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大马士革南部,防空警报的呼啸声划破寂静。2月26日,以色列战机对基斯沃地区的军事据点发动精准打击,这是今年以来的第9次越境空袭。自叙利亚政权更迭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非但没有缓和,反而呈现出新的战略图谋。
过去十年间,以色列空袭叙利亚超过400次,目标锁定伊朗军事设施与真主党武器运输线。但随着伊朗势力撤出,以色列的打击清单悄然变化——叙利亚国防军的雷达站、导弹仓库成为新焦点。军事专家分析,以色列正系统性摧毁叙利亚的远程打击能力,仅2025年前两个月,就有23个防空阵地遭摧毁。
卡奈特拉省南部的荒漠中,以军推土机正在清除边境障碍。半岛电视台记者目击到,以军车队在德拉省建立临时哨所,对周边村庄展开“安全筛查”。这种罕见的地面行动揭示更深层意图:以色列不仅要消除远程威胁,更要实质控制边境缓冲地带。
叙利亚现政权由曾经的反对派武装“沙姆解放组织”主导,该组织曾被西方列为恐怖实体。以色列情报部门报告指出,其部分派系仍与极端组织存在关联,且接收土耳其大量军援。随着土耳其在叙利亚影响力的扩张,以土边境距离从500公里骤缩至70公里,这触动了以色列的安全神经。
内塔尼亚胡提出的“大马士革以南非军事区”构想,实为复制戈兰高地模式。若成功推行,叙利亚将丧失约15%领土,涉及200万人口。但此举面临双重挑战:土耳其对叙北部的控制日益增强,俄罗斯在塔尔图斯港的驻军也未撤离,多方博弈让缓冲区的未来充满变数。
以色列的强势行动背后,折射出中东格局的重塑。伊朗收缩、土耳其西进、俄罗斯观望,迫使以色列采取更激进策略维护安全。正如特拉维夫大学中东研究所报告所述:“当传统敌人退场,以色列正在与不确定性作战。”这场安全焦虑驱动的军事行动,或将重新定义叙利亚战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