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泽院士骨折治疗新范式得到美国科学新闻网EurekAlert高度评价

淙淙康康 2024-04-11 08:18:37

3月31日,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科学新闻网站 EurekAlert!发表文章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 offers new hop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带来新希望》),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士团队研发的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的创新性和实际效能进行了科学介绍和高度评价。

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成立于184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联合体,也是多种高影响力科学期刊的出版商,其中包括全球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Science)杂志。EurekAlert! 是AAAS运营的独立编辑、非营利的新闻发布平台,为公众提供来自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前沿研究和重要科学新闻。

此前,该研究以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 (PFBN): A Panacea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灵丹妙药》为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在线发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士团队张英泽院士、陈伟副院长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这一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南开大学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高,预计2050年将达到650万人,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约占43%。尽管骨科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仍达2.5%~12.5%。

张英泽院士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传统内植物设计局限性以及内植物失败率居高不下的难题,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成果。研究团队基于股骨近端“Ward三角”和相关解剖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研究,提出张氏“N三角”理论,研发出了更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和力学特性的新一代内固定物PFBN,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了康复进程,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更好地恢复。这是其创新价值关键所在。

美国科学新闻网的文章指出,张英泽院士团队通过使用等效生物力学模型,证明了在减少股骨近端最大应变方面的表现优于现有治疗方案,如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InterTan,显著降低了患者康复过程中股骨近端的最大应力。

文章同时指出,该PFBN固定技术能够调节股骨近端局部力学环境,创造出有利于老年粗隆间患者术后恢复的生理过载状态。这一结果为老年粗隆间患者带来新希望,为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提供了变革性途径和新思路,有可能彻底改变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策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康复进程。同时,该弹性形变原理还将有助于推动其他骨折治疗策略的革新。

文章对该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这项研究的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为高危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带来了新希望。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PFBN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将大大提高全球无数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悉,PFBN目前已获6项授权专利,2项注册证,在新加坡、阿联酋、秘鲁等全球30多个国家1000余家医院开展应用,成为国产内植物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0 阅读:0

淙淙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