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试图推动一项新的行政命令,计划加大对海底金属的采集,并将其储存在美国境内。
美国政府的这一举动是针对中国管制稀土出口的应对措施。在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多轮关税后,中方除了在关税上做出反击动作外,也加强了对稀土的出口管制。而不论是在原材料还是在稀土加工技术上,美国都严重依赖进口中国稀土。
同时,稀土还是美国军工产业的命脉,如果没有中国提供的稀土材料,美国一系列尖端装备生产都会陷入停滞。
美国生产一架F-35战斗机需要用掉900磅稀土;一艘阿利伯克驱逐舰则需要5200磅;而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则需要9200磅。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新装备对稀土资源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以美国的六代机计划F-47为例,其稀土使用量可能会是现在五代隐身战机的1.5到2倍。在美国F-35量产都缺稀土的情况下,美国六代机能否按计划量产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深海挖矿的这一举动,其实并不符合国际法。因为海底矿产开发,必须要在《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下进行,并经过联合国相关机构进行程序审查。但美国并不是《国际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开采也没有提交联合国相关机构审核,而是根据美国在1980年通过的国内法《深海海底硬矿物资源法》。
因此美国政府的这一举动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 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卡瓦略谴责美国政府违反国际法,并破坏了该机构的多边主义。
除此之外,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已经联合反对美国政府的开采计划。
除了这些外部原因,美国在技术上也存在问题,因为深海开采对设备要求非常高,想要达到预定深度,工作设备材质必须要能够承受5500米海底的水压,相当于在一个指甲盖上站着一头大象。因此在可以预料的短期内,美国几乎不可能实现深海海底开采稀土资源的目标。
而我们知道,中国不仅仅是稀土储量大国,同样还是稀土提炼大国。绝大部分国家在稀土开采之后,都要送到中国进行提炼和加工,最后再转出口。因为全球仅有中国具备完整的稀土提炼产业链条。
这也就是说,即便是特朗普的补救政策取得成功,但碍于自身没有稀土提炼能力,这些稀土都还是需要送到中国进行加工。
尽管从拜登时代开始,美国就在积极推动稀土供应链的国产化,但搞到现在,除了喊出重建工厂的口号之外,几乎没有太多实质性动作。
从各种角度来看,美国在稀土问题上已经陷入死局,不论是进口还是加工,都绕不开中国。
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则异常强硬,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中方将采取坚决的出口管制措施。根据《南宁时报》4月15日报道,有商家走私稀土被海关抓了个现行。报道称,南宁机场海关根据风险布控指令,对一批申报为“焊锡膏”的出口货物进行开箱检查。检查发现该货物一共600公斤,虽然外包装标明“低温锡膏”,但内标签的成分却是锡铋合金。
其中铋高达55.3%,已经属于商务部明确的出口管制货物。涉事企业通过更改包装,谎报产品名称的方式,试图躲过海关监管,进行走私以获取高额利润。
通过这一走私案件,也表明了中方封控系统对相关产品监管的完善性和严密性,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对美反制的决心。
其实这几轮中方的反制措施,体现了中方在中美贸易问题上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只要特朗普抡起一次关税大棒,中方就跟进一回,且都是加码反击,丝毫没有犹豫和手软。
特朗普认为中国在贸易问题上有求于美国,认为美国是消费者,中国商品需要他们。但这完全是倒果为因。同时,既然美国敢不断举起关税大棒,那我们同样可以在美国“要害”上动刀。让美国看看,到底稀土对美国重要,还是中美贸易对中国更重要。毕竟没有军事霸权的支撑,美国金融霸权和美元霸权也要跟着歇菜,接下来就看双方谁先眨眼撑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