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些事做了,必定徒劳无功

斯威国学 2024-03-21 02:18:00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我们先来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这里的“氾”通“泛”。这句话我们怎么来理解?大道,即自然规律,是无所不在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左右它。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事物都是以遵循自然规律而生存的,自然规律也不会拒绝任何一个事物。这些事物生长、繁衍的很好,道也不会说,你们能成长都是靠我的给予。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道始终照顾着万物的生长,却从来不会去干预万物,不主宰万物,因此,我们可以说道很小。万物又必须要遵从它的规律生长,一定得归附于道,然而道也不主宰万物的生长,所以我们又可以说,道很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就是这样的,它始终并不认为自己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本章讲述的是道与万物的关系。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大道是所有自然规律的集合,而不只是一条或几条规律。想要了解规律,《道德经》中都是规律。道生万物,不干预万物,不主宰万物,不拒绝万物,万物成长了,它也不会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万物遵循道的规律生长、发展,这是永恒的真理。人与人的关系也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然而,我们人有智慧的大脑,会思考,很多时候却弃之不用,想把自己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在发展的路上一定受阻,而那些遵循自然规律做事的人,在有生之年,多数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可能有人不理解什么叫把自己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想去左右大道,因为一方面,我们不知道有哪些自然规律需要遵循,另一方面,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处于无意识的状态,行为有没有遵循自然规律,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并不清楚,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去做。 有孩子的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头疼,为什么会头疼?孩子经常跟你唱反调,你说东,他说西,你叫他起床,他哼哼唧唧。的确,有些孩子起床是个难题。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火大,赶紧起床!要不然就迟到了!孩子的反应是什么?越催越慢,经常迟到。而那种不催孩子的家庭,孩子反而准时到校。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成长有他自身的规律,并且每个人都有追求良好感受的需要,家长骂孩子懒,用情绪跟孩子讲话,孩子小的时候力量小,资源少,有些话不敢说,或者不知道怎么说,只好憋在心里,但是用行为来跟家长对抗。 而有些家长遇到孩子起不了床的情况,首先第一步,充分照顾孩子的良好感受,我说这大冬天的,别说你起不来了,妈妈今天也是费了好大劲才起来的,没事的,你再睡会,等会妈妈叫你。只要这样说,孩子十有八九自己穿上衣服起来了。 有些更智慧的父母任何时候都不放过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起床困难,这是孩子成长的好时机。他们会结合情境来帮助孩子。 有个妈妈是这样的,孩子早上起不了床,这时班主任打电话找她。她接完电话,是这样跟孩子说的,刚才老师给我打电话了,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来找我吗?你能把某某教的那么好,你肯定是有能力的,妈妈一听,非常自豪啊!你看你早晨没有起床,妈妈本来还在生气当中,一听到这个电话,突然就不生气了。我心里面在讲,妈妈要做个检讨,那么优秀的孩子,早上晚起两分钟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你已经那么优秀了,妈妈再让你优秀,是不是有点辛苦啊? 她儿子立刻起床,不行啊,我得去啊! 如果你硬逼着孩子起床,这是什么?你是想控制孩子,主宰孩子,就是在无意识中想左右自然规律,左右大道。违背大道的后果只会让你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大道,这就是家庭规则。如果父母认为自己不必遵循规则,这就把自己凌驾于大道之上。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天,父母帮助孩子成长,家庭有家庭的规则,所有人都需要遵循,而不只是孩子,否则孩子会产生不平衡。公司里,公司有公司的规则,所有人都要遵循,如果老板只希望员工遵守规则,自己不必遵守,这也是把自己凌驾于规则之上,会导致公司越来越难经营下去或经营得好。父母,公司老板,组织的领头人,就像古代的君王,只要哪个君王不遵循自然规律,或骄奢淫逸,只顾自己享乐,或残暴无道,搞一言堂,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这个君王就当不长。 父母叫孩子好好说话,自己有没有在好好说话,父母叫孩子不玩手机,自己有没有放下手机?父母要孩子勤俭节约,自己有没有做到勤俭节约?当领导的希望下属忠诚,自己有没有忠诚的心?当领导的希望团队成员军心稳,自己能不能稳得住? 圣人要去甚,去奢,去泰,要知止,自知,知足知不足……我们了解到这些规则,就要把它们用上。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让人获得最大的自由。 刘邦也差一点误入歧途,好在有张良。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就被都城内的繁华所吸引,精美的宫殿,华丽的物品,美艳的佳人,无一不让刘邦迷恋。于是,刘邦沉溺其中,住在咸阳皇宫之中,尽情地享受锦衣玉食,后宫之乐。张良知道刘邦的状态,但是没有去管他。等张良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才和刘邦碰头,向刘邦报告了自己这两日所做的事情。并对刘邦说,近日听城内传有歌谣,大意是,秦王暴虐,百姓苦不堪言,秦王贪图享乐,百姓苦不堪言。汉王到来天不变,只是秦王变汉王。刘邦听了,惊出一身冷汗,马上下令将咸阳宫封闭,自己带兵退居霸上。并招来关中百姓的各族长,和他们约法三章:盗窃者入刑,伤人者入罪,杀人者抵命。这样,刘邦很快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支持,并在楚汉争霸中打败项羽,建立了汉室天下。 身份越高,角色越大的人,越要掌握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基础没有架构好,想去左右大道,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如果刘邦也跟其他人一样,一打下江山就贪图享乐,一有钱、有地位就飘飘然,脱离人民群众,想要有如此大的成就,那就是痴人说梦。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人类最徒劳无功的事情,就是以为自己可以左右自然规律,不必遵循自然规律做事。 我认识一个老板,他有个特点,跟新招进来的员工有三个月的蜜月期。三个月一过,看这些人,这个地方不顺眼,那个地方不顺眼,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却忘了当初可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人搞进公司的。不顺眼怎么办?又想办法让那些人走。结果呢,几乎每一个被他弄走的人都成了新公司的骨干。怎么那些人到自己手上是废才,到别人手上都是人才呢? 他郁闷得要死。 其实很多老板都面临这样的情况,人才在外面的时候,看优点,在自己手上的时候,就变成看缺点,缺点看多了,就把人往外推。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大道不拒绝万事万物,天地不仁是最大的仁。价值中立,是我们普通人要修炼和学习的地方,人如果偏爱这个,厌恶那个,思维是受限的。其实当老板的需要做的是什么?识人用人,而不是以个人的喜好作为标准。 那么,事情做成了,功劳归谁呢? 辕门射戟,吕布帮刘备解了围,刘备很感激,对吕布说,多谢将军! 吕布得意洋洋,非我,公则危矣!张飞看到吕布的嘴脸,非常不高兴。 吕布这样的一种对事情的态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是经常见到的。 有些小老板一生气就训员工,我每天辛辛苦苦地跑业务,挣钱,还不都是为了你们!没有我,你们连饭也吃不上。没有我,你们就完了! 可是,当小老板这样说的时候,员工会不会感恩戴德呢?不会的,一肚子的不舒服。这样的话讲多了,人心就散了。 有许多小老板搞不清楚,为什么我对员工那么好,员工还要跳槽呢?这些小老板,以为自己很懂管理,其实管理除了管资金,管物料等等一些东西,最重要的就是管人,如果你连人的情绪情感都搞不懂,那你怎么懂得管理呢!刘备本来是很感谢吕布的,可是被吕布这么一邀功,完了,刘备对吕布的感激一点也没有了。所以,你要是对别人有功劳,别人可以说,唯独你不能说。你把这句话解读出来,就是,刘备,这回要不是我,你就完了吧!这完全是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式,会极大地伤害到一个人的自尊心。想想刘备常常是以皇室宗亲自居的人,被吕布这样踩在脚底下蹂躏,他哪里能受得了啊! 刘备点点头,没有言语。 后来,吕布被曹操抓,没有一个人替他求情,刘备还特意送他一程。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尤其是当父母的,本来把孩子培养得很不错。如果父母说,你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你有现在,离不开我的培养。想想看,孩子是什么样的感受?父母认为自己培养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就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言语失当的地方,把所有的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 所以老子说: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谨记。 第三十四章(一)
0 阅读:6

斯威国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