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大唐的灭亡并非突然降临,而是经过一个逐渐消亡的过程。第一声丧钟在公元860年响起,浙东裘甫起义。虽然声音不大,但性质是很严重的。而第二次的敲钟人叫做庞勋。
庞勋造反需要从大唐与南诏的战争说起。大唐贞元十年,大唐帝国与南诏在洱海边的点苍山会盟。南诏国主表示全部部落归附大唐,大唐册封其国主为“南诏王”,赐南诏印,在南诏地区设置云南安抚使司。从唐宣宗时代,困扰大唐西南边疆数十年的顽疾终于被解决。从此大唐的西南边陲安然无事。
然则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大唐帝国在藩政割据、朋党政治、宦官专政的三大毒瘤的腐蚀之下。大唐的国力也越来越不如从前。大唐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力也逐渐弱化。公元860年,由吊唁事件引发大唐与南诏双方关系破裂。南诏兵乘虚攻破大唐的安南都护府治所交趾城。唐懿宗先后派遣的前方主帅康成训和张茵均未战胜南诏兵。与此同时,南诏国在世隆的手中进入了全盛时代。其版图北达金沙江,东抵黔中,西达怒江,南抵越南中部。
咸通七年6月,新任安南都护高骈终于对安南发起反攻,在交趾大破南诏军队。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苦战,高骈最终攻下交趾。随后,高骈又击败归附南诏的蛮族,杀了他们的酋长。十月底,蛮族17000人归降大唐。在唐军的强烈打击之下,南诏国内空虚,甚至到了男子悉数从军,妇女耕种的悲惨地步。
南诏国主知道再也无法和大唐打下去了,只得把儿子作为人质送往长安,发誓永不叛变,并世世代代做大唐的臣子,以换取大唐对他的原谅。考虑到南诏远离中原府地,战争消耗太大,再加上惩戒南诏的目的已然达到,大唐同意了南诏的求和请求,结束了战争。此次征讨南诏行动,唐军虽然没有达到灭亡南诏的战略目的,但沉重打击了南诏,歼灭了南诏的大量有生力量,使得南诏国力迅速衰弱,再也无法对大唐的西南边疆形成威胁。
唐昭宗天复二年,唐人后裔郑买嗣起兵,杀死南诏末代国王及南诏王室800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郑买嗣对大唐奉行称臣政策。即便大唐灭亡之后,郑买嗣在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依旧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维持和睦关系。西南边境刚刚恢复暂时的安宁,唐懿宗便变本加厉地纵情声色了。唐懿宗喜欢歌舞音乐、美味佳肴,所耗费的钱财更是不计其数。
人在逍遥享乐的时候,日子是很容易过的。这样时间一晃就到了乾通九年。这年夏天,当唐懿宗仍然在他的温柔乡中乐而忘返的时候,一场比裘甫之乱规模更大的兵变爆发了。这就是桂林戍卒起义。参加的主要人员是咸通三年安南沦陷时,朝廷从徐州调往贵州驻防的800戍卒。徐州古称彭城,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历来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长庆元年,王智兴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刺史。据史料记载,王智兴曾经招募了2000名勇士。他们的高大威猛、胆识超群。王智兴将他们训练为自己的亲信部队。时间久了,这些亲信不对养成了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之后的历任武宁军节度使都小心翼翼地伺候这些军士。
咸通三年,朝廷征伐安南。唐懿宗想起了徐州,专门下诏调集2000名徐州将士前往安南。此次调兵,就有800人被分配到了桂林协防。随后南诏入侵西川。皇帝以徐州将士英勇善战为名,再次安排了3000名军人前往桂林协防。其实唐懿宗地目的就是借南诏之手铲除徐州的兵力,让双方相争自生自灭。为了安抚徐州的军士,朝廷答应三年后就会安排其他军队前去轮换。然后徐州军士回去就升官涨工资。
很快三年之期就如约而至。朝廷以战事焦灼为由劝他们暂时留下。徐州将士就答应了,毕竟朝廷应该不会反悔。徐州将士可能不知道,他们离开徐州的那一刻,就已经被皇帝判了死刑。不管战事如何,他们都没有机会回家了。后来,大唐打赢了南诏。咸通九年6月,第二个三年之期如约而至。可是朝廷依旧不答应徐州戍卒回家的请求。于是桂林戍卒起义终于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