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手指、手腕或肘部出现疼痛、僵硬,活动时发出"咔嗒"声,很多人都会意识到:这可能是腱鞘炎找上门了。现代医学认为,腱鞘炎是由于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导致的炎症反应,究其根本,就像是机器缺少了润滑剂,零件之间的摩擦增大,最终导致损耗和故障。

在中医理论中,腱鞘炎被归为"筋痹"范畴。中医认为"肝主筋",当肝血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时,筋脉失养,就会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津液输布失常。
今天,给大家介绍中医治疗腱鞘炎的两个方法:
1、艾灸患处,疏通患处的淤堵,引气血津液过来。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哪里痛灸哪里,每天灸上30—60分钟,连续灸上半个月看效果。
2、针刺
取穴:阿是穴+腕痛穴(太溪)+肘痛穴(阴陵泉)
阿是穴:即压痛点,觉得哪个位置有压痛就艾灸哪个位置
腕痛穴: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虽位于足部,但因肾经循行与手腕部有经络联系,故刺激太溪穴可通过调节肾经气血、疏通经络来缓解腕部疼痛,尤其适用于肾虚或气血不足导致的慢性腕痛、腱鞘炎、腕关节劳损等。

针刺法:直刺0.5~1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
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5~10分钟,以局部温热为度。
按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太溪穴,力度以酸胀为宜,持续3~5分钟,同时活动腕关节以增强疗效。
肘痛穴: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脾主肌肉四肢,刺激此穴可健脾化湿、通络止痛,尤其对湿浊阻滞或劳损引起的肘关节疼痛效果显著。

针刺法:直刺1~2寸,行泻法以疏通局部气血。
艾灸法:用艾炷灸3~5壮,或艾条悬灸10分钟。
点按法:拇指用力按压阴陵泉穴,配合屈伸肘关节,每次3分钟,每日多次。
如果你有什么与疾病防治或中医学习相关的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