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我曾经不止一次造访过位于驻马店泌阳境内的铜山。
还记得我和爱人第一次前来游玩的时间大约在2011年左右。记不得是一年中的几月了,但一定不会是冬季或者初春,大约是盛夏或者新秋时节。一走进山中,迎接我们的是一股有别于暑热的清凉,顿时驱散了身上的炎热。山里满目葱茏,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树木青翠欲滴,我们被绿色环抱着在山中攀援。山涧中流水叮咚作响,从山上跳跃着一路跌下,将树木、花草清洗润泽的水灵灵的,如豆蔻年华的少女,青葱活泼,惹人喜爱。台阶湿漉漉的,爱人不时提醒我小心脚下的台阶,那上面青苔处处,很是湿滑。
后来,我还约了科内关系较好的同事携伴侣于秋天再次畅游铜山,我们一行七人,年龄相仿,气味相投。在山上留下了许多非常美好的回忆,和相册中至今毫不退色的绚烂的秋。神采飞扬的老路,挽着裤腿的老吕,黄花满头的魏丽,还有每一帧照片中都不止露出八颗牙齿的我,以及鞍前马后为我们奔波服务的我的爱人,杨哥和李哥。
这次,魏丽是随我们第二次前来,而李红是首次来此打卡。
十年之后旧地重游,景区的大门气派了不少,新修了进山的道路,初履台阶,魏丽已萌退意,说恐怕这山难上,抬腿向上时感觉腿疼。过滴水崖,眼前是一依山而建的寺庙,向上的台阶开始变得陡峭,魏丽说什么也不再向上,登山的四人小分队余下我和爱人与李红。
穿过寺庙,上山的台阶以山石铺就,在人们日复一日的攀援下显得很是光滑,山中的树生命力旺盛,它们的生命以种子的方式被风儿也许是鸟儿散播于道路之间的山石上,不知哪一季的烟雨催动了生命的萌芽生根。那深植于山石间的树根盘根虬结,裸露于外的部分被上山、下山的人当作抓手,树身被当作随手扶持的拐杖,歇息时的靠背,于是,本该挺拔直立的树干左扭右扭,以怪异的姿态顽强的生长着。
山中的石头更奇,石头上随处可见析出的绿色的铜锈,仔细看,如同开在石头上的一朵一朵绿色的花朵。爱人说:“铜山原名大复山,之所以叫铜山,就是因为山中的石头上含有丰富的矿物铜。相传,西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曾经在此铸币。好像寺庙前的木牌上确实是这么介绍的。
不过,据司马迁在《史记、佞幸列传》中记载:历史上邓通是蜀郡南安县人。本是一小小黄头郎,因文帝作梦想要上天,不能上,有一黄头郎推他上了天。于是,文帝留意寻找梦中推他上天的人,见到邓通,越看越象,问其姓名,叫邓通,文帝觉得与其梦境十分相似,待他非常亲厚。请当时有名的天下第一相士许负给邓通看相,相士说:“可能贫穷饥饿而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足的在朕,怎么会贫穷而亡呢?”于是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赏赐给邓通,准许邓通自己铸钱,一时间邓通币流通天下。
文帝曾经身上长痈,邓通经常替他吸吮脓水,由此我们的汉语中出现了一个超级不要脸的成语:吮痈舐痔。等到文帝驾崩,景帝登基邓通被免官,家产充公,邓通由是贫贱而死。汉文帝赐予邓通自行铸造钱币的山乃是蜀地严道铜山,非此铜山。
今年天旱,一路向上的山涧中竟然看不到水流,往年湿漉漉的石阶是干燥的,这样我们不必刻意寻找能歇息的地方,随时可以坐下歇上一阵。山上每隔一段,就有售卖零食饮料的小店,当年店主曾经告诉我们,和周围的小山相比,铜山山势陡峭,海拔632.6米,民国时曾经有土匪在此安营扎寨,为祸乡里。经过寺庙,从下到上,需要过四道天门,相传就是土匪建造的。这些所谓的天门由石头垒就,中间留有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门,居高临下,据险而守,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真易守难攻。
我们一边向上攀登,一边追寻着往日的记忆,再次经到我们曾经一起留过影的石瀑,悬崖峭壁上,一道道流畅的线条如壮丽的瀑布倾泻而下,站在崖下,仿佛能听闻轰隆的水声;百丈崖下的石磨还静静的躺在那里,不知道当年使用过它的是传说中唐末的黄巢?明末的李闯王?或者是民国时代的土匪?口耳相传的历史终不可考,留下来的不过是一盘石磨,默默无声的警示谁?又提醒谁呢?不过是让今天的游人多一跃跃欲试的乐趣。
等到一天门时,我已累得气喘吁吁,心率加快,一颗心在胸腔中咚咚咚咚如同擂鼓,于是我俩决定采用改变登山的办法,以手脚并用之法,实实在在的“爬山”,还别说,爬山的方式一经改变,确实起到降低地球引力,减少体力消耗的作用。在历经2个多小时,攀爬过百十阶角度近80度的天梯,我们终于成功登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直到此时,李红才道:登高望远,秋色渐浓,奇峰突起,层林尽染,此山值得一顾。
铜山秋意渐起,山脊上,怪石突起,经亿万年风雨侵蚀,有的线条流畅,似高明的画家画的山的衣褶;有的嶙峋峭拔,像沉默的石像,又像望月的犀牛;最可爱的是不远处的一处山峰如挺立着一头憨态可掬的黑熊。峰回路转,从下山的道路往回看,紧贴着主峰的一块巨石,如一头巨蟒伏在峰壁之上,又似一条鳄鱼直立匍匐在山峰。
举目远眺,那些经历了风霜的灌木,似给山披上的锦绣,以黄色为主,夹杂着莽莽苍苍的深浅不一的绿色中,远远近近的铺陈开去,多彩多姿,多姿多彩,那色彩越往下越翠绿,山脚浓密的植被是山体绿色的裙脚,遮盖住山的大脚。方圆的村庄周围,秋收刚刚结束,平整的土地被高大的树木一排排分割成块,薄薄的雾霭给远处连绵的群山增加了一份朦胧和浪漫,铜山湖镶嵌其中,似一块无暇的明镜。河流如带,蜿蜒流淌,不知去向何方。只觉无边风景尽收眼底。
下山的道路是翻阅一帧帧图画,山路曲折,时上时下,每一次峰回路转,似乎都能邂逅不同的美丽。臂粗的藤条,枯黄的茅草,多情的黄花,艳丽的红叶,一幅幅闯入眼前,已经能清楚地看到平原上被树木包围的宁静的村庄,村庄里延伸出四通八达的致富的道路。想必,要不了几番风雨,这里就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了。
作者简介:张冬梅,河南周口市,喜欢用文章讴歌生活,喜欢用文字描写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