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三大兵种缩编时,考虑定为兵团级,怎么又改为正军级?

从阳化石 2024-11-22 04:13:44

1982年,军队迎来精简改革,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三个大军区级单位缩编为正军级,划归总参直接隶属。

说到部队精简整编,从新中国成立后就在实施,五十年代经历过几次,七十年代经历过,但都因历史情况而出现反复。

1950年,召开全军参谋长会议时,要缩编陆军员额,加强空军、海军以及其他兵种建设,增加国防力量。也就是把有限的军费用到其他军兵种等建设上,也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方向。

也就在这时候,空军、海军、以及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力量不断加强,全军兵力由550万精简到400万左右。

抗美援朝停止了精简,全军动员参军,兵力一度达到600多万。随着战争趋于平稳,精简再次进行,要求把最终在1955年兵力在380万。1957年不仅要精简,而且要“拆庙”,原八大总部撤并为三总部,五大军种撤并为三大军种。到1958年部队人数降到240万左右。

相比刚解放后,兵力足足减少一半还多。

在六七十年代,由于国际形势变化等原因,部队规模又膨胀起来。甚至达到1975年兵力达到五十年代最高峰。兵力越多,越需要军费支出。因此在1975年,部队再次精简整顿,解决军兵种以及机构臃肿等问题。尽管减少近百万,但体量依旧很大。

到1980年,部队兵力在五百多万,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向,1982年迎来继五十年代的又一次“拆庙”。

何为“拆庙”,可以简单理解为,撤销或者撤并一些单位。举一个铁道兵的例子,铁道兵是跟着军队精简改革走过来的,让精简就就精简,但随着一些其他原因出现反复。如果一旦将这个单位撤并,就不存在反复的现象,从根源上彻底解决。

因此在1982年,主要对各兵种进行精简,使得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直接降为正军级。一个正军级单位,就算扩大规模,也不会再出现几十万人的现象。

上级在商议三个兵种的级别问题时,一开始准备将其缩编为兵团级,是怎么的情况改为正军级呢?

实际上,将三大兵种缩编,军政主官思想都不是很顺畅,总参就做工作,给他们担心,一次不行两次,共商改为总参业务部后大任务、体制、编制和机构设置。之所以不设兵团级,是考虑到日后要实行军衔制度,如果实行军衔,这兵团级怎么办。而且授军衔也准备取消兵团这一级。为此,决定改为正军级。

事实上却是如此,八十年代军队取消兵团级单位,原来的兵团级都改为副大军区级,如空军下辖大军区空军司令部,海军三大舰队等。日后正军职晋升大军区副职,就不再有副兵团职、正兵团职等。

经过这次精简,部队降到四百多万。

到1985年,军队再次精简裁员,使得部队人数降幅明显,裁员百万,而且将11大军区撤并为7大军区。后来,进入九十年代,再次精简部队,部队兵力至今都趋于稳定。

1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