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鸽业”促振兴人大代表楚维向的富民强农实践

新晴宁陵 2025-02-10 20:20:46

深耕“鸽业”促振兴 人大代表楚维向的富民强农实践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楚维向在分组讨论报告时发言。王今朝摄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列入2025年重点工作。明确提出“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展建设生猪、肉牛、肉羊大县”,为乡村产业振兴锚定方向。

记者发现,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河南天明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楚维向,以其深耕肉鸽养殖15年的实践,成为这一重点发展目标的生动注脚。

“500对鸽子”刨出创业“金钥匙”

“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这是楚维向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内心的深刻共鸣。

目前,商丘全市肉鸽年存栏量60万对,占全省三成。2009年,楚维向返乡创业,从500对鸽子起步创业,将一个家庭养殖场发展为年存栏20万对、全省第二的现代化鸽企,带动周边地区3000余户养殖户年创效益1.6亿元。楚维向直言:“乡村要振兴,必须立足本土优势,把‘土’资源转化为‘新’动能。”

其实,这一历程的背后,是技术与标准的双重突破。针对商丘肉鸽种禽标准缺失、种质退化等痛点,楚维向曾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出台肉鸽种畜禽认定标准的建议”,推动商丘成为全省首个制定相关标准的地市,为产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石。

“标准化+科技化,才能让‘土特产’真正‘长’出竞争力。”楚维向感慨道。

“链”式辐射让肉鸽撬动大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在楚维向看来,这正是乡村养殖业升级的发力点。

近年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楚维向构建起从种鸽选育、技术培训到产品销售的完整链条。免费开展200余场技术培训,惠及超万名农户;自主研发自动化饲喂系统,让养殖效率跃升。他关于“推动肉鸽养殖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的建议,更在今年人代会宁陵代表团发言时引发热议。楚维向说:“只有让农民风险可控、收益可持续,乡村产业才能行稳致远。”

闭会期间,楚维向这位人大代表的身影同样活跃:担任华堡镇人大代表第六联络站站长,化解民事纠纷;接待选民30余人次,收集一线诉求;带队调研产业痛点,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他看来,代表履职不仅要“提建议”,更要“解难题”。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得让群众的口袋实实在在鼓起来。”多年来,楚维向及其团队研发的15项专利技术,将养殖成本降低17%,带动农户增收超6000万元。

锚定让“鸽业振兴”成为富农样本

面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农民持续增收工程”的新要求,楚维向的思路清晰:一是稳步壮大养殖规模,探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途径;二是持续扩大联农带农覆盖面,真正让更多的农民实现稳定增收。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全省第二,更要立足宁陵、放眼全国,让商丘鸽业成为全国标杆。”谈及发展目标,楚维向信心十足。记者在他的笔记本上看到一系列计划:扩大种鸽核心群,攻关抗病育种技术;联合高校建立产学研基地,培育“智慧养殖”新业态;推动商丘肉鸽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区域品牌。

从返乡创业小伙到“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楚维向奋斗的15年,恰是商丘乡村振兴战略的微观缩影。正如他在审议报告发言中所说:“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

人大代表楚维向深耕“鸽业”促振兴的故事,为商丘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

0 阅读:2

新晴宁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