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五虎上将”是三国时期刘备麾下五位核心将领的合称,他们以勇猛善战和忠义精神著称。这一称号源于《三国志》中陈寿将五人合为一传(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后经《三国演义》艺术加工而广为人知。以下是他们的主要事迹与特点:
---
### **1. 关羽(字云长)**
- **主要功绩**:
- **水淹七军**:襄樊之战中大破曹魏名将于禁,擒庞德,威震华夏。
- 镇守荆州多年,为蜀汉战略要地屏障。
- **经典形象**:赤兔马、青龙偃月刀,被尊为“武圣”。
- **结局**:因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
- **评价**:
- 忠义典范,但性格孤傲,导致战略失误。
- 后世尊为“关帝”,影响力远超其他四将。
---
### **2. 张飞(字益德)**
- **主要功绩**:
- 长坂坡断桥退曹军,怒吼震慑敌胆(《三国演义》艺术加工)。
- 参与入川之战、汉中之战,击败曹魏名将张郃。
- **经典形象**:豹头环眼,丈八蛇矛,以勇猛暴烈著称。
- **结局**:因苛待部将被范疆、张达刺杀。
- **评价**:
- 勇猛过人,但暴躁少恩,最终酿成悲剧。
- 刘备曾劝其“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
### **3. 马超(字孟起)**
- **主要功绩**:
- 潼关之战逼曹操割须弃袍,险些改写三国历史(《三国演义》情节)。
- 归降刘备后镇守西羌,稳固蜀汉北疆。
- **出身背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西凉军阀马腾之子。
- **结局**:英年早逝,病故于刘备称帝前夕。
- **评价**:
- 骁勇善战,但反复无常(曾背父反曹、降张鲁后又投刘备)。
- 诸葛亮称其“兼资文武,雄烈过人”。
---
### **4. 黄忠(字汉升)**
- **主要功绩**:
- **定军山之战**:阵斩曹魏名将夏侯渊,奠定汉中之战胜局。
- 以老将之身屡建奇功,成为“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 **经典形象**:白发神箭手,百步穿杨(《三国演义》强化其射手形象)。
- **结局**:病逝于刘备伐吴之前。
- **评价**:
- 大器晚成,刘备赞其“勇毅冠三军”。
- 史载其年龄存疑(可能未满六十,但后世文学渲染为“老将”)。
---
### **5. 赵云(字子龙)**
- **主要功绩**:
- **长坂坡救主**:单骑救阿斗,突围曹军(史实为“护送甘夫人”,演义艺术化)。
- 汉水之战以空营计退曹军,被赞“一身是胆”。
- **经典形象**:白袍银甲,常被塑造为“完美武将”。
- **结局**:寿终正寝,谥号“顺平侯”。
- **评价**:
- 忠勇兼备,但史实地位低于演义(官职未达四方将军)。
- 陈寿评其“强挚壮猛,并作爪牙”。
---
### **历史与演义的差异**
1. **正式性**:历史上无“五虎上将”官方称号,实为陈寿合传五人,《三国演义》首创此名。
2. **赵云地位**:史载赵云官至翊军将军,低于前四人,但演义拔高其形象。
3. **黄忠年龄**:史书未明确记载其高龄,老将形象主要来自文学加工。
---
### **后世影响**
- **文化象征**:五虎将代表忠、勇、仁、智、信,成为东亚文化中的经典英雄群像。
- **与曹魏对比**:
- **五子良将**:侧重统帅与战术(如张辽守合肥、张郃御诸葛)。
- **五虎上将**:更突出个人武勇与传奇色彩(如关羽单刀赴会、赵云七进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