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级强震致1700人遇难!中国携卫星驰援,对缅北战局影响有多大

科普启示纪 2025-04-02 09:21:19

3月28日,7.9级地震袭击缅甸中部,多灾多难的缅甸又一次躺枪了,这是2025年全球最大的一次地质灾难,震源深度仅30千米,这种浅源地震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就像一把利刃一样砍在了缅甸的国土上,数以千计的建筑物瞬间倒塌,尘土飞扬后只剩下一片废墟。

遍地废墟,古迹遭劫

对缅甸来说,这场地震是灾难性的,除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之外,地震还摧毁了不少历史悠久的古迹。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曼德勒皇宫这次也没能逃得过去,古墙和塔楼在此次地震中再次坍塌,虽然其中一部分建筑是1989年按照历史图片和资料重建的,但也算把缅甸的国家宝藏被破坏了大片。

除了皇宫之外,阿瓦大桥也遭遇重大损毁,桥体被拧成了“麻花”,这座有91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完全不能正常使用了。

阿瓦大桥是连接曼德勒省与实皆省的重要通道,一时间两地交通几乎瘫痪,而且这次地震对民宅和公共设施的损毁也相当严重。

据最新统计,曼德勒地区有超1591栋房屋倒塌,当地的寺庙和学校也都遭到了严重破坏,缅甸是个佛教大国,曼德勒是东南亚著名的佛教圣地,拥有两千多座佛塔的蒲甘古城一度传出毁坏照片。

虽然后来确认有些照片为旧图,但这次地震对缅甸文化遗产和民众生活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截至3月30日,因地震死亡人数达到了1700人,还有3400人受伤,300人至今下落不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此大规模的地质灾害,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地震发生后,我国立刻做出了紧急响应,向缅甸派出了救援队伍。

火速驰援!

毕竟缅甸离我国云南非常近,地震不仅破坏了缅甸当地的建筑和基础设施,还波及到中缅边境的房屋和道路。

我们是不可能对这样的危机坐视不管的,且不说中缅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单从人道主义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迅速有力的行动。

这样高效率的救援响应又一次成了让全球赞叹的中国速度,地震发生后短短数小时内,我国多支救援队就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公羊救援队一行16人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等专业救援设备,火速前往灾区。

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是缅甸比不上的,除了设备先进之外,我们的救援队伍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惨痛教训的,2008年汶川地震是世界罕有的大地震,我们的人口比缅甸密集的多,损失自然比缅甸重的多,为了尽快弥补损失,全国各地齐上阵,在救援任务中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

这些经验现在也成了我国对缅甸进行救援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与此同时云南省多家医院抽调组成的医疗救援队也于29日清晨乘包机抵达缅甸,他们带来了医疗器械、药品和其他急救物资。

这些医疗队的到来让救灾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减少了不少二次伤害的可能,而且这次救援活动中我国卫星技术的应用帮了大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启动了多颗卫星对缅甸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观测,有“火眼金睛”称号的吉林一号卫星获取了超过20次灾后高分辨率图像,直接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实时获取的图像可以精确地标示出哪些地方急需救援、哪里交通堵塞、建筑物倒塌的具体范围等,救援效率直线上升,有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再加上我国救援队的丰富经验,二者紧密结合让救援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每一个关键位置。

随着后续灾情逐步显现,越来越多援助力量赶赴缅甸,中国的蓝天救援队、红十字会等民间力量也着手输送物资,帮助疏通安置点、发放食物、搭建临时帐篷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宣布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提供了帐篷、毛毯、食品、饮用水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这样全面的救援部署让缅甸人民感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救援特色,也再一次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可是自然灾害去了缅甸内部的局势变的更加扑朔迷离了!

缅北战局生变!

地震不仅让缅甸的基础设施和文化遗产遭受重创,更是在无形之中打破了缅北原有的军事平衡。

缅北的武装冲突这些年一直持续不断,不同的民族武装力量、政府军和各种地方武装在这片土地盘踞。

地震中损毁了缅军后勤补给线,让整个缅北战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发生了变化,震中附近正是缅军的“金三角防线”,这条走了一直以来都是缅军的后勤支持和兵力调动关键。

但地震让第99师指挥部严重受损,让这条关键的补给线中断了整整72小时,但这段时间已经足够对整个战局产生影响了!

现在缅军的整个防线已经出现了松动,地震导致了地面开裂,让整个战线的分布都受到了影响,原本遍布于丛林中的通信线路也因为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被切断,第77师作战指令系统一度陷入瘫痪状态,缅北战局瞬间陷入被动。

果敢地区的老街守军成了孤军,完全中断了总指挥部的联系,而且各种军需物资其实因为灾难无法抵达前线,现在缅军内部已经出现了一定混乱。

相比缅军的混乱,一直在找机会扩大自己势力的缅北同盟军则敏锐抓住了这次天灾带来的机会,同盟军369师趁着震后的骚乱,迅速在南天门山增设观察哨。

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直接成了同盟军的天然防御屏障,对缅军难受的大灾难,反而成了同盟军的老天爷赏饭吃,是行军作战的天赐良机。

看来同盟局还是有能力的,不仅在战场上有谋略,在老天爷出手的时候也能借势借力,原本用来输送物资的交通线反倒让同盟军占据了先机,他们设置了反坦克阵地,构建了稳固的防御体系。

如此娴熟的行军作战方式让同盟军的势力拓展就像插上了翅膀,接着地震的机会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了一大圈,其实本来缅北的各方势力已经处于平衡了,可地震这个不可抗力却让整个平衡被打破,同盟军成了第一个获益的群体。

除了同盟军的趁势推进之外,一向与缅政府军不相上下的佤联军也没在地震中闲着。他们利用地震造成的自然障碍加强了萨尔温江沿岸的布防巡逻,直接在地理位置和区域威慑力上和同盟军形成了战略呼应。

这让缅军不仅要分心应对来自同盟军的进攻,还不得不时刻提防佤联军在南方的伺机而动,看来缅北战局的纷乱要被地震“点燃”了,新的冲突似乎一触即发。

各种势力借助这场地震重整了局势,政府的军事部署上不得不花更多精力收拾“震后余波”。

如此复杂的战局变动不仅让缅甸军方感到棘手,地震的冲击波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边境安全,现在中缅边境本来就是敏感地区,震后的破败不堪以及缅北各武装力量的蠢蠢欲动,很有可能对我国边境稳定构成不小的威胁。

这次的地震灾区和中国边境的距离并不遥远,一旦局势不可控,缅甸北部很有可能出现人道主义危机,恐袭、冲突等多种问题都有可能蔓延至我国境内。

所以这对我国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情,现在中缅之间的经济合作刚刚踏入了快车道,但地震却让中缅经济走廊上的项目施工因为不可抗力不得不停工,曼德勒至皎漂铁路这样的重要工程也受到了直接影响。

过往物流线路的效率下降了40%,交通运输线上的瓶颈就增加了经济风险,这么看来天灾人祸这两个孟不离谯的搭档正在联袂赶来,给本就不稳定的局势再次添上了一把火。

现在我国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加强了边境口的守备和防御,增派警力监控周边武装力量动向,防止它们扩大冲突进而蔓延到中方境内。

同时也启动了中缅项目的应急抢修工程,确保尽快恢复工程建设和保证经济走廊的中方施工进度,趁着敏感时刻确保线路畅通,项目的延续也是中方为稳定边境带打出的一张牌。

这么看上去,咱们国家在地震天灾影响边境的应急策略是非常迅速而有效的,双管齐下就让风雨飘摇中的地缘安全局势暂时平静了许多。

结语

不过远水救不了近火,地震造成的影响让多个武装力量的实力结构重新分配,这是大背景动摇的体现。现在萨尔温江畔冲突陡然增多,驻守部队戒备一再拉高。

总体来说现在的缅甸一些混乱,接下来如何恢复原有平衡、稳控局势将会成为牵动人心的大问题。

0 阅读:0

科普启示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