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想到,德法俄也没想到,中国石油如今会成为“遥遥领先”!

云景趣事 2024-05-31 12:53:34

头条广告解锁功能,广告打开后5秒钟,点击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了

“工业的血液、黑色黄金”。

谁掌握着石油,谁就掌握着现代工业的命脉,这句话丝毫不夸张。

如今的我国,石油产业已经“遥遥领先”,不再受制于人,甚至还会出口先进技术。

但是在几十年前,却还是另一番景象,被别人掌握着“命脉”。

那么这些年里,我国石油业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艰苦的石油事业

“为国争油,大庆精神传百代;以身制井,铁人风骨铸千秋”

1963年,在那如火如荼的大庆油田上,工人们纷纷喊着口号,用力的建设祖国的油田,争取打出更多的油,支持祖国的生产。

大庆油田虽然三年才生产出了1166万吨石油,但当时已经是我国少有的大油田了。

在那个年代,石油产量不够,就已经开始成为我们工业发展的掣肘。

但是到了80年代,私人小汽车的拥有量变多了,各种私人工厂也拔地而起,石油的缺口就越来越大了。

那会儿我国一年的石油产量才一亿吨出头,可以说是非常少了,石油需求量太大了,远远超过了国内的供给能力。

没办法,只能靠进口来弥补缺口。

然而进口石油,就等于将“命脉”交到了别人手里,处处被制约是必不可少的。

记得88年的时候,因为OPEC石油减产协议,国际油价疯狂飙涨,按人民币价格来算,从一开始55元一桶汽油,上升到70元一桶。

而当时的我国的普通人,一个月工资五六十块,都不够买一桶油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你想想,当时经济条件那么差,石油一涨,石油制品也跟着涨价了,大家伙根本扛不住这个价格,顿时生活费用就直线拉升。

那些买了小汽车的家庭,燃油费用成了一笔不小的支出,享受生活的工具,变成了给生活带来压力的工具。

这次事件给我们上了一个深刻而惨痛的一课:过度依赖进口石油,就等于将国家的经济命脉完全交到了别人手里。

一旦供给出现波动,我们就会受制于人,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当时我国的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自给率极低,因此在国际油价风云突变时,我们根本无力自保。

我们意识到了,想要自己说了算,得把国内的石油产业提上去不可。

要是一直依赖进口石油,那我们的工业、农业都要被掣肘。

你想想,我们的命脉被外国人掌握了,那还怎么发展,那还怎么富强。

于是,国家就拿出大笔钱,发展石油行业。

中石油、中石化等几大石油集团就这么成立了,这也是我国在发展石油道路上的第一步。

可是,仅有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啊,毕竟我们当时的技术还是落后的,根本没有海洋石油开发能力,连勘探都做不到。

直到90年代,这几大集团来到了关键阶段。

他们马不停蹄的东去西来,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北大漠,从内陆盆地到渤海湾,哪里有油气藏匿的蛛丝马迹,他们就毫不犹豫去勘探。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人员也在夜以继日地攻关。

无数院士、专家和工程师们,放弃了闲暇时光,聚焦到一个个瓶颈难题上。

他们不停的查阅资料,反复试验,只为能尽快突破技术封锁。

如今中国石油“遥遥领先”

到了2019年,我们的石油年产量都快破2亿吨了。

四十年1980前才区区一亿吨,您想啊,我们竟然已经翻了一倍!

再加上我们成熟的炼油能力,借我们的加工日产能都破百万吨大关了,虽然还是无法满足国内的需要,但是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

目前来看,我国的石油产能已经到了极限,似乎再找不到新的大油田了,那我国是如何发展的呢?

首先是不断地“开源”,然后重点是“节流”,做到开源节流。

我们是怎么开源的呢?

从外国进口石油,会受到掣肘,会被别人干扰。

那我们就“货比三家”,增加石油进口的渠道,不仅从中东进口,还从俄罗斯进口。

不再单纯的走马六甲海峡,还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建设石油输送管道,更好的保障石油的安全。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很多国际石油公司遭受重创,不得不撤资以求生存。

我们的石油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机,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获得了位于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油田和炼油厂等资产。

其中,中石油通过并购,在阿联酋、伊拉克、委内瑞拉等国家获得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中海油斥资76亿美元,从挪威石油公司手中,收购了位于尼日利亚的赞布里-阿卡宋油田,这是当时中资企业在海外,所进行的最大一笔单项并购。

这一举措不仅使中海油在非洲取得了宝贵的上游资源,也巩固了我国在非洲能源市场的影响力。

除了上游油气资产的收购,我国企业还发展到了下游的炼油和销售领域。

中石油中石化还收购了位于新加坡的一家炼油厂,加之原有在非洲和中东的炼油资产,成为全球主要的石油加工商之一。

前不久,我国和俄罗斯达成了战略合作。

俄罗斯将会通过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向我国输送1亿吨的石油。

可以看出,我国在多方面,获得了充足的石油,帮助国家工业发展,以及满足民众使用。

石油够了,那么石油的加工业,够不够用呢?

大家都知道,石油加工是将原油提炼成汽油、柴油、燃料油等成品油的过程。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高精尖的技术活。

原油成分复杂,需要通过精细的分馏、转化等多道工序将其分离提纯。

这就要求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石油加工设备和技术还比较落后。

那时国内炼油厂大多使用常减压蒸馏等落后工艺,产品种类单一,质量也较差。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石油加工产业现代化步伐。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通过引进和自研生产,已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炼油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石油加工产业体系。

我国目前拥有炼油能力超过8亿吨/年,炼油能力和产品质量均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炼油工艺和设备水平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我国已广泛采用先进的常减压、渣油加工等工艺技术,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此外,我国还成功掌握了部分领先的催化裂化、加氢精制等关键技术,生产的汽柴油等主要产品质量,已达到欧洲和美国的先进标准。

首先说说催化裂化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把重油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裂解成高品质的丙烯、异构烯烃和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就是把重油这种低附加值的东西,变成一些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中国石化在这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比如多产丙烯的DCC技术、多产异构烷烃的MIP技术,以及生产清洁汽油和轻质芳烃的LTAG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提高了中国炼油行业的技术水平,还使得中国能够将这些技术出口到其他国家,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例如,催化裂化技术已出口至泰国、印度、沙特、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目前海外运行装置共6套,规模最大的是沙特拉比格催化裂化装置,处理能力达到了460万吨/年。

由此可见,中国炼油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先进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已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部分技术指标已超过国际同行。

总的来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石油加工大国。

我国石油加工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保障能源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

油价暴涨的阴影真是久远了,被别人吃干抹净的日子,我们再也不想过了。

所以,有了中国石油业这一巨大成就,我们在能源届算是“遥遥领先”了。

有自己强大的发展根基,脚踩实地,方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越走越高。

今后无论是在资源争夺,还是产业竞争,我们都不会像从前一样受制于人了。

这种翻身的经历,无异是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自信。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材料:

【1】东方财富——《中海油服外销技术产品—MUIL获沙特阿美认可》

【2】中国新闻网——《美媒称中俄敲定东西伯利亚油气田联合开发协议》

【3】百度百科——《大庆油田》

0 阅读:1

云景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