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会通过了南北高铁投资计划,总长度1541公里,连接首都河内和胡志明市,计划总计将投入670亿美元,2025年开始可行性研究,力争在2035年之前基本完工。
早在21世纪初,越南就已萌生了修建高速铁路的念头。其国内的铁路网大多源自法国殖民时期,以米轨为主,设施陈旧,如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的南北铁路,全长1726公里,平均时速仅50公里,旅行时间超过32小时,亟需升级。而当时,中国正大力推动高铁建设,2011年京沪高铁的开通,更是展示了中国高铁的实力。越南作为中国近邻,自然也想效仿,踏上高铁建设的道路。然而,越南在高铁建设上却遭遇了诸多困难。一方面,出于对中国影响力的担忧,越南选择了日本新干线技术。另一方面,日本的报价高达600亿美元,这在2010年的越南国会看来,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使得高铁项目不得不暂时搁置。
越南对于南北高铁的紧迫感,很大程度上源于泛亚高铁“中线”的迅猛推进,这一举动正悄然改变着中南半岛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版图。泛亚铁路,这一连接中国、中南半岛至新加坡的宏伟铁路网计划,最早由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于1995年提出,并在随后的岁月里获得了相关国家的认可。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飞速进步,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了推动泛亚铁路建设的中坚力量。
无非是以下三种方式。首先是老挝模式,中老铁路中国承担了大部分投资,老挝则以优惠的运营条件作为回报,双方合资成立铁路公司,中方占股七成,特许经营期长达五十年。然而,这种模式在越南、泰国、印度等“自主意识”较强的国家可能难以推行,他们担心会因此“丧失主权”。泰国则选择了另一种路径,即自己承担建设费用,中方仅提供技术支持,并要求技术转让、建筑承包商、工人及材料本土化。越南目前倾向于采用泰国模式,以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资金,但自己的资金真的够吗?而印度模式,则是越南虽未明言但内心最向往的。印度在修建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时,选择了日本作为唯一合作伙伴,并获得了日本提供的低息贷款。日本之所以愿意承担如此大的风险,主要是看中了印度庞大的市场潜力,希望未来能在印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印度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这一项目充满了变数,被日本政府誉为“象征日印新时代旗舰事业”的高铁项目,最终是“大金矿”还是“杀猪盘”,尚难定论。至于越南,其高铁项目能否顺利动工,以及将采取何种募资方式,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