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乔布斯拿着第一代iPhone的照片轰动全世界的时候,诺基亚的高管还在纠结要不要表演砸核桃。

毕竟,在诺基亚的眼里,iPhone只是一个脆弱的但是能打电话的数码产品。
保守,似乎是小国林立的欧罗巴的集体特色。这种保守也体现在BBA的森严冷酷的等级划分上。

每一个系列都有每一个系列的定位,什么样的轴距,什么样的排量,什么样的配置,就像是军衔那样自上而下排得等级森严,相应的等级也意味着相应的价格区间。
奔驰C绝不会越雷池一步去挑战奔驰E,奔驰E的气场,则是因为承袭来自奔驰S的设计语言。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奥迪和宝马身上。

这种保守的等级划分,也带来鲜明的用户区隔。
任何一个懂车的人,只要一眼就能清晰地分辨出BBA车主的消费层次,以及阶层气质。
可以说,BBA把欧洲王室那种尊卑贵贱玩到了极致,只是裹上了一层消费主义的外衣,我们觉察不到而已。

除了保守,小国林立的欧罗巴也有着大国无法想象的产业分工。
采埃孚和宝马互相成就,麦格纳和奔驰缠绵悱恻,法雷奥和奥迪亦步亦趋,围绕着BBA汽车产业链,欧洲构建起一个庞大的,远超过日本的汽车工业产业链。
保守的气质搭配上极致的分工,BBA构建起一套强大的燃油车体系和标准。

开宝马,坐奔驰,看灯厂,除了惊艳的外形,BBA一直致力于如何让汽车变得更好开,更尊贵,更科技。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好开、尊贵、科技三者互画等号。

最新款的发动机,变速箱,加上最有经验的底盘调校功底,再配合Quattro、4MATIC,以及各类诸如魔毯悬挂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名词。
——BBA构建起燃油车时代,最坚固,最宽阔的护城河。
只是令德国的BBA的高层们想不到的是,电动化居然发展得这么快,快到要革掉BBA护城河的地步。

我们都知道,当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这个三大件被电机、电池、电控所取代的时候,造车的难度呈几何倍数的降低,产业链的重要性却呈几何倍数的增加。
很多人都知道,锂电池是亚洲人的私域,这不光是因为东亚怪物房老是互相内卷,更重要的德国精锂加工在很长一段时间,几乎为零。
到2021年,德国才有第一家锂精炼厂。据德国《商报》报道:德国-加拿大锂生产商Rock Tech计划于明年在德国勃兰登堡州投资近50亿欧元建立欧洲第一家锂精炼厂。
没有精锂加工,锂电池产业自然无从谈起。

另一个背刺BBA的,是德国先天孱弱的2C软件能力。
尽管,德国是欧洲软件第一大国,并且拥有SAP、西门子、Software AG等顶级IT企业。而这些大型软件公司都可以看作德国强大制造业的依附。

德国并没有一个比肩中国BAT、华为等2C的互联网巨头。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错配,注定让德国人写不出鸿蒙OS和比肩谷歌的自动驾驶算法。
——未来的智能汽车是一台承载着大量软件的四轮电脑。
——今天的汽车有 1 亿行程序代码,未来的汽车将需要远远超过 10 亿行的代码。

BBA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困境,在美国和中国两个互联网产业强国的夹击下,德国人跟日本人在软件和算法上都是一样彷徨。

跟BBA相比,特斯拉和新势力没有任何等级的包袱。
特斯拉出完Model S和Model 3之后,转头推出了赛博皮卡。蔚来上来就推出超跑NIO EP9,接着就推出ES8,理想也是类似快速地进行全家桶化。
因为燃油车太强,要么时刻考虑燃油车的基本盘,BBA在新能源转型上始终步履蹒跚,犹豫再三,以至于推出了很多不伦不类的新能源车型。

上汽奥迪的新能源车型也卖得非常惨淡,宝马i3的价格一降再降才有了一些回春的血色。

油改电,多次召回,甚至被取消番号,从成立之初的熠熠生辉,到如今的举步维艰,奔驰EQ系列算得上是BBA的一个缩影。
眼下,BBA已经陷入一个无解的循环:生存还是毁灭,革命还是被革命!
——转型,是自己革自己的命。不转型,是等着别人革自己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