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前领导人马英九,在公开场合,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自己的祖籍是湖南,随后还要特意强调一下,说是与毛主席是老乡,而且两家离得很近,大约也就两里路,他每次说这话的时候,都是面带灿烂的笑容,呈现出一副无比自豪的神情。
马英九从没回过湖南,却与毛主席套近乎,口口声声说自己与毛主席是老乡,因此,有不少人对他的话产生了质疑,而且还真有记者去湖南考察过。
那么,马英九的祖籍到底是不是湖南呢?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来吧,咱们现在就去了解一下。
马英九的祖上2008年,曾有记者来到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白石镇探究马英九的祖籍,从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口中了解到,马英九的先祖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奢将军,后来因为赵奢功勋卓越,被朝廷封为“马服君”。
赵奢能征善战,非常有能力,但是,他的儿子赵括却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会纸上谈兵,在实战中经常被打得落花流水。
公元前260年,秦国投入大量兵力前往赵国的长平与赵国展开了大决战,最终以赵国惨败收场。
后来赵家就逃到了陕西一带,家族也败落了下来,也许是觉得作为赵奢的子孙,仗打的这么失败,觉得丢人,没脸在使用这个“赵”姓,也许是为怀念曾经的无限风光,就用“马服君”中的“马”替代了“赵”姓,此后,马英九祖上就和普通百姓一样,默默无闻的在这里生活下来。
到了东汉时期,马英九的祖上又出了一位名将——马援,因为战功赫赫,为朝廷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所以被封为了“伏波将军”。
时间飞逝,元末明初的时候,马英九的祖上又涌现出一位能征善战大将——马成忠。
马成忠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后来征战到湖南湘潭时,在这里落下了脚,定居下来,慢慢随着后代的繁衍,形成了湖田马氏一支。
关于湖田马氏,有记者去探究马英九祖籍时,从居住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白石镇的一名叫马英贵的老人口中了解到了湖田马氏的情况,而且还有族谱。
后来记者又见到了管理湖田马氏族谱的一位名叫马大洋的老人,他证实了马英九的确是湖田马氏的第22代子孙。
湖田马氏一支,从马成忠往后数,很多年都再没出现过知名的人物。
马成忠的子孙后人,虽然没有继承先祖的军事天赋,但是却慢慢呈现出了经商的天赋,到了马立安这辈儿,马家的生意已经做的红红火火。
这个马立安不是别,他正是马英九的爷爷,当马立安接管了生意后,他凭借自己灵活的头脑,把生意越做越大,在当地开了好几家工厂,财富越积越多。
马英九的爷爷马立安虽然很有钱,但是他却不是那种欺压穷人的奸商,而是一个非常有良心的爱国商人。
马立安乐善好施,被当地人誉为“大善人”,为了让后人记住他的功德,当地人们还为他修建了一座功德碑。
父母对马英九教育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同样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很有爱国心的人。
马鹤凌出生在湖南,生长在湖南,他在上学期间,不但文化课程成绩优秀,他的体育也是出类拔萃,在上中学时,参加省里举办的运动会,还获得过万米长跑冠军。
后来他考上了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也就是在这所大学读书时,他出色的表现和超群的能力,引起了蒋介石和蒋经国的关注,之后受到了蒋家父子的重用。
1944年的时候,马鹤凌结识了同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秦厚修,随后俩人相爱,不久后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1949年,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马鹤凌带着妻子也离开了大陆,但是他没有去台湾,而是来到了香港。
次年7月13日,秦厚修在香港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夫妇经过一番商量,给儿子取名马膺九,“膺”,是躬亲和担当的意思,而“九”,则指的九州,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九州统一”,可能这个“膺”字有些难写吧,后来改成了“英”字。
从给马英九取名字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父母从内心是很期盼着国家统一的,就从这一点上,也充分显示出了马鹤凌夫妇的爱国之心和文化修养。
1952年,马鹤凌带着全家搬迁到了台湾,从此在台湾稳定了下来。
他们一家人刚刚到台湾时,生活的很是艰难,但再苦再难,马鹤凌夫妇也没放松对马英九的教育,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去读书上学,等家里条件好转一些后,秦厚修就辞去了工作,专门在家相夫教子。
父母从小就指导着马英九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论语》等书,随着慢慢长大,中国传统的“忠孝”和“民族国家”观念,在他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马鹤凌经常教育儿子,不要迷恋沾染上任何可以让人玩物丧志的不良嗜好,当经常鼓励他多参加体育运动,例如跑步健身、打球等,所以在马英九身上,看不到一丝世家子弟的不良习气。
另外,马鹤凌还经常给儿子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妻子弃笔投戎参加抗战的经历,同时不断的向儿子灌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民族至上的观念。
在为人处世方面,马鹤凌经常引用曾国藩的那段话:以天下之至诚 ,胜天下之至伪; 以天下之至拙 ,胜天下之至巧。来教育儿子,也正是因为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让马英九养成了做事踏实、诚恳待人的优良作风。
马英九骄傲的自称和毛主席是老乡1968年,马英九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又前往美国留学深造。
当马英九还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时,蒋经国就注意到的了这个才华出众的青年人,所以马英九刚毕业,就受到了蒋经国的重用,被安排到总统府担任要职。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蒋经国对马英九出色的表现非常满意,从而对他更加赏识。
1984年6月,刚34岁的马英九在蒋经国的提议下,成为了国民党副秘书长,这可是别人努力一辈子才有可能获取的官位,而马英九工作也就10年左右,却轻轻松松的做到了这个职位上,这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然而在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掌权后,马英九不再受重用,被排挤出总统府,明升暗降到法务部任部长,那时的法务部,没什么实权,是大家眼中的闲职。
但马英九到法务部上任后,却并没有闲着,而是开始大力整治贪污腐败、扫除黑恶势力。
马英九的这一举动很快赢取了广大民众的好感,但却招来了国民党内部一些人的嫉恨,李登辉找了个理由把他调离了法务部,让他到内阁担任了一个“政务委员”的虚职。
马英九在国民党内部不受欢迎,但他却很受台湾民众的爱戴,1998年,马英九成功战胜陈水扁,当选为台北市市长,此后,他的仕途之路又开始顺畅起来,2008年成为了台湾省的领导人。
马英九在任职期间,主动向大陆表示友好,开通了航班,两岸慢慢开始有了合作交流。
这引起了台湾一些人的不满,找各种理由对马英九亲近大陆的那些政策进行攻击。
但马英九却并不惧怕那些恐吓威胁,继续为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而努力,另外,面对记者们的采访,当提及到祖籍这样的问题时,马英九总会自豪的告诉记者,自己的老家是湖南湘潭,随后还要特意强调:“大家都知道的,毛主席的老家也是湖南湘潭,我们是老乡,而且我们两家离得还不远,大概也就两里地吧!”
说这话时,他脸上毫不掩饰的流露出骄傲的神色。
马英九之所以对祖国有着这样浓厚的感情,这和他的父亲马鹤凌从小对他的爱国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马鹤凌先生在晚年时期创建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发展,早日实现两岸统一,但他终究还是没有等到这一天,就去世了。
马英九正是在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下,才去大力推动两岸交流。
在钓鱼岛的问题上,他的态度坚定的表示,关于钓鱼岛主权的问题是毋容置疑的,另外,在南海的问题上,他也一再强调,这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他国随意侵犯。
从马英九的一言一行,完全可以看出,他心中一直牵挂着自己的祖国,在他的潜意识中,台湾就是中国的一份子,早晚都会回归到祖国大陆的怀抱。
2016年5月20日,马英九任期满后,正式辞去台湾领导人的职务,退出了台湾的政治舞台。
他退休后,湖南家乡的亲属们非常希望他能回去看看,马英九表示他一定会回去的,但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2023年3月底,马英九来大陆访问,他终于找到了回湖南家乡看看的机会,这是他第一次回到祖籍地,乡亲们非常的热情,用方言说着欢迎的话,马英九从小和父母在一起交流时,都是说的是湖南家乡话,所以他也也用流利的家乡话回应着乡亲的们问候。
马英九来到爷爷的墓前祭奠,虽然他没见过爷爷,但是从小到大却没少听父亲讲爷爷的奋斗史,所以他对爷爷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马英九哽咽着用家乡方言宣读完祭祖文后,已是泪流满面,接着,他又端起酒杯给爷爷献了酒,然后与家人一起对着爷爷的墓碑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完成了祭祖仪式。
马英九这次来大陆,除了祭祖,他还带了不少台湾的青年学子与大陆的学子们进行了交流。
他这是想通过两岸年轻人的接触交流,慢慢缓解两岸之间的敌意,为早点儿实现海峡两岸统一做铺垫。
其实,在马英九任职期间,他原本是有机会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但就因为他在台湾回归的问题上,采取了“鸵鸟政策”,没有把两岸关系积极的向前推进,而是一直静静的保持着不统不独不武的思想。
就因为他这种想法,致使他在关键时刻没有做出最终的决断,给他的人生留下了不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