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再次选中安徽,将省会合肥从原来的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升级为重要中心城市,与已经获批的南京、杭州并立,在长三角形成一个国家中心、三个地区中心的发展格局,那么,此次中央为何选中合肥?接下来,合肥又将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特殊作用?
合肥为何会被选中合肥地处安徽省中部,北接淮南,南连安庆和铜陵,西与六安市交界,东侧则是芜湖、滁州和马鞍山,总面积11445平方公里,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贯穿合肥全境,内部环抱巢湖,介于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之间,境内地形主要包括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合肥地理位置十分关键,该市是长江三角洲的西翼,因东淝河与南淝河而得名,通过巢湖、经南淝河、裕溪河,可通江达海,自古便是江淮地区的重要商埠和军事重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具有北连山河四省,南接湘赣两广,西进川渝,东达苏沪杭的地理优势,因此,该市也是国家批复确认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境内交通十分发达,截止到2023年底,合肥高速公路里程高达889公里,预计2025年将突破1000公里,合肥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横跨江淮运河,外通内联,为合肥与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的互联互通提供便利。
截止到2024年11月,合肥铁路运营总里程超888公里,其中高铁里程524公里,合肥站、合肥南站是多条铁路干线的重要连接点,京合通道、合港通道、合福通道、合杭通道、合沪通道,以及正在建设的合青通道和沿江通道等多条铁路线,使得合肥高铁格局正在从米字型向时钟型格局转变,进一步拉近了合肥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等地区的时空距离。
另外,合肥境内还有一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该机场现已开通国内外105条航线,其中包括99条客运航线和6条货运航线,可通航国内上海、天津、运城、唐山、香港、澳门,以及国外新加坡、曼谷、芽庄等城市,低空经济优势显著,合肥也因此被明确为国际航空货运的集散中心,与天津和郑州同为我国货运定位的最高层级。
依托优越的位置和发达的交通,合肥吸引大量人流和投资,使其成为我国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境内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势明显,并形成了多个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巨大。2024年前三季度,合肥GDP累计达到了9697.1亿元,位居省内第一,全国第17,预计全年GDP增长5.8%左右。如今随着科技革新和产业转型,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合肥凭借自身优势,也被赋予了新定位。根据国家批复的合肥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合肥也成为长三角地区继南京、杭州后的第三个地区中心城市。
合肥城市定位的升级,对长三角发展布局有何意义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处,是长江入海前所形成的冲积平原,东侧濒临黄海和东海,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包括上海、浙江、江苏以及安徽共41个城市,长三角区域内所设区市经济体量均达到了千亿级以上,用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与京津冀、粤港澳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三大增长极,该地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期承担着我国对外交往窗口的重要责任。
尤其是上海,经济常年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GDP达到了5.39万亿元,增速高达5%,并且上海还是我国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支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核心驱动力,对周围的苏州、杭州辐射带动效果巨大。不过,受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上海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强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并且长三角还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同质化竞争激烈、部分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弱等问题,在此情况下,为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需要更多新增长极作为支撑。
过去合肥一直充当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角色,在区域发展中,与南京联系比较密切,但与更远的上海、杭州等城市,还是存在一定沟通困难,在晋升为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后,合肥接下来将加速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与同样获批的南京、杭州,共同构成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地区中心,与上海一个国家中心相辅相成,在区域内构建新发展开放格局,同时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省份,合肥也将成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在促进中东部地区互联互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