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参军到部队,参战受伤营长劝我留下转志愿兵,第8年我却主动退伍了

依河生活 2025-02-17 15:06:57

72年我参军到了某坦克师,反击战中因伤致残,79年底我主动提出退伍,营长却劝我再干一年,说到时候给我转志愿兵,哪知到了80年我却放弃转志愿兵,退伍安排了工作,退休能领6000多元。

弹指一挥间,我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回顾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我由衷地感恩和感谢当年的部队生活,如果不是当兵,我今天的生活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样子。

1972年12月,广州军区来征兵的时候,我十分荣幸地当上了兵,从千里之外的黄河岸边来到秀美的南方,成为了一名坦克部队的战士。

然而,我们在新兵营只停留了半个多月,就被送到坦克乘员训练基地进行驾驶员训练。

当时一听说让我学习坦克驾驶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入伍前我们大队有东方红拖拉机,当时我还小,一看到拖拉机在地里轰鸣着犁地,就感到特别好奇,那时就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开上拖拉机该多好啊,没想到一到部队就被选中开坦克。

入伍后,我曾看到团里面的坦克,高大威猛的样子简直太帅了,能开上这样的大家伙,可比在农村开拖拉机神气多了,当时我认为,当坦克兵就要开坦克,干其他的都没开坦克好,因此,一到坦克乘员训练基地后,我就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把坦克驾驶技术学好,不能让别人笑话技术不精。

在训练基地,我们学的是59式坦克的驾驶。我军的59式坦克里面,一般有4名战士,即车长、一炮手、驾驶员和二炮手(主要负责装填炮弹)。

然而,这四名乘员分工不同、任务也不同,按当时的惯例,一炮手和驾驶员在成为坦克乘员之前,都要接受专门的培训,而车长一般是有经验的坦克乘员中挑选,之后再进行专业培训。唯独二炮手不需要进行专门机构培训,由连队自己安排和简单培训一下就能完成任务。

就在我们认为马上就能学习开坦克的时候,基地却安排我们先接着进行新兵阶段的训练任务,毕竟我们只在新兵营只训练半个月,距离新兵阶段的训练任务还差一大截呢。因此,我们每天都要进行齐步、跑步和正步走的训练,同时还要完成三大条令知识的学习和射击训练、考核。

但是,当时我心里很着急,希望赶紧让我们上驾驶课。

后来,我们开始学习专业课了,但出现在我们面前驾驶的装备令人大跌眼睛。

教员当时给我们说了一个名词:摩托小时,我们以为是开坦克的摩托小时,没想到大队要让我们先从和开坦克没半毛钱关系的开摩托车练起。

原来,当时国家还十分困难,而坦克一台车就是36万,对于每个月只有6元钱津贴的我们来说,36万元是天文数字……坦克要进行一个摩托小时的训练,成本太高,部队承受不起这样的消耗,因此,先让我们从摩托车开始练起。

“摩托小时”的珍贵,成了我们迟迟不能接触坦克车的一个障碍。等摩托车学得差不多了,我们才开始坦克驾驶理论阶段的学习,那天些里,我们脑子里都是齿轮传动箱、离合器、变速箱和行星转向器等专业术语。

在理论学习到一定阶段时,我们才开始接触真正意义上的坦克驾驶,但也只是在驾驶椅上进行,类似于现在的模拟驾驶装置,发动车辆、挂档、加油、起步、增档、减档、转向等等,在驾驶椅上进行反复的模拟练习……之后才让我们上坦克驾驶。

七个多月的训练后,我深刻体会到开坦克可不是以前心中想的美差,而是个实实在在的力气活。每拉一下操纵杆就需要35公斤的力气。当时我们坦克兵一天的伙食费是7毛3,比陆军4毛7的伙食好多了,但开一趟坦克下来,腰酸腿疼,吃得也特别多,当时我们开玩笑,伙食费高一些,算是弥补体力上的消耗了。

同时,作为坦克驾驶员,个子太高和太矮的都不行,太高的进去碰头,太矮的腿短够不着踩离合和刹车。

更让我们难忘的是坦克保养,那么一个大铁疙瘩,一趟跑下来,尤其是跑过土路后,那整车都是灰和泥巴,履带和负重轮部分连泥带水,即便洗好几遍也洗不干净,如果再遇到调整履带的松紧度或更换履带板,那能把几个棒小伙累虚脱。

所幸这些我都经过了,学完之后,我早已没了学驾驶前的乐趣,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决心。学成归队后,我成了一名正式的坦克驾驶员,训练周而复始,渐渐地我成了一名技术成熟的驾驶员,后来也当上了车长,1975年完成一次大型演习后,我荣立三等功。

然而,让我更难忘的是,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我们这支部队也上去了,我驾驶着坦克冲向敌人的阵地,车身顿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我知道那是轻重火力打到车身上的声音……但是我们还是勇敢地冲破敌人的防线。

一天车队正在进行,突然一声巨响,坦克压中反坦克雷,履带被炸断……

后来,我和战友下车抢修,手忙脚乱中,我的脚被战友手中的铁锤砸中……事后,我被后送抢救,我失去了右脚2个脚指头,战后被评为三等乙级伤残……伤复出院后,我再次荣立三等功。

到了1979年底的时候,我要求退伍,但当时我是我们坦克连最老的兵,又参过战、负过伤,领导们都比较关心我。

一天,营长对我说,小周啊,你是开坦克的,当7年兵回去也不安排工作,不如你再干一年,到明年我给你转志愿兵。

看到领导们对自己这样关心,我也觉得再干一年,满8年就符合转志愿兵的条件了,这样也可以拿工资,在部队多干几年。于是,我就安心地留了下来。

虽然后面这一年领导很少再让我开坦克了,更多地是培训年轻的同志,做些技术和后勤方面的工作,但我的脚伤不影响开坦克。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1980年的时候,上级出台了“凡是参战致残的一律安排工作”的规定,也就是说我这样的伤残军人退伍回到地方,地方也给安排工作,于是,我想到自己已经26岁了,在老家是大龄青年,同学们的孩子都会满地跑了,可我连媳妇的影子也没有。

我考虑到转志愿兵再干5年,和现在退伍回去一样都给安排工作,还不如今年就退伍回家。于是,我找到连长和指导员,说明了想退伍的想法,很快,上级就安排我当年退伍了。

由于我参过战、受过伤、立过功,退伍后不久,劳动局就把我安排到县里面相对轻松但又工资福利较好的五交化公司,报到那天,公司领导还举行了欢迎仪式,我被安排到国营五交化商店工作,并让一名负责任的劳动模范专门带着我。

而我自己深知业务上什么也不懂,不懂就问,随时随地向身边人学习,尽快熟悉公司业务。

但令人意外的是,上班后我在商店真正工作的时间并不长,而是被叫办公室,公司赵经理和工会领导和我谈话,说是想让我这个当8年兵又上过战场的英雄,给同志们作场报告。

说实话,我这个初中毕业生,写信还凑合,写报告材料可有点头痛,但公司又专门派了一名会写文章的同志给我写报告稿。我们俩琢磨了一个星期,终于写出了报告材料,后来经公司领导审阅后登台给大家作报告。

可能是我口才一般,或者不会讲话,我在公司只作了两次报告后,就不再上台讲了。

然而,就是这仅有的2次报告,却为自己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喜事。

1981年3月的一天,公司工会办公室的周大姐找到我,问我在老家有没有媳妇,说要给我介绍个对象。我家在偏远农村,当兵几年没人确实没人给我介绍对象,后来在部队面临走与留的重大问题,也没有心思考虑个人的事情。

在热心周大姐的穿针引线下,我和县广播站的姑娘林思雅相识,第二年公司就给我们举行了婚礼,在老家的父母也被请到公司。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给公司同事作报告的时候,工会安排了好几个姑娘听我的报告……

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都说我是战斗英雄,但我一直不想让人这样称呼我。我是上过战场,但比起那些牺牲的烈士和负重伤的战友,我这只能算是上过战场。况且,我是开着坦克上去的,我所受的伤听着也让人觉得窝囊……如果不脱鞋子,没有会知道我少两个脚指头。

我文化水平不高,公司还安排我参加了县里的文化补习班,抓紧时间学点文化。

1983年我被任命为城关店的门店主任,我兢兢业业工作,从不以英雄自居,认真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后来,我被任命为公司副经理、经理,又先后当了二十多年的县人大代表。

参加工作的这些年里,我最喜欢穿部队发的军装,睡觉盖的是军被,走路抬头挺胸,即便现在年龄大了,仍然时常觉得军营里的事情,仿佛是在昨天。

2013年,我离开了工作岗位,退休了。现在,退休金再加上残疾抚恤金(每月840元),每月有6000多,在县城里的退休人员中是较高的。国家待我不薄,我已经很知足了。

我特别感恩8年军营生活的历练,感恩部队首长的培养,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当一回兵就像泥土烧成了陶,即便后来破成了碎片,但永远区别于土,每一个颗粒依然坚硬,依然散发着特殊的光彩。

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

0 阅读:24

依河生活

简介:撷取岁月阳光,涵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