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46岁工人查出胃息肉,坚持养胃2年后,情况咋样了?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3-16 18:14:32

资料来源:

[1]李中峰,孟敏,徐烨,等.不同亚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息肉在胃上皮内瘤变病理升级的交互作用W

[2]张晓敏,魏仁贤.芪术消积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增生性胃息肉痰瘀互结证49例

[3]滕林华,张伟伟.胃息肉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术后使用金胃泰胶囊治疗的效果分析

48岁的张丽华是某报社的资深记者,近十年一直走在新闻的最前线,跑突发、写专访、调查社会事件等等连轴转的工作早已成为她的常态。她习惯了凌晨起床赶现场,习惯了在狭窄的采访车里匆匆扒两口泡面,也习惯了连续几天不吃一顿正经饭。她的同事都笑称她的胃怕是铁打的。殊不知,这样的习惯让她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张丽华的胃常常不舒服,可她总觉得是熬夜喝咖啡太多,吃点胃药、喝点温水就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了。直到2020年3月2号,她正在编辑部赶稿,突然一股恶心感从胃里翻涌上来,她急忙捂住嘴,冲进洗手间干呕,吐出来的全是胃酸,连带着一股刺鼻的苦味。

她扶着洗手池,脸色惨白,胃里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在拧着,疼得让她直不起腰。她撑了好一会儿待恶心稍稍缓解才用冷水扑了扑脸,强迫自己走回工位。可刚坐下,胃里又像被刀割一样刺痛,她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呼吸也不自觉地变得急促。张丽华只以为是胃病加重了,想着过几天去医院。

可还没等她有空去医院,就在3月17号晚上,她在家赶稿的时候胃突然疼得像被人攥住猛拧,痛感顺着食道一路冲上喉咙,她蜷缩在椅子上脸色煞白,冷汗浸湿了后背。撑了半小时后疼痛仍未缓解,她终于撑不住捂着肚子直奔医院。

到医院后,医生给她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窦部有多个息肉,最大的直径约1.2cm,部分表面发红,伴有局部糜烂。为了进一步评估胃壁情况,医生又安排了C13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HP)阳性,提示胃部长期受到细菌感染的影响。

医生皱眉道:“你的胃息肉已经有糜烂的迹象了,长期胃酸刺激可能会恶变。你最近是不是经常反胃、胃痛?”张丽华点点头,脸色发白。医生为了明确诊断,继续安排了组织活检,最终病理结果提示腺瘤性息肉,局部伴轻度异型增生。综合所有检查来看,明确诊断为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有恶变的风险,不能再拖了,得尽快治疗。”医生的语气很严肃。张丽华听到这句话,整个人怔住了,手心渐渐渗出了冷汗。她一直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病吃点药就能缓解,她心跳快得像要冲出胸口。医生给她开了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并叮嘱她要规律饮食,戒掉咖啡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走出医院,张丽华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但也决定要好好接受治疗了。她开始调整作息,绝不熬夜和加班。早上也坚持吃早餐不再空着肚子出门;中午无论多忙也会抽时间吃上一顿热乎的饭菜,拒绝再用饼干和泡面敷衍自己的胃。

她戒掉了速溶咖啡,改喝温热的淡茶,每次看着手里那杯不再浓烈的液体都会想起自己那些年仗着年轻拼命透支健康的日子。晚饭后还会慢慢地散步,连多年的嗜辣习惯也强迫自己改掉,每次看到红油飘香的火锅都要咽下口水,然后默默移开视线。

到了7月20号,张丽华按时复查,医生安排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息肉大小未发生明显变化,胃黏膜炎症也有所缓解。她听着医生的讲解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控制得不错,继续保持。”医生叮嘱她,“饮食还是要规律,定期复查,不能掉以轻心。”

可时间一晃,两年过去,张丽华的身体再次向她发出警告。2022年7月,最近几个月,她的胃部不适感变得越来越明显。开始只是吃完饭后感觉胃里胀得厉害像是被一股气堵住,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隐隐的痛感在空腹时也会出现。7月18号凌晨,张丽华在睡梦中感觉到胃里传来一阵钝痛,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慢慢搅动着,她起床吃了两个胃药就又躺下睡着了。

不知道是不是药效过了,早上的时候恶心感比往常更强烈。她连饭还没吃胃里就翻江倒海,连闻到饭菜的味道都让她反胃,她忍着不适倒了杯温水想着喝点水缓解一下。可才喝了几口一股猛烈的恶心感瞬间冲上喉咙,她捂着嘴冲进洗手间,胃里剧烈地痉挛一阵阵翻腾,紧接着一口呕吐物带着暗红色的血丝喷涌而出。她愣住了,手指颤抖着摸了摸嘴角,目光落在洗手池里那抹刺目的红色,整个人如坠冰窖。张丽华满嘴是血的拨打了120。

到医院后,医生立刻安排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窦部有一个2.8cm的溃疡性肿块,表面呈菜花状,边缘不规则,质地脆弱,轻微接触即出血。为了明确诊断随即又安排了CT增强扫描和活检,结果显示病灶已局部侵犯胃壁肌层,并伴有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已有转移。病理结果证实低分化腺癌,侵犯黏膜层及部分肌层,幽门螺杆菌(+)。

医生的脸色沉了下来,轻叹了一口气,语气格外沉重:“你的胃息肉已经恶变,确诊为胃癌,目前已经侵入部分胃壁,我们必须尽快制定治疗方案。”张丽华脑子“嗡”地一声像被一块巨石砸中,整个人跌坐在椅子上手脚冰凉,耳朵里只剩下医生那句“胃癌”不断回响。

张丽华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一点声音,眼前的病历单仿佛变得模糊。她一直在吃药,改了饮食,为什么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她猛地攥紧手中的衣角,指关节泛白,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滑落下来,质问医生:”怎么会这样?我自从上次检查后就一直按时吃药,也戒了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怎么反而这么严重了?“

医生翻阅她的病历,通过张丽华自己说的,还有之前所有的检查结果来看,确实不应该发展成现在的地步,哪怕是往这方面发展,按照正常进程也需要起码十年以上,这下医生也不明所以起来,连忙更加仔细的追问张丽华的情况,在沟通了接近1小时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医生不由怒斥道:“你说什么?你怎么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这正是导致你病情加重的原因!癌症不会无缘无故就复发的,一定是你做了一些什么才提高了发病的风险,而这三个原因便是引起发病的关键和根本,临床上有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注意这三个因素导致最后落得个病入肓、无药可治的境地啊!”

1、幽门螺杆菌感染未彻底根除

在2020年的检查中张丽华的幽门螺杆菌(HP)检测呈阳性。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高度适应胃部环境的细菌,能长期定植在胃黏膜上致慢性炎症而破坏胃壁的保护层,使胃部更容易受到胃酸的侵蚀而增加胃癌的风险。医生当时为她开了药物,可治疗幽门螺杆菌需要严格的用药规范和复查,而张丽华可能平常因为工作繁忙未能按时复查并确保感染完全根除。

幽门螺杆菌的持续感染使胃部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增加了DNA损伤和细胞突变的可能性。最新的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胃息肉患者癌变风险远高于未感染者。即便张丽华戒掉了辛辣刺激食物并改善饮食习惯,可幽门螺杆菌的长期存在仍在无声无息地加速胃部细胞的病变使息肉最终走向恶变的道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胃息肉患者癌变风险远高于未感染者,幽门螺杆菌能促进胃部炎症的慢性化,使胃组织不断受到刺激,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异型增生而演变成癌变的前兆。

2、忽视定期复查

张丽华在2020年7月复查时息肉的大小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得到控制,而是胃部的病变可能在隐匿发展。胃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癌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监测和干预。

按照医生的建议应至少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以观察息肉的变化。而张丽华由于工作繁忙没有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复查,导致息肉的病变过程未能被及时发现。等到2022年出现明显症状时癌变已无法逆转,甚至出现了胃壁的侵犯和局部淋巴结转移。

胃息肉癌变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年,可并非没有迹象可循。若能在2021年进行定期复查医生或许可以发现息肉的早期癌变征兆,采取内镜下切除或其他干预措施避免恶变的发生。而张丽华的忽视让这个黄金干预期白白流失,最终迎来了无法逆转的结果。

(注:《22年,46岁工人查出胃息肉,坚持养胃2年后,情况咋样了?》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