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网红”螃蟹爬出振兴路

兴安看看趣事 2024-12-05 12:38:36

丰饶的“江淮粮仓”养育了古老土地上勤劳耕作的人们。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水网密布,富庶的鱼米之乡,无为,也借助生态养殖、科学养殖的东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生态养殖 为无为螃蟹保驾护航

一走进无为市泉塘镇,就会被路边的螃蟹养殖塘所吸引。一块块整齐的螃蟹养殖塘映射着天光,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水乡风情。

泉塘镇光照充足,水面宽阔,水质洁净,大水面生态养殖模式,造就当地的螃蟹品质好、味道鲜,深受消费者喜爱。泉塘镇也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无为螃蟹”的核心产区,无为市最大的螃蟹养殖基地。

近年来,泉塘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鼓励引导农户从事河蟹人工养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利用生态养殖、科学养殖技术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互联网加持 好蟹“端上”百姓家

连日来,在泉塘镇金牛村的螃蟹养殖基地,连片池塘里的螃蟹进入收获期。趁着夜色,螃蟹养殖户们装备整齐,划着自制“小船”把螃蟹笼依次放入池塘中。第二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池塘上,他们再次出发,将螃蟹笼收起,集中到一处,方便随后分拣工作的开展。

“喜欢的可以关注下主播,今天下单今天就能发货”“全称冷链配送,螃蟹都是现捞现发,品质完全有保证”……在塘埂上,泉塘镇金牛村养蟹大户许友为的妻子宋青霞,正面对手机“自言自语”,介绍着自家螃蟹,新鲜螃蟹变身“网红爆款”。

改良螃蟹养殖模式,蟹塘打理更加生态;继承父辈本行,成为有闯劲的“新农人”……作为“蟹二代”,许友为从父亲那学会了养蟹的基本功,但作为新一代蟹农,许友为不再独守传统的养殖老路,而是做长螃蟹产业链,利用蟹卡把螃蟹销往外地。同时基于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自身优势,许友为利用互联网为自家螃蟹开辟出“半边天”。

小螃蟹带动大产业,许友为表示:“我们白天通过直播向消费者宣传我们的螃蟹,晚上下螃蟹笼,第二天早上归拢一处进行分拣,下午三四点钟就通过顺丰冷链运输送到买家手上。现在线上和线下销售的比例大概是各百分之五十,比之前依靠批发商,更加灵活,自主性也高很多”。

据介绍,许友为除家里自留了200亩养殖塘外,在2013年,他还和7名成员一起成立了无为优良螃蟹养殖专业合作社。2021年又成立无为优良农业科技公司,目前公司养殖面积达800多亩。

“蟹二代”,许友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拓宽了自家螃蟹的销售路径,订单也越来越多。在泉塘镇,像许友为这样的养殖户还有多家。

据了解,截至2023年12月,全镇共培育 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4个家庭农场和13家县级、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涉水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8个,涉水产类家庭农场72个,涉水产类农业龙头企业10家;获无公害以上认证农产品10个,其中水产品8个。

目前全镇的养殖面积已达4.8万亩,养殖塘口亩均单产达到了100kg以上,个体均重达到了150g以上,年产优质螃蟹6千余吨。

科学养殖 好蟹“横行”在冬季

螃蟹养殖,需要良技,也需要良机。初冬时节,全国大部分大闸蟹进入尾季时,无为螃蟹因养殖周期较长从而错峰上市。膏肥黄满、肉质清甜,所以也有“中国晚蟹看无为”的美誉。

秋风起,蟹脚痒。

随着螃蟹批量上市,“许友为们”更忙碌了,“中秋前开捕,基本要卖到春节,客户有北上广的,也有苏浙沪的,通过渠道的更新、模式的转型、品质的提升,就是要把‘无为螃蟹’卖向全国。”

泉塘镇党委书记张家强表示“我们用生态养殖,力求每一只螃蟹都得到脂肥膏满,鲜、甜、香才上市。”

近年来,泉塘镇螃蟹养殖产业成果不断涌现,河蟹养殖协会注册的“濡泉”牌螃蟹先后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张家强介绍,2015年9月,泉塘镇争取到项目资金1000万元,建设了1000亩的芜湖市泉塘现代渔业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蟹塘、进排水渠道、道路、电力设施、看管房等硬件设施,以及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等产业发展内容。并建立起“政府主导+农户自筹”的投入机制,通过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升级,建成了基础设施优良、养殖技术规范、管理模式先进、生态环境优美、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现代渔业示范区,并将其打造成为芜湖市渔业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无为螃蟹”地理标志推广应用和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的示范基地。示范区集中应用展示推广了多种混养模式、微生态制剂应用、全程水质监控、螃蟹全程饲料养殖方法等生态养殖新技术,多种技术和模式在全镇养殖区全面运用,全镇养殖塘口亩均增收400余元,养殖区年增收16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张家强表示,通过在养殖模式、养殖技术、质量安全水平、品牌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有力地提升了泉塘镇渔业生产品质和综合效益。(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

0 阅读:2

兴安看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