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涨了这么多,现在还能买什么?

依霜评商业 2025-03-01 03:58:43

年后这波行情,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分化极为显著。

DeepSeek 概念股接连大涨,颇有种走出大牛市的架势;而其他不相关的股票则几乎毫无涨幅,甚至出现了下跌的情况。

从上周起,我便一直在提示风险,几乎每篇文章都在强调这一点,我自己也进行了适度减仓。当然,减仓并非清仓,还望大家不要产生误解。

说实在的,每次减仓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因为这并非受人欢迎之举。但我希望大家能明白,投资本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很难获得众多支持者。我在 1 月 8 日的《布局下一轮反弹》、1 月 13 日的《买在无人问津时》以及 1 月 16 日的《为何现在要加仓?》中,多次提及加仓抄底的观点,当时也并未赢得多少人的喝彩。

为何觉得少数大涨的股票存在风险呢?

1、拥挤度过高。

当某个方向过度火热之后,通常都需要通过下跌或震荡来消化一番。这就好比短跑冲刺过快,会对体力造成巨大消耗,需要停下来休息调整。而在拥挤度过高之时,往往是高波动阶段,此时的回调与震荡都会较为剧烈。

科创 50 的估值也确实不低了,PE 都已达到 93 倍。一方面,这反映出企业盈利状况不佳,稍有上涨后估值便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仅有交易型机会,而缺乏配置型机会。

2、主要是散户在买入,机构参与度相对较低。

我在《滴血的筹码》中详细科普过融资余额这一观察散户行为的指标。从融资余额来看,年后散户入场极为积极,融资余额又快要创下新高。

上周行情如此之好,但 ETF 却依然是净赎回状态。其中股票型 ETF 净赎回 278 亿份,净流出 364 亿元,其中宽基指数净流出 440 亿元,环比净流出规模进一步扩大。

不仅仅是上周,我在《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中提到过,从 10 月中旬开始,大多数 ETF 都处于被净赎回的状态。

为何散户与机构的热情截然不同呢?

主要原因是,年后这波上涨并非源于刺激措施带来的宏观预期改变,而是由 DeepSeek 引发的局部估值大幅提升。散户或许看不懂宏观形势与财报,但 AI 的叙事逻辑却很容易被他们接受,从而催生了一波极为强劲的交易性机会。

然而传统机构主要关注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在宏观层面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自然不高。

3、单边冲顶走势,越到后面越需谨慎对待。

所有沿着 5 日均线一路狂奔的走势,短期涨幅过大,随时都可能面临大幅修正的风险。

在令人亢奋的行情背后,很多人却忽略了利空因素的存在,比如大洋彼岸的种种动作。

前几天,我在《港股的牛市》中写道:“高价终将消化所有利好,低价终将消解一切利空。在恐惧深渊中,逆势布局;于贪婪迷雾里,静守花开。熊市底部的挑战是,敢于加仓;牛市初期的挑战是,拿住不动。

市场周期周而复始,真正的策略高手并非预判拐点,而是构建反人性的认知框架:熊市以价值锚定穿越波动,牛市用动态平衡抵御诱惑。

理性与纪律,方是跨越牛熊的终极秘籍。”

希望大家不要产生误会,我们现在所说的减仓与调仓,不过是对“牛市用动态平衡抵御诱惑”这一理念的践行罢了。

减仓大涨过头的品种后,现在还能买什么呢?

我们应当思考的是,若没有这波 AI 行情吸引散户入场,未来的长期增量又在哪里呢?我们不可能指望融资余额无限制地增加,那样恐怕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在我看来,未来最重要的市场增量将来源于 ETF,而且目前的主力是 A500ETF基金。

我们看到,自 10 月初以来,很多 ETF 都处于被净赎回的状态,但唯有 A500ETF基金 的规模在不断壮大。以 A500ETF 基金(512050)为例,其份额一直在稳步增长。

如今的一个大方向便是大力发展 ETF。从海外经验来看,美国被动指数渗透率超过 13%,而我国目前仅有 3%,被动基金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经过去年一整年的发展,沪深 300 和中证 A500 已经成为两大基准指数。例如 11 月的市值管理新规,就明确要求 A500 成分股需制定市值管理方案。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A500 的风格都将是市场的避风港。一旦杠杆资金开始撤退,市场出现回调,ETF 若能吸引长期配置资金持续流入,其价值将愈发凸显。

此次我减仓了科技和港股,加仓的就是类似 A500 的大盘蓝筹 ETF 和红利指数。这算是我对持仓结构进行的一次再平衡吧。

我属于稳健型投资者,每次买入之前,我都会扪心自问,以当前价格买入后,如果股价下跌,未来是否还能涨回来。如果能够涨回来,那么我通过持续定投加仓,等到微笑曲线出现,便已然能够收获颇丰的收益了。

以上便是我的思路,仅供参考。

0 阅读:0

依霜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