄花抹雌花就可以了。还有个秘诀,就是嫩瓜长到15厘米的时候就把它摘掉,这样就会越摘结得越多。
黄瓜——菜园子的“水灵姑娘”。在选种的时候,挑选短粗把儿的本地老品种是个不错的选择,像“旱黄瓜”就很不错。播种的时候要等到清明后地温达到15℃以上,挖一个10厘米深的坑,放3粒种子然后盖薄土。重点是要搭人字竹架,当藤长到30厘米的时候就绑蔓。这里还有个小窍门,在开花的时候用草木灰水浇根,既能防虫又能让秧苗长得更壮。
南瓜——懒人种的“大肚汉”。南瓜的选地很关键,墙根、粪堆旁是最适合的地方,越肥的地方结出的瓜越大个。播种的时候在坑里埋把草木灰,种子尖头朝下插在土里。主蔓长到1米的时候要掐尖,留下2 - 3个侧蔓。当瓜坐稳之后,在下面垫一块瓦片,这样可以防止烂肚。
然而,在种植这些瓜类的过程中,是有不少注意事项的。忌连作是很重要的一点,同一地块要隔2年再种同科的瓜类。忌深埋,种子的覆土厚度不要超过2指宽。正午的时候不能用凉水也就是井水浇地,要浇就选择早晚用晒过的水。在种植的时候还可以宜混种,在瓜垄间撒点香菜籽,能够驱避害虫。宜盖草,在出苗之后铺上一层麦秸,可以保湿又能防草。
乡亲们都知道,清明前后正是种瓜的好时候,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个时候地气回暖,种下的瓜苗能茁壮成长。这几种瓜类都是非常适合在咱们农家小院里种植的,无论是黄瓜那水灵灵的模样,还是南瓜那越长越大的个头,亦或是丝瓜那像绿帘子一样的藤蔓,苦瓜那清热解暑的特性,西葫芦的快收成,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只要咱们按照这些种植的方法和注意的要点来做,就能收获满满的瓜。
老少爷们儿们,趁着清明好雨水,赶紧把这几样“看家瓜”种下地!记住“三分种七分管”,勤快人儿准能瓜满架。等夏天藤上挂满瓜,别忘了拍个照@我显摆显摆!咱们庄稼人最得意的,不就是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瓜果一天天长大么?这不仅仅是一种劳作的成果,更是一种对土地热爱的体现。每一颗种子的种下,每一次精心的照料,都饱含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农村的生活里,这些瓜类种植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吃,有时候也是一种邻里之间分享的乐趣。当你收获了新鲜的瓜果,给邻居送去一些,那种浓浓的乡情就在这瓜果的传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瓜类种植的技术,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我们在传承这些技术的同时,也在延续着农村的文化和传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这些种植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呢?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咱们农村种植的魅力。说不定在你的分享下,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在自己的小院或者阳台上尝试种植这些瓜类,体验到这种田园之乐呢?大家对这种传统的瓜类种植有什么自己独特的经验或者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