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五大风刮,三月寒回头”,今日三月十五,刮大风有何预兆?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随着农历三月十五的到来,暮春时节也就到来了。此时正值清明之后,谷雨之前,气温虽然会逐渐回升,但仍然会有较大的气温波动,因为这个时节冷空气比较活跃。
根据往年数据来看,清明节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一般在15—20度左右,不过受冷空气影响,此时雨水较多,尤其是南方地区大量降雨甚至大暴雨的情况频发,导致气温下降,而且在北方地区还会出现大风沙尘天气,这也会导致气温下降。而这些情况最终就会演变为“倒春寒”。
这不,今日正好是农历三月十五,一股强冷空气也已经在昨晚来袭。据气象预报显示,此股冷空气直接导致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6至10℃,北方地区降温幅度达到12至16℃。而且华北地区出现了大风天气,并夹杂沙尘天气;东北地区还迎来了春雪,雪势较大;南方地区也出现了极端的降雨冰雹天气。这些极端天气,就给人们的生活及农事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

而面对如此天气,不禁让人想到古人留下的一句话,那就是“十五大风刮,三月寒回头”。那么这句话是何意?今日三月十五,刮大风有何预兆?一起来看看吧。
十五大风刮,三月寒回头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三月十五前后刮大风,那么就预示着这个三月可能会出现寒冷的天气。
具体来说,“十五大风刮”指的是农历三月十五前后通常会刮大风,这种现象被称为“道公风”。而“三月寒回头”则是指到了农历三月出现大范围的降温,甚至下雪、下冰雹等极端天气,俗称“寒回头”,也就是“倒春寒”天气。
这一现象的出现,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庄稼受损,粮食减产。因为在农历三月,农民朋友正忙着春耕春种,如果遇到寒冷的天气,就会导致庄稼作物无法正常发芽,即便出芽的作物也会被冻伤,这样一季的庄稼就会损失,即便过后再种,也会误了农时,导致庄稼收成不好,因此农民朋友会对此天气感到担忧。
此外,倒春寒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农作物上,还涉及养殖业、果树种植业,以及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因此也需要引起大家的警惕。

其次,对于这一说法而言,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在很多农谚里都有展现,具体如下:
三月十五刮北风,农夫种田收成空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三月十五这天刮北风,那么接下来的天气可能会持续阴雨,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最终可能导致收成不佳。
古人认为,农历三月十五这天如果出现北风,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可能会持续阴雨降温天气,这样的天气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具体来说:持续的阴雨降温会导致温度下降过快,影响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和光合作用的生成,进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最终产量。而且持续的降温天气可能会导致接下来的天气变得寒冷且多风,这样就会很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受冻或生长缓慢,也会影响最终的收成。

三月十五刮北风,半月哩啦雨不停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农历三月十五这天刮起了北风,那么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可能会持续阴雨天气。
具体来说,农历三月十五前后,气温已经明显升高,天气较热。如果这时候刮起了北风,往往会伴随低温来袭,形成降雨,导致空气湿润,容易引发连续的阴雨天气。而阴雨天气的持续,就会导致寒冷降温的出现,最终导致作物被冻伤,影响产量。

此外,民间还有“三月十五大风吹,四十五天不见天”、“三月十五风加雨,田间作物易倒伏”等说法。这些农谚都反映了这天刮大风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今日三月十五,恰逢刮大风,这意味着今年年景很可能不是很好,需要农民朋友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总之,今日就是三月十五了,是晴是雨还是风大家也都知道了,有兴趣的朋友就可以根据农谚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了。当然,农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具有科学性,因此也需要大家理性看待,尽量以气象预报为准。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三月十五刮大风的问题了。话说,你们那边刮大风了吗?你觉得农谚有道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们那边的天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