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收敛锋芒,古代人的智慧不可小看!

江南体育说球 2019-04-26 20:22:43
刘邦手下的大臣,除韩信未能善终并被诛灭.九族外,如萧何等因为熟谙进退之道,都得以保全其首领。 这之中,身处乱世的萧何在策略的运用上可当推其首。

萧何为政, 素来谨慎且多权谋。 早在其起事前做沛县吏时, 他就深晓事理, 善于明察。 当时, 因他政绩甚佳, 曾有人要调他去咸阳任职, 他再三恳求, 婉言谢绝。 于秦末的乱世之际, 萧何甘作小吏, 此收敛锋芒之举, 可为极富远见。

刘邦统一天下后, 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军饷的后方总镇守萧何被拜为相国。 他身居高位,历事二主,在与刘邦合作时,多次受到猜疑,但每次都因为善于隐其锋芒,以愚拙示人而得以避过危险。公元前196年,刘邦亲征陈稀时,敬萧何为开国元老,加恩派兵护卫,增加五千户领地和五百名随从.

有人给萧何忠告: 刘邦远赴战场,国内留你,他之礼遇有加,实则是对你心存芥蒂,藉增兵护卫,防患于未然。 你应趁此机会,辞退护卫,献出财产以充军资,如此方可释陛下之疑心。

萧何听后, 马上遵行,果使龙颜大悦。

二年后, 黥布作乱,刘邦再率大军亲征。 萧何施德政于民,并拿出所有家产以做军费。 然尽管如此,刘邦仍是不断派人来问候他。萧何相府的一个幕僚提醒萧何说: “相国快要遭灭族之祸了!你名位之盛已到极点,关中百姓皆拥护于你,皇上不斯派人问候,实是对你担心。 ”

萧何听从门下之计,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招民怨恨。 刘邦班师囤朝时,沿途百姓拦驾告状,刘邦听了心里暗自高兴。刘邦不知萧何的用意,嘲笑地问萧何:“相国为何与民争利?”作为臣下,萧何为保其自家性命,可谓用心良苦。这固然表现出了君臣之间的处处防范,但也足见萧何明哲保身技巧之高妙。

实际上, 像萧何这样,在古代政治制度下,虽有消极之弊端,但的确亦是无奈之举。 作为为政处世的态度,单就智慧而言,萧何如此做,于人启示之处还是有的。

老子说: “大智若愚。” 智与愚,在现实人生其深奥处常须久经世事后方能体悟。 所谓 “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 。 抛弃其消极态度,这些话也的确自有洞察事物的智慧包蕴其中。

东汉时, 北海王刘睦,好读书,礼贤下士,深得光武帝喜爱。

当时,他手下人到京城去,他召见问道:“如果皇上问起我来,你将怎么说呢?.”使者说:“大王忠顺孝悌,慈仁善良,敬重贤人,臣敢不如实汇报吗?”刘睦赶紧说:“吁!你这样说,我就危险了。如果你为我打算的话,只能说我自从继承王位以来,意志衰退,声色是娱,狗马是好,这样,我才能免遭祸患。 刘睦如此,实是深知隐其锋芒的愚拙之作用的。 对于皇帝之子,威望越高,皇帝越有戒心。 此点,刘睦可谓知之甚深,体验颇多。

对于追求功名、以自我价值确立并得到承认的现代为政者, 对这样的话可能会觉逆耳,但剔除时代造成的 那 些糟拍,而求其精华,其可取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福祸无门, 唯人自招

“塞翁失马” 是大家都熟悉的典故。马丢了,都认为可惜,可主人却说:怎么知道不是件奸事呢?果然,丢失的马自己回来,还带来了匈奴的几匹好马。有人祝贺时,主人却说,怎么知道不是坏事呢?果真,家人骑着匈奴的烈马,又摔断了大腿。

这是 “列子” 中的故事。 它告诉人们祸福转换的道理。正如老子所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事物总是富于变化的。 对于为政者, 这种事物的转换之理同样应该注重,它告诉人们要对地位、 环境富于远见的把握。 执着于眼前利益,不懂得福祸相依的事物联系,往往就会走上歧路.

齐庄公时, 晏子任相国。 每次,晏子入见,庄公不是赏赐爵位,就是给他增加封地。 但后来,突然又不信任他,不是除爵位,就是减少封地。

这种信任与疏远的变化, 使晏子很警惕,他干脆把爵位统统辞掉,把封地全部退回。 在上朝路上,晏子长声叹息起来,但叹息之后,自己又笑了。 仆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一会叹气,一会又发笑呢?”

晏子说: “我叹气,是因为国君将要遭到灾难;我笑,是因为我高兴自己不会丧命了。”

晏子是深知福祸依存的道理的。 不过, 在晏子,得宠与疏远,实在对他无大的影响,他所注重的是社稷江山的存亡.晏子的预料很正确。 不久,齐庄公被专权的大臣崔杼所杀害。 晏子去庄公死的地方,崔杼见了,恶狠狠地说;“你为什么还不死:你为什么还不死?”

崔杼虽想让晏子死, 却找不到杀晏子的任何借口。 晏子说:“事变开始时我不在,事变发生以后我又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死?我又不是国君的奴仆,难道他吊死了,我也跟着他去上吊!

晏子以其为国的浩然正气, 保全了他的政治生命。 他告诉我们,无论得宠还是失宠,首先注重的应该是正直无私的心性品格。 如此,得和失就不会与政宦的沉浮相连结。 应该说,晏子此举,是为臣的真正智慧。

对于为政者而言, 如果仅从地位,名誉、 一己的利益出发,得宠时忘却提防祸患,那么,祸患真的到来时,也就无可挽回了。

秦相李斯年轻时做过乡村管理文书的小吏。 一次, 他见厕所的老鼠吃的是粪便,见到人又慌乱逃走,而粮仓里的老鼠,住的是宽敞的库房,不会遇到人和狗的恫吓,总是自由自在,于是,他决心走进仕途.。 后来他助秦王统一了天下,深受秦始皇宠信,儿子娶公主为妻,女儿也嫁给了秦公子,一次宴宾时,车马之多令李斯也感到吃惊,可谓盛极一时。他感叹说:“荀子曾经说过,事情最忌过了头。我原来是普通百姓,现在竟作了丞相,可以说富贵到了极点,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我还不知道自己会落个什么结局昵?

但李斯并未就此而警惕, 在秦始皇逝世、 二世当政时,因患得患失,终于招致了杀身之祸。

李斯的悲剧, 是由于他完全从自我的利益出发所致。 福与祸的转换对于真正的政治家,应该是不存在太多的威胁的,如晏子,他的正直和警惕,是出入智慧之道的安身立命之方。

这种观点, 在现代,应该是容易为人所接受的。 现代人应该以正直的品德和有所作为的才能,取得领导的信任;如果一味用拍马、 逢迎的手段去钻营,即使暂时获取信赖,终不免以失败告终。

0 阅读:0

江南体育说球

简介:沧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