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又称“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于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左右,正值跨年夜活动期间。事件发生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因人群拥挤导致多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 事件经过
1. **事发背景**
事发当晚,大量游客和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由于活动组织方未提前评估人流风险,现场管理不力,导致人群在狭窄的通道处形成对冲,最终引发踩踏。
2. **伤亡情况**
事件造成36人死亡,其中包括1名台湾同胞;另有49人受伤,伤者多为学生和年轻人。
3. **救援与善后**
事故发生后,伤员被迅速送往长征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等医疗机构救治。上海市政府启动了应急机制,并对遇难者家属发放了80万元的抚慰金。
### 事件调查与责任追究
1. **调查报告**
2015年1月21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事件调查报告,认定这是一起因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引发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责任处理**
调查报告建议对包括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区长彭崧在内的11名党政干部进行处分。同时,调查还发现部分干部在事发当晚公款吃喝,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人员也被追责。
### 社会反响与反思
1. **公众反应**
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对城市安全管理提出了强烈质疑。同时,一些在现场高喊“往后退”的年轻人被称为“后退哥”,他们的行为被网友称赞为挽救了更多生命。
2. **安全措施改进**
事件促使上海市政府加强了对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包括增设护栏、优化人流疏导措施等。此外,全国范围内也加强了对节庆活动的安全监管。
### 总结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暴露了城市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城市安全管理的深刻反思。通过调查和责任追究,相关部门吸取了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