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水浒传》虽然讲的是北宋的故事,但是作者施耐庵可不是个宋朝人,而是元末明初时候的人。
不仅如此,施耐庵的一生还相当传奇,虽然他是个元朝的进士,但是最终却支持起义军推翻元朝,甚至还当过起义军的其中一个首领张士诚的幕僚。
在有些野史故事中,施耐庵甚至还多次受到过朱元璋的邀请,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他最终不仅没有答应,反而创作了《水浒传》这本传世名作。
这个传说之广泛流传,也有个原因是《水浒传》中有些人物的名字取得实在是像在暗示朱元璋和其他明朝开国功臣们,那都有哪些角色是这样的呢?
一、对朱元璋的暗喻和讽刺“朱”这个姓氏并不是个非常常见的姓氏,不像王、李、张那样走到哪都能遇见本家,然而在梁山上姓朱的人数却仅次于姓李的,有四个人,这实在是奇怪。
然而要是想到施耐庵生活的那个时候正好是元末明初起义军四起的环境,相信大家就不难想起一个人,那就是同样是起义军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
梁山上姓朱的好汉有朱仝、朱武、朱贵和朱富这四位,虽然只有朱富朱贵是亲兄弟,其余两人完全没什么关系,但要将他们四人的名连在一起,似乎就能看出来施耐庵对朱元璋的讽刺。
朱仝原本是郓城县的一个负责捉拿盗贼的都头,虽然他会包庇一些陷入险境的好汉,但是他其实是没有过落草为寇的念头的。
然而他这个良民却被梁山那群贼泼了一身脏水,只能被迫上梁山,不过好在他后来征讨方腊不仅没牺牲,反而因为战功加官进爵,并且人生一路走高。
虽然具体细节不同,但是不难看出来朱仝这个因为参加了梁山“起义军”,后来打败了其他反贼,最终身份地位飞升的经历实在是有些眼熟。
没错,施耐庵其实就是用朱仝暗示朱元璋的经历,朱仝的“仝”也谐音“同”,那这个名字的意思不就是“与朱相同”了?更加暗示了朱仝其实就是按照朱元璋的经历写的。
然后就是“神机军师”朱武,不得不说虽然朱武是梁山上为数不多的智囊军师,但是他的存在感和作用实在是不强,远远比不上吴用。
结合他的姓氏,就让人们想起了朱元璋手下的那些个谋士,他们在朱元璋手下简直就像工具人一样,需要的时候用用,明朝建国之后就全被朱元璋杀了。
而朱武的名字“武”也是暗示了朱元璋是靠着武力打下来天下、建立大明的,但是又和朱武的身份互相冲突,这就更讽刺了。
最后就是朱富朱贵兄弟俩,这两人一个是开酒店的,一个是富商,虽然看起来和朱元璋没什么关系,但其实是代表的却不是朱元璋自己,而是他的手下们。
这就是暗示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最终都成为了朱元璋的手下,帮助他一起打天下,并且要是分开看“富”和“贵”其实还有其他暗示。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前几乎就是个乞丐,和富完全搭不上边,然而他登基之后却成了天下最富有的人,贵也暗示了朱元璋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人成了最尊贵的人。
那朱元璋的财富和地位是怎么来的?还不是建立在剥削底层人们的基础上?这就相当有“屠龙者终成恶龙”的讽刺意味了。
二、梁山好汉与明朝开国功臣的“奇妙联系”除了这几个暗搓搓对应朱元璋的好汉,施耐庵其实对朱元璋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将也没留情,细看就会发现不少非常微妙的“巧合”。
比如那个原本是少华山二寨主的“跳涧虎”陈达,大家看这个名字肯定觉得有些既视感,因为朱元璋手下有个开国名将就叫徐达,这显然不就对上了嘛!
更何况还有更巧的,前文说朱武就是暗示朱元璋,朱武原本是少华山的大寨主,而少华山的二寨主就是这陈达,这就更板上钉钉证明陈达就是暗示徐达了。
若是有人说这不过是巧合,那巧合一个两个,总不能再有第三个了吧?还别说,这少华山上还真不止这两人的名字满满都是暗示。
少华山还有个三寨主“白花蛇”杨春,这人也不是一个白白被写出来的人物,前有朱武对应朱元璋、陈达对应徐达,那大家再看杨春名字中的这个“春”就看出来眼熟了。
没错,明朝的开国功臣中有个开平王就叫常遇春,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既然少华山上这三个当家的都能看出暗示,那施耐庵必然就是有深意的。
除此以外,桃花山大当家“打虎将”李忠的名字也是有深意的,虽然宋朝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个起义军首领就是叫李忠,但是《水浒传》的蓝本小说中可没有这么个人物。
因此李忠显然是施耐庵专门加进《水浒传》的,而他的目的就是通过李忠来暗示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这李文忠说起来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呢。
三、《水浒传》中的其他暗示不过《水浒传》中可远不止是对朱元璋他们的暗示,施耐庵可谓是“敌我不分”地全攻击了一遍,对曾经是自己首领的张士诚也没留情。
《水浒传》全书第一个出场的史进就是暗示了张士诚,史进的绰号是“九纹龙”,而张士诚有一只亲军就叫“十条龙”,并且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这就又和“九纹龙”对上了。
可见虽然施耐庵最后和张士诚分道扬镳了,但是张士诚给他留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此外,施老对他看不顺眼的潘元明、潘元绍兄弟也是一点都没留情。
我们都知道《水浒传》中有潘金莲和潘巧云这两个知名淫妇,很多人也都联想过她们都姓潘,会不会是有亲戚关系?但谁也想不到有亲戚关系的不是她俩,而是她们的原型!
潘元明、潘元绍这兄弟俩原本和施耐庵一样都是张士诚手下的人,并且地位还不低,然而他们最后眼看张士诚的势头不妙,于是选择了向朱元璋投降。
而施耐庵身为张士诚曾经的军师,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张士诚,但是从他能写出《忠义水浒传》就看出来他和好汉们一样是非常重视忠义的,因此非常看不起潘氏兄弟背信弃义的行为。
因此他就在《水浒传》中将这两兄弟化为女儿身,然后让他们当了个不守贞的淫妇,最后也都没什么好结局,以此来唾骂他们背主降敌的行为。
除了这些人物对应,其实梁山好汉们的绰号也是对朝堂的暗示,他们的绰号很多都是禽兽动物,这就和朝廷官员服饰上的图案呼应上了。
明朝武官服饰图案里,一品是麒麟、二品是狮子、三品是豹子等等,而粗略一想,梁山好汉的绰号里就有玉麒麟卢俊义、金钱豹汤隆、锦毛虎燕顺等等。
这些绰号几乎包含了所有代表官阶的那些动物,所以这些绰号不仅体现了梁山好汉的勇猛,其实也暗示了他们最终都会接受招安成为朝廷军的未来。
结语所以虽然很多人认为《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中最没水平的一本,但其实真要读懂《水浒传》讲了什么还真是不容易,光是这些人名和现实的对应就很难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