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落难后,被开国少将李钟奇打了两巴掌,后来结局如何?

朱瑾瑜瑾秒 2025-02-09 14:17:13

前言:

1967年,彭老总落难,在这期间有人落井下石,有人心存报复。

有次,彭老总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位开国少将打了两个耳光。

这一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此人是谁呢?他和彭老总又有什么矛盾?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性子率直、得罪人

抗美援朝战争后,彭老总担任了国防部部长的职务。在1959年的一次会议上,彭老总对当时正在进行的快进运动提出了强烈反对,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表现。

然而,在当时特殊的时期,一些人过于急于追赶和超越欧美国家,很多人无法接受不同的意见,对于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他们无法做出太多的改变或者解决。

因此,在会议中,一些人不断地抹黑和诬蔑彭老总,导致政见不合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后果相当严重。

许多人开始站出来,对彭老总进行指责,这使得彭老总的地位,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

毋庸置疑,这次会议后彭老总受到了批评。在1967年的一次会议中,开国少将李钟奇竟公然掌掴彭老总。

彭老总当时都懵了,他都不知道和李钟奇之间有什么矛盾?这个李钟奇是个什么人呢?说起来他也是为革命做出贡献的,不然怎会被评为开国少将呢?

抗日英雄李钟奇

李钟奇是东北人,东三省沦陷后,不少先进青年反抗日寇,李钟奇就是其中一位。

他带领同学们组建了抗日义勇军,一起为反侵略而斗争。

1931年10月份,李钟奇接到命令,率领部队袭击日军在沈阳的据点。在激烈的战斗中,李钟奇的腹部遭到日军榴弹的击中,当时他不断流血。

尽管痛苦难忍,李钟奇坚持下去,毅然将子弹从自己的腹部中取出,然后简单包扎,继续投入战斗之中。

1936年10月1日,李钟奇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在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时,他担任骑兵营营长,率领部队突袭日军的大营,迫使日军残部一路向长城倒马关方向逃窜,并躲入碉堡。

李钟奇紧追不舍,在倒马关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最终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的物资。

1938年4月,李钟奇再次率领部队参加了河北沙峪战斗。为了鼓舞士气,他冲锋在前,然而敌方的炮弹击中了他的身体,差点炸断了他的脊椎。

这次受伤几乎让李钟奇丧命。然而,在医院经过一个月的抢救之后,李钟奇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从那时起,他在部队中被赋予了一个绰号,被称为“打不死的参谋长”。

说到这里肯定都会疑问,这样的一个李钟奇又是怎样和彭老总结怨的呢?其实俩人是没什么交集的,真正的接触是建国以后的事情了。

心生怨恨

在五十年代,彭老总出任新中国的国防部长,而李钟奇则在国防部担任职务,两人的关系由此变为上下级。

原本两人之间有着几级的差距,很难有机会接触。然而,在1958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李钟奇对彭老总心生怨恨。

1958年,作为国防部长,彭老总参加了军委扩大会议。在会议上,彭老总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即军中教条主义。

他指出,教条主义和个人主义是共产党员最忌讳的两点。在过去的战争中,大家面临着艰难困苦的环境,都努力团结一致,抵制了教条主义的影响。

然而,现在国家已经建立起来,生活相对稳定,却出现了一些人的思想问题。

彭老总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战争的杰出将领,彭老总深知教条主义对军队建设的巨大危害。因此,他坚信必须采取彻底的措施,彻底改变这种风气。

要想改变这种风气,激起反教条主义的浪潮,势必需要涉及一批干部的调整与培养。不幸的是,李钟奇恰好是彭老总要进行调整的干部之一。

彭老总做事向来是雷厉风行,他强调,无论是谁,哪怕是元帅,如果有教条主义倾向,都必须被降职处分,不能豁免责任。

彭老总下定决心要彻底扫除弊病。他直接解散了国防部训练总监部,并下放了一大批国防部人员。

彭老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难免引来怨恨,李钟奇被降职后,调出了北京。

调离北京后,李钟奇常常心情沉重,觉得自己受到了彭老总的打压,未来也一片迷茫。

他反复思考,认为所有的过错都是彭老总刻意为难他所造成的,他陷入了困境,对彭老总的怨恨与日俱增。

但当时他的职位还是贡献都没有彭老总高,李钟奇也不好搞什么小动作。

蓄意公报私仇

一直到几年后,彭老总也受到了批评。这时候的李钟奇已经从地方上调到了北京,1967年,干部们被召集开会。

李钟奇看到彭老总觉得自己“报仇”的机会来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他动手,满嘴都是怨恨的话。

虽然现在彭老总的处境不堪,但他的地位仍然是摆在那里的。李钟奇作为一个军区干部,竟随随便便打人,形象大损。

这件事情后,李钟奇被狠狠批评一顿,并且被点名通报。这下他的狭隘之心,全军区的人都知道了。

其实从另一方面讲,李钟奇应该感激彭老总,而不是记恨他。如果他没有被调职,就会被牵连到跟多问题中,到那时候,他怕是连翻身的机会都没了。

此外,从李钟奇的性格来看,虽然他勇敢且有才智,但有时他在行事时缺乏对自身问题的思考,总是自以为是,心高气傲。

即使他犯了错误,也坚决不承认。所以,即便他渴望展翅高飞,也难以达到他所期望的高度。

其实要问,李钟奇有没有对自己做的这件事后悔过,晚年的时候他是悔之晚矣。

在那件事后,李钟奇没有得到过重用,他一直在原来的职位上原地踏步。因为大家都看到了他的人品。

一个只为个人私怨而大动干戈的人,是无法背负起国家托付的重任的。

他认为报复彭老总可解心头只恨,实则是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一直到步入晚年,他才相同彭老总的用意,相同自己有多荒唐。

可想道歉,再也找不到人了,这件事情也成为李钟奇一生的污点。

虽然李钟奇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将领,但作为一名将领,更需要具备稳定的情绪和清晰的思维,以便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

然而,李钟奇没有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他这又何尝不是自食其果呢?

尽管彭老总的后半生过得艰苦,但他的奉献精神和战功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他的英勇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民族自豪感和团结力量的象征。

彭德怀的贡献是无法被替代的,他永远都将被人们敬仰和怀念。

结语:

在那个时代,不仅是整个时代酿成了悲剧,个人也同样成为了悲剧的缔造者。李钟奇原本有着成为国家英雄的潜质,但他却在关键时刻自毁前程。

李钟奇的错误行动和不恰当的决策,让他失去了成为堂堂正正国家英雄的机会。他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怨恨,导致了个人私怨的行为,最终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和声望。

这个悲剧的发生提醒我们,个人的选择和行为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具有重要影响。即使有着优秀的才华和能力,但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决策,就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让自己付出巨大的代价。

只有以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来塑造自己,才能真正成就伟大的事业,而不是成为悲剧的缔造者。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