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临终前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不听,酿成大祸

寻青云吖 2025-02-06 16:37:50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首精美诗句赞赏的,正是风度翩翩、胸怀宽广、年少聪慧的周公瑾。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周瑜就相当于蜀汉的诸葛亮,两人的能力相差无几,只可惜周瑜短命。

周瑜临终前曾告诫孙权要时刻提防一个人,否则东吴就危险了,此人会是谁呢?

辅佐两孙

周瑜和孙坚的儿子孙策是同一年出生的,两人年少时都非常有志气、也有能力,所以能经常玩到一起。

周瑜他们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以孙策靠着周瑜认识了不少有志之士,为以后的东吴政权打下了坚定基础。

对于孙策,周瑜可谓是忠心耿耿,一直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对于周瑜,因为人家有能力,人脉也好,所以孙策对他可谓是相当重视,两人更是分别娶了乔公的两个女儿,也就是大乔和小乔。

就这样,孙策成功和周瑜成了连襟关系。在周瑜的辅佐下,孙策开始在江东大显身手,他的势力范围由此越来越大。

看着家业越来越大,孙策也是逐渐膨胀,结果有一天他不幸遇刺,还不到三十岁就离开了人世。

在一次打猎时,孙策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他宛如驰骋沙场一般跑在了众人前面。

就在孙策骑着马尽情往前奔跑时,他突然遇到了三个人,这时孙策还傻乎乎地问他们是谁,殊不知,他们就是专门来刺杀孙策的刺客。

一番短暂交流过后,孙策的脸上就中了一箭,最后他因此得了重病,马上就要离开这个美好的人间了。

临终前孙策把张昭喊了过来,他嘱咐对方要好好辅佐孙权,如果孙权实在是无能,他张昭就可以取而代之,这一幕,后来也出现过。

之后刘备白帝城托孤时,他也对诸葛亮说:“你一定要好好辅佐我的宝贝儿子刘禅呀,如果他实在不是那块料,那你就取而代之当了蜀汉皇帝吧。”

其实孙策和刘备这么说,并不是有多寄希望于他们,相反是在害他们。

如果张昭和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那两个国家注定会发生大规模内战,说不定在内乱中,他们二人就会被除掉。

所以非常好听的话千万不能信啊,信了,那万丈深渊就在前面路上等着你。

除此之外,孙策还对亲弟弟孙权说了许多话。

孙策特意叮嘱他,如果碰到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事情,一定要去问周瑜。

对于这件事,孙策可是叮嘱了他好几次,由此不难看出,孙策对于周瑜还是非常器重的。

孙权也是非常听话,他对周瑜也是重视,周瑜对待这两兄弟也是非常忠诚。

周瑜的卓越能力也被北方的曹老板看中了,如此不错的人才,曹操自然也是垂涎三尺,所以他就派人去和周瑜商量一下,看看他愿不愿意来魏国发展。

曹操派去的人叫蒋干,和周瑜曾是同班同学。

面对曹操抛出的橄榄枝,周瑜并没有理会。

当孙权听说这件事后,对于周瑜的忠心他是颇为感动。又忠诚又有能力的良将,实在是太难得了。

对于孙权这个新主子,周瑜也是一直尽心尽力。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孙权能力是不如他的哥哥孙策的,但这个人的优点就是,喜欢广纳贤才。

周瑜临终前的叮嘱

周瑜由于认识许多有能志士,所以他也给孙权引荐来了许多人才。

只可惜天妒英才啊,周瑜还没等到孙权称帝的那天,他便已经油尽灯枯,即将要去找孙策了。

听说周瑜也快不行了,孙权可谓是非常伤心。

临终前周瑜告诉孙权,鲁肃的能力也非常不错,可以完美地代替他,此外他还对孙权说了一句话:“刘备寄寓,有似养虎……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在周瑜看来,刘备对于东吴的威胁并不比北方的曹操小。

孙权虽然没有那么聪明,但对于周瑜的这句话,他还是能听明白的,不过他并没有将这句话放到心上。

后来周瑜病逝,孙权亲自穿上丧服为其送行,众人看了都颇为感动。

孙权那时候虽然还不是皇帝,但在众人眼里,其实他已经是了。

后来孙权成功当上了皇帝,回首自己经历的一切,他又想到了已经离开自己将近20年的周瑜。

想到这个曾经的顶尖人才,孙权也是感慨地说道:“如果当年没有周瑜辅佐,我是当不上这个皇帝的。”

孙权虽然说成功当上了皇帝,但他当年由于没听周瑜的话,以至于酿成了一次大祸。

周瑜还在世时,孙权和刘备两人正处于竭尽全力发展阶段,但北方的曹操肯定不想给他们这个机会,于是孙刘两家联手了。

招惹蜀汉

赤壁之战过后,孙刘两家成功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虽然他们曾经是一起作战的盟友,但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伪装出来的。

在两家都慢慢开始强大后,难免会出现矛盾,就跟夫妻俩人过日子一样,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小打小闹。

不过孙刘两家一直还算比较和谐,没有爆发什么大规模战争。

周瑜临终前叮嘱孙权,一定要格外注意蜀汉的刘备,但孙权一直想的是,借助刘备的军事力量,进而一起消耗曹操的实力。

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计划,孙权便主动提出与二爷关羽联姻。

一听说江东小辈想跟自己联姻,关羽怎么想怎么不对劲,与那种小人联姻,岂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一世英名?

所以针对联姻,关羽给出了自己的态度:“吾虎女安肯嫁犬子呼?”

孙权一听这可就不乐意了,我的儿子再笨也不能被你称为犬子吧。

所以这次联姻不但没能成功,反而让两家结下了非常大的仇恨,为以后的夷陵之战埋下了隐患。

由于非常喜欢荆州这块宝地,当得知镇守在此地的又是仇人关羽,所以孙权决定来个一石两鸟。

为了确保计划成功,孙权还和曹操重归于好了。

在曹操正面吸引火力的情况下,孙权开始派人偷袭刘备的守地,最后关羽被东吴残害致死。

这孙权并不是什么好人,他在尝到甜头后就开始甩锅了,人家直接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意思也就是说,关羽是曹操害的,不是我孙权。

孙权的这一系列操作,搞得曹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打仗没捞到什么好处,还背上了这么一口大黑锅。

这就是一直被许多人瞧不起的江东小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汗颜。

关羽一死可不要紧,直接把刘备给气坏了,此时的小刘同志终于不再隐忍当草包,他成功变身为英雄,不顾大家阻拦去给二弟报仇了。

这可以说是刘备最仗义、硬气的一次了,可以说他是在拿蜀国的前途来为关羽讨回公道。

刘备对东吴发动战争那年,距离周瑜病逝已经有十多年了,这一仗,要不是陆逊及时出现,估计孙权已经彻底绝望。

战争初期,蜀军接连胜利。同时也可看出,所谓的江东猛虎不过是纸糊的而已,真正的大规模战争,直接让他们现了原型。

如果不是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估计东吴起码会亡一半。

只可惜老天没有眷顾刘备,特意给他安排了克星陆逊,最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而归。

这就是不听周瑜话的后果,没事去招惹人家刘备干什么。

得亏刘备的实力并没有强得离谱,也得亏他们东吴还有能人,否则酿成大祸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此战东吴虽然说是胜利了,但他们的整体实力遭到沉重打击。

那周瑜当初为何要提醒孙权一定要格外注意刘备呢?自然与他的长远眼光有关。

那时候刘备也就是刚有点起色,在人家曹老板眼中,还算不上什么威胁。

但是刘备身边有诸葛亮辅佐呀,而且名将有关羽、赵云等人,论文臣良将的配置,刘备并不比孙权差。

只不过已经有人提前给孙权打好了基础,而刘备还得从头慢慢来。

虽然说是白手起家,但刘备一直没有放弃过“匡扶汉室”的梦想,他本人也是一直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所以周瑜敏锐地察觉到,这刘备以后注定是一头猛虎,和曹操同样强大的猛虎,所以得提前防备着他。

但孙权那个蠢才,却完全背着周瑜的意思来,以至于差点把自己的大好江山给葬送了。

夷陵之战过去七年后,孙权终于称帝了,如果不是经历了这次大祸,估计孙权会提前称帝。

毕竟等资本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有资格去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梦想。

虽然说夷陵之战也给东吴带来了巨大损失,不过他们的根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也是东吴一直能强撑下去的原因。

不过蜀汉却因此伤到了根,夷陵之战使得刘备多年来攒下的家底几乎都快输光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周瑜和陆逊就是东吴的英雄,孙权虽然离一代明主还很远,但他起码还算有识别人才的眼光。

但孙权的为人处事能力实在是太差了,从关羽身死这件事就能看出,他注定是要一直被后人唾弃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