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发现一个从未披露的秘密

看事的李扬 2024-02-19 06:05:12

秦始皇帝嬴政是完成古代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统治者。

在统治期间,秦始皇在都城咸阳周边营建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工程,其中就包括始皇陵,这一重要工程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彰显皇帝的威仪,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

自始皇陵的痕迹被初步发现后,人们便未停止过对其的研究发掘,其中深藏的奥秘让无数人为之着迷。

1996年,中德两国达成合作,开始对秦始皇陵进行一次全面的扫描,再次发现了一个深藏于地底的秘密……

千古一帝秦始皇

公元前259年正月,赵国邯郸诞生了一位改变历史的重要人物——秦始皇嬴政。

想必大家对饰演少年嬴政的演员翁斐然有一定印象,说他出场三集就奠定了江湖传说,将嬴政的少年英雄气挥洒得淋漓尽致。

“蜂准长目,挚鸟肩、豺狼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嬴政13岁时即位为秦王,22岁时在雍城举行成人加冕仪式,嬴政随即展开了其壮阔的政治蓝图。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也就是在他39岁的时候,嬴政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最终他在50岁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结束了其毁誉参半的一生。

他专制、残暴,曾给百姓带来无尽的苦难,但于此同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且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了统一,使得全国的发展迈向了新的征程。

有人评价始皇帝“生前享尽尊荣,死后还要遗响。”众所周知,秦始皇为了能做百年帝王,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长生之道,甚至在13岁继位后不久,便开始了其规模宏大的建设。

从秦始皇继承王位到秦二世三年冬,整个陵园工程历时近38年。

秦始皇为什么会让自己的帝王陵墓修建如此之久,我们能够理解,但是让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时长38年的繁杂的工艺背后,究竟又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被发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2号坑、3号坑相继出土。

人们惊叹于始皇陵的规模之宏大,急迫地想要知道始皇陵是真实面貌,揭开千古一帝皇陵的面纱,还原真实历史的细节。

但是在1994年,我国考古学界的权威人士却宣布:我们这一代甚至下几代人将不考虑挖开秦始皇陵地宫,这一言论的发布,更让其背后的真相扑朔迷离。

秦始皇陵位于骊山和渭水之间,相传秦始皇之所以将陵墓建在此处,是因为他十分相信长生不老传闻的真实性。

而骊山是上古神话中女娲补天之地,水山相接,福泽不断,是典型的神仙宝地,最有助于秦始皇实现他的长生不老梦。人们依据史书,对秦始皇陵展开了不尽的研究和猜测。

神秘的始皇陵

始皇陵存在多种多样的谜案,其中一是皇陵的封土来自何处。秦始皇陵封土堆高度55.5米,南北长达515米,东西宽485米。人们不禁疑惑,如此多的土究竟来自何方?

在民间传说中,秦川在洪荒之初还是一片汪洋,西海龙王认为洪水过后秦川便是福泽之地,便让其子到此庇护一方,蛰伏于秦川附近,化作了咸阳北的蟒山。

在秦始皇确定陵墓选址后,有人曾献计说割下龙王之子的龙头放到骊山,能够保佑江山永固。

始皇大喜,下令斩下龙头,但这龙头根本就砍不完,砍掉一段长一段。

秦始皇由此大怒,下令让几十万人不分昼夜地挖取,在即将告成之际,突然狂风大作,骤雨不歇,蟒山坍塌成为一片淤泥。始皇不达目的不罢休,下令将淤泥晾干运往骊山。

据科学研究,考古学家认为皇陵的封土可能来自于不远处的鱼池村,但碍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结论。

谜案之二便是秦陵地宫里究竟埋着什么。民间传说认为,封土堆的下面并不是真正的皇陵入口,而是要经过一条“旁行三百丈”壮阔的地下河,才能达到真正的地宫。

而想要接触到真正的秦始皇棺椁,还要进入地宫中央。人们会看见一座大殿,大殿中央悬挂着巨大的金钟,金钟敲击声永不停止。

而秦始皇之所以要开凿这条地下河,正是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人开采,或盗贼偷窃。

《史记》中这样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也就是说地下河是水银铺就而成,存在文献考据,这位大史学家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地宫的基本轮廓,留给了后人无尽猜想的可能。

因此在1981年至1982年,中国科学院曾利用探矿方法对秦陵封土进行了两次测试,结果发现很强的贡异常,面积高达一万两千平方米。

谜案之三便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关于陪葬坑大概有几类,几个大型坑主要包括马具坑、珍禽异兽坑、陪葬坑、修陵人陪葬坑。在正史和民间传说中,都有秦始皇用活人殉葬的方法。

在秦始皇驾崩后,新上位的帝王曾下令让先帝后宫中大部分嫔妃殉葬。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始皇陵的秘密泄露,修陵的工匠也被永久地关闭在了地宫中,再也无法重见天日。在传说中,数以千计的人成了始皇帝的殉葬品。

尽管始皇陵的秘密如此之多,在1996年的一次中德联合勘探中,却又发现了未曾探询过的秘密。始皇陵神秘的面纱一层覆盖一层,始终将其真面目藏在厚厚的土地之下。

新的秘密

1996年中德合作对秦始皇陵进行全面核磁扫描,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

以往研究认为,秦始皇陵地宫在封土堆地下约30米左右,左右两侧包括两层城墙,而此次扫描发现,两层宫墙每层足足四米,毫无破损,说明历史上从未有盗墓者破坏过秦始皇陵。

或者换一个说法,有盗墓者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偷盗,但没有一个成功接触到真正的皇陵地宫,全都死在了各种机关之下。

而在地宫周围的发现,验证了之前对地下河中都是水银的推断,使得盗墓的难度更上一层楼。

除此之外,人们还在秦始皇陵中发现了一个兵器数量庞大的陪葬坑,其规模巨大远超人们的想象。

前甲、后甲、裙甲……严丝合缝的甲胄得以保证将士们安全,也为秦始皇的攻城略地打下了坚硬的基础。

从中我们得以窥探,在千百年之前,浩荡的秦国士兵丈量祖国土地,最终在千古一帝的带领下统一了中国。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这是熟读历史的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他同时也认同要将秦始皇“一分为二”看待的态度。

秦始皇有其独裁的一面,也有着其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的一面。他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变分封制为郡县制,除此之外,嬴政下令开凿水渠,修建土木……

其决心和气魄,是中国过去的封建历史中当之无愧的第一。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其身后的秘密也许永远无法全部探清。但历史已经过去,重要的是在历史长河中继续向前的我们,无论过去的人物功绩如何,败绩又如何,更重要的是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知进退、讲荣辱。

0 阅读:141

看事的李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