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定律,明白的都懂

三剑客 2025-02-24 22:11:29

剑客HYHY 三剑客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很多战友都会纠结一个问题:转业是否要趁早。

比如能第12年回去,就绝不16年,乃至更早一点。原因很简单:如果迟早要回,与其年龄大了再回,还不如早一点回去,趁着年轻早融入,早适应。搏一搏,或许还会有转机。

但现实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会有各种因素需要考虑。是的,这样的消息,确实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现役战友的情绪。

文|剑客HYHY

图|大唐

编辑|剑平

战友老杨,2004年12月入伍,2009年12月退役,在部队参加了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文凭。

退役后,加入公安辅警,虽工资不高,但老杨无怨无悔,工作兢兢业业。

2012年底,老杨的机遇来了。他的家乡开展了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辅警,均可通过考试加入民警队伍。

老杨报名后,笔试、面试、资格复审,加上退役军人的加分政策,一套程序下来,老杨顺利上岸。

战友老张,2008年12月入伍,2016年12月,二等功安置工作,安置到某地高校保卫科,担任保卫干事。

1年后,学院保卫科副科长提升科长,老宋参加学院组织的干部竞聘,成功担任副科长,如今已任科长4年。

虽然身份不是干部,但待遇却享受正科级了。

还有回去早的战友,先是事业工勤岗,在满3年后,顺利转为管理岗,或专业技术岗的。

不是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安置越好吗?

为何早些回去的都实现转岗了,有的甚至还担任所长、站长、主任、机关部门负责人了,而服役时间长的,16年、18年、乃至20年,还得要从头干起?!

大家会设想,比如:同是2008年12月入伍的战友,一个立过二等功的战友2013年12月回去,通过工勤岗转管理岗后,如今在机关部门,已是8级职员,退休前晋7级妥妥的。

而服役满16年的战友,回去还得从事业工勤的中级工干起。

没有年龄优势,没有获得感,一眼望到头的工作状态,逐渐也就没有了奋斗激情和动力,过早进入退休模式。

不可否认,相比军官而言,符合安置工作的军士战友确实存在忧后路现象。战友们说,干部有级别在,不管服役多少年,不管副营正营,还是副团正团,回到地方,组织部都会给定级,就算安置非实职岗位,但也能享受其级别待遇。

而战士安置因为没有行政级别,因此几乎全是清一色工勤岗。

究其原因,核心还是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撑。

因为纵观大多数地区的军士安置,其工勤岗一般是按照其工龄定待遇,12年定初级工;20年定中级工,20年以上定高级工。

而新的安置条例,明确符合条件的,可以安置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但这个“符合条件”,具体怎么操作,是跟学历挂钩,还是跟岗位的职称证书挂钩,还是通过考试等,各地政策目前还没有出台。

更为重要的是,身份怎么认定,是工人?还是干部?

这个最为关键!

但话说回来,在部队时间长了,年岁增长了,不少战友逐渐也就看开了。

明知早回去早适应早转岗,一些战友为何又不愿意早回去呢?

干满二级上士再干一级上士,甚至服役满16年后,在不符合晋升三级军士长的条件下,还愿意继续延期服役呢?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那便是:经济账!

说直白点,就算早转业早安置早转岗,但转岗后的待遇也仅比工勤岗略高一些,其综合收入远不能跟部队相比的。

比如,再干4年一级上士(内地部队),每年的综合收入近20万(工资+路费+住房资金),4年就是80万。

因此,部队的高收入依然是促使大家继续干下去的决心和动力。

君不见身边战友,二级上士群体们大多还背负着房贷车贷压力,因为这个阶段是个人结婚、买房的阶段,在没有父母帮衬下,全靠自已,就算后面用转业费结算还贷,都不一定能还清。

但一级上士群体,背负房贷车贷的压力就小了许多,大多数战友用转业费结算还完房贷后,都还有一定结余。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因此,有战友说了,当你工资降低了,幸福感也会跟着降低,回地方工作,转岗不转岗不也是为了个人收入增加吗?

而在部队多干几年,存些钱不好吗?!还有就是,战友们都愿意相信,政策只会越来越好,“多干几年,再等等看吧!”

结果……

0 阅读:314
评论列表
  • 2025-02-25 07:42

    当前,能走早走,而且要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