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临失利后:大家都批粟裕,年轻小将撰文替粟出气,从此平步青云

东效聊历史 2023-11-25 11:23:01

复盘这段往事时,笔者一直感叹一个规律,帮过你一次的人,总会再帮你第二次。这个规律用在粟裕大将和张震将军身上,真是太准确了。

此事发生在1947年8月,华野在南麻临朐两战失利后,内部发生了一段小小的风波,粟裕将军莫名其妙地遭到一顿集火批评。

一、虎落平阳

事情起源于1947年七月分兵,在中央指示下,华野主力一分为三,陈士榘(华野参谋长)、唐亮(华野政治部主任)率三纵、八纵、十纵西出鲁西南,叶飞一纵、陶勇四纵出击鲁南。华野总部指挥二纵、六纵、七纵、九纵和特纵仍在鲁中。

这个弯转的有点大,基本上打乱了华野的作战节奏。

怎么说呢?47年初以来,华野打赢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两场大胜仗,取胜的要诀是集中精兵主力。华野正准备继续实行这一战略,中央突然要分兵,扯散敌人攻击阵型。

思想上有点想不通,但仍要照办。

但是谁也没想到,后来大家想不通的事,居然都压到粟裕头上。

分兵后粟裕能直接指挥的部队骤然间减少,直接造成两战没打好。7月17日在南麻打胡琏整编11师,7月22日在临朐打李弥第八军,都打成了消耗战,我军损失兵力超过国军损失,毙伤俘敌共14514人,而我军伤、亡、减员共达21586人。据不完全统计,这大概是解放战争期间极为罕见的,我军伤亡大于国军伤亡。

仗打成这样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我军集中四个纵队打不下敌人一个整编师,给华野领导人们带来极大震动。

打败了思想有震动是正常的,尤其是刚刚打过孟良崮那样辉煌胜仗之后。但笔者感觉到,华野几位领导人的震动是不一样的。粟裕的震动,大概只局限于军事上形势的巨大变化,以及对我军战斗力的进一步深刻认知,比如我军团以下部队的战术能力稍弱于国军,再比如我军攻坚战术比较差,等等,都属可以理解的范围,概要地讲,笔者认为,粟裕对南临失利的认知是,胜败乃兵家常事。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下图,这是粟裕受陈毅、谭震林委托,起草的关于南临等战役初步检讨。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华野其他领导人的震动超出军事范围,演变为对己方指挥能力、领导能力甚至作风意志方面的自我怀疑。

先是陈毅、谭震林不同意粟裕起草的战役检讨电报,继尔,谭震林在率二、七、九纵向胶东转移时,给粟裕留了一封信,信中对粟裕进行了猛烈批评。

主要观点有:

第一,粟裕军事上常犯粗心的错误。

第二,粟裕缺乏一些远见,作战时本应往前看几十步,却只能看到一两步。

第三,南麻、临朐战役过于乐观,骄傲轻敌。

第四,不够虚心,只要求下面人好好打,自己不知道检讨。

在这封不算特别长的信里,谭老板还把粟裕自苏中七战七捷以来指挥的历次战役,统统指出了缺点。

您没看错,是统统指出了缺点。

我们不搞狂热的粉和黑,粟裕大将天纵奇才不假,但不是不能指摘缺点,确实有很多仗打的不是很完美,完全可以讨论。但是这封信里所说的,不要说粟裕本人无法接受,连笔者这样的旁观者加军事小白,也完全不能认同。

比如指责孟良崮战役时如此说,整编七十四师已经被困在孟良崮狭小的范围之内,无论如何也用不了五个纵队,可以让陶勇四纵、王建安八纵主攻,把叶飞一纵、王必成六纵替出来,让他们去打过来增援孟良崮黄百韬整编二十五师,如此是不是可以扩大战果。

什么跟什么啊就指缺点批评人,批评人也要看能不能说到点子上。

南临战役我军不就是用四个主力纵队打不下敌人一个整编师,张灵甫师战斗力不弱于胡琏师和李弥第八军,从哪里看得出孟良崮我军用三个纵队就能拿下张灵甫?

纸上谈兵最容易,实地指挥全抓瞎。

论军事指挥的缺点不足,毛主席可以批评粟裕,刘帅徐帅彭总还有东北那位,或许都能批评一两句。舍此诸公,其他人来批粟裕打仗指挥得不好,还煞有介事地结合具体事例来批,难道没有班门弄斧的嫌疑吗?

二、张震发文强出头

谭老板托陈毅把这封信转交给粟裕,自己面都没照,连夜带兵走了。陈毅看了信,也觉得挺有道理,和粟裕彻夜长谈,想帮助教育一下粟裕。

粟裕被这封信弄得极度震惊。一贯谦虚谨慎的粟大将,当即回信说,你们觉得我过于乐观,我觉得你们的乐观远比我为甚。

粟裕收回原起草的检讨电报,气得另写一报,自己承担一切失利责任,不要陈谭联署。

粟裕这么做很极端,很少见。毛主席察觉到粟裕的情绪,立即回电安抚,勉励他注意身体,不要过于自责。

但是影响已经造成了。陈老总没多说话,意味着赞同谭的意见。华野五大巨头,陈粟谭陈唐,两个巨头直接表态,远在鲁西那两位难保会有什么积极态度。

粟裕的愤怒不是没有理由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怎么一夜之间就这样了。

在这个关头,一位年轻小将站了出来,意外地给粟裕站了台。

二纵副司令员张震,时年33岁。

张震是老新四军出身,素来对粟裕十分佩服。目睹粟裕被群起而批评的现状,他公然于1947年8月29日,撰写一篇总结检讨文,名曰《改进我们的战术与指挥商榷》。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之所以没有打好南麻临朐两战,敌方原因是大规模使用了新防御战法子母堡,而我军战术粗糙,短时间内无法有效应对。

切入点很巧妙,用意却很深远,论述极为深刻。

巧妙在于用大家都看得到的事实,揭开我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深远则在于,给粟裕正名、张目、出头、出气。

这三句话,笔者不是信口胡吹,句句都有依据。

巧妙,是让大家不排斥,好接受。

深远,是把观点放长放缓,让大家在情感上不与粟裕为敌。

论述,则是这篇雄文的生命力。

张震富有强大的逻辑论证能力,以及深刻的战术洞察力。

比如论证子母堡的威力,说这是国军当年在湖南对付日军时,美军根据国军打法特点总结出来的,短时间可以构筑,易守而难攻。

再比如论证国军配置兵力得法,每个地堡里配置兵力很少,而把大多数兵力配置在二线。这样就极有弹性极有厚度,不易攻破。这种配置方法在当时极有远见,参透了步兵战术的深层次学问。后来我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也引用了这种配置,比如铁原阻击战,和上甘岭,都收到了奇效。

又比如精确地计算我军士兵战术水平,用消耗子弹数计算,我军总计消耗机步枪弹60余万发,而仅消灭敌3000余,200多发子弹才能灭敌1名。

诸如此类。从指挥到战术组织,从通信、保障到能士兵战术能力,全面分析,令人只能认同,我们没打好,原因就在这里。没有什么过度乐观、什么自苏中战役以来就粗心。

谁能破掉子母堡防御战术?只有张震这样的明智之将,琢磨透了胜负的关键,找准最核心的问题,才能一步一步破掉。

战争,不是你掌握了正确路线,代表了天心民意,就自然而然能打胜,要有粟裕、张震这样的能人,把战略决心变为正确战役筹划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执行,才能取得胜利。

苏中战役、涟水战役、鲁南战役等等战役,谭老板指出的一些缺陷固然在,但我们说,仗都打胜了,还去鸡蛋里挑骨头找一些所谓的缺陷,真的有什么意义吗?战争难道不是以最终胜负论成败吗?所谓的缺陷,大抵是暇不掩瑜,无关宏旨。太阳有黑子,不掩其光和热。

三、毕生知己赞粟张

有趣的是,笔者为了更加客观地重现历史,对照比较了谭震林的传记,在讨论南临战役这段,也引用了谭的长信的一部分。但引用部分裁去了很多激烈的言辞,留下的都属于语气比较和缓、论述一般的,没有对历次战役缺陷的指摘。引用内容篇幅,还没有《粟裕传》引用的多。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谭震林主动承担责任,和粟裕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节奏。

当然,我们不否认,粟大将和谭老板一直合作的都不错,此前、此后都没有问题,是亲密的战友、坚强的同志,谭震林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少有的忠直之士,我们对老人家抱以无限敬佩。但还是那句话,不搞狂热的粉和黑,对是对错是错,要分清楚。

历史记载有一个规律,传主主导的事情一般记载的最详细,但此事在本主传记反而最少,原因是什么?当事人可能迷糊,但后世人看得清楚呀!

粟裕对张震一直都有了解,此前印象更多的是张震头脑敏锐,思路清晰,善于做参谋长工作。经此一事,对张震人品、本事的了解更深一层。急公好义,两肋插刀,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人格,粟裕对此肯定倍加感激和珍惜。

另一点,就是对张震深刻的洞察力、清晰的战术思维的欣赏。

很多人都说过,华野战略观强于战术观,战役设计强于战术执行。张震在这篇文中也强调过一个观点,我军士兵射击技术远逊于国军主力部队,他在二纵推行兵教兵,意即让国军俘虏兵教我军士兵搞射击训练。

华野战术粗糙不可否认,有的人认为这和粟裕重指挥不重战术有关系,的确有点关系,但笔者以为不能把锅全丢给粟裕,毕竟他是一军统帅,负责总体指挥,哪有功夫才去研究基层战术呢?对比林总和刘帅、徐帅,粟裕这方面的确是短板。但是,这和纵队、师、团各级主官有没有关系呢?

华野诸将大老粗多,精于研究军事规律的人才少,尤其缺刘亚楼、李达那样有专业科班经历的参谋长,榘参座也是粗豪线条,不是干细致活的人。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张震,粟裕自然惊喜万分。

左起:钟期光、粟裕、王平、张震

通过南临战役后抓总结检讨,粟裕得以近一步观察到张震做事风格,细致、务实、全面、严慎。粟裕也是重做实事的人,对张震好感更深了。一定程度上讲,粟裕对张震的欣赏,可能更多源于战术研究层面的共鸣,而非关键时刻张震挺身出头。

胶东保卫战之后,粟裕火速提拔张震担任华野副参谋长,因当时榘参座在外率兵团作战,司令部的领导工作,尤其是辅助粟裕作战指挥,重担落在张震头上。张震不负重望,辅佐粟裕指挥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形成南线决战策略,也是粟裕和张震共同商量出来的。更长远地说,正是粟裕对张震的欣赏、帮带以及拔擢,给了张震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后来逐步崛起,在一众开国中将中脱颖而出,做到中央军委副主席,成就一段军史佳话。

在作战指挥层面,华野能和粟裕形成共鸣的人不多,张震绝对算一个。

为什么讲帮过第一次再帮第二次的话呢?南临战役后替粟裕发声算第一次,第二次是在1994年12月25日,粟裕大将去世十年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与刘华清副主席共同署名了一篇文章,同时发表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多少人做不到的一件事,粟裕遗孀和家人百般求告不成的事,在张震上将的力推之下,终于告成,以慰粟裕大将泉下之灵。

50 阅读:6295
评论列表
  • 2024-03-25 10:13

    为张将军点赞!实事求是永远是我们进步的法宝!

  • 水手 16
    2024-05-04 15:55

    致敬粟将军

  • maris 13
    2024-05-04 20:52

    粟将军讣告里:尤善组织大兵团作战。张将军讣告里:尤善组织实施大兵团作战。相得益彰👍

  • 2024-05-04 21:31

    张震一身正气!

  • 2024-05-05 23:03

    革命前辈,功勋卓著!

东效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