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郑信大帝拯救暹罗之路:复国开疆之华雄,泰民今日仰其功!

由版图说历史 2024-04-14 09:24:46

左图右史,图片为王

郑信

与俄罗斯一样,泰国历史上也有文治武功卓著的大帝,一共有5个,其中之一就是吞武里大帝——郑信,也称达信大帝。

郑信的父亲郑镛原名郑达,是清朝广东省潮州府澄海县人。澄海今天属于广东汕头市,但无论如何郑信的祖籍都是广东澄海。

雍正年间,郑镛为了生计来到暹罗,也就是今天的泰国。郑镛凭借个人能力结交了阿瑜陀耶王朝首相昭坡耶节基,当上了税务官,并娶了暹罗女子洛央为妻,于1734年生下了郑信。所以,郑信是中暹混血的华裔。

阿瑜陀耶王朝首相昭披耶节基非常喜欢郑信这个孩子,就将其收为义子,并取名“信”。虽然郑信的父亲很快就去世了,只留下孤儿寡母,但是凭借着义父的关系,郑信依然过着公子哥的生活。1741年,7岁的郑信被送往上座部佛教(旧称小乘佛教)高等僧院进修,学习了各种宗教、文化知识和语言。

学成归来之后,郑信的义父昭披耶节基为其谋求了一名皇家侍从的资格。之后,按照暹罗的规定,郑信出家三年。1751年,还俗后的郑信正式成为国王波隆阁的皇家侍从,并被任命为达府的副府尹,镇守一方,防御缅甸的侵略。不久,郑信很快被提拔为总督,授爵“披耶达”,此为“达信”之源。

当时的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已经衰弱,国王大兴土木,沉迷于享乐。然而,它的国际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强邻环伺,危机四伏。尤其是曾经灭亡过它一次的缅甸,继东吁王朝之后又兴起了一个更富侵略性的贡榜王朝。

如果没有缅甸的入侵,郑信这辈子可能也就是一个地方大员的命了。然而,乱世出英雄,上天给了他一个逆袭改命的机会。

1764年,缅甸军队从暹罗南方发动奇袭,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佛丕府。危急时刻,郑信奉命与另一位将军合力弛援佛丕,成功的击退了缅甸军的进攻。此战之后,郑信因功被任命为甘烹碧府总督。

1765年,不甘心的缅甸贡榜王朝再次发兵入侵暹罗,这次他们打算直捣阿瑜陀耶王朝都城大城。因战事吃紧,郑信并没有去赴任总督,而是率领数千亲军殊死抵抗,在都城附近多次打退缅军的进攻。

国王厄伽陀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意图集结大军对缅军进行反攻,结果遭遇惨败。郑信主动率军负责殿后,伤亡惨重。没想到当他请求入城的时候,却遭到了国王厄伽陀的拒绝。郑信没有办法,只好率500残军前往别处。

1766年,郑信率500勇士打退了追击的2000缅军,突破了缅军的重围,来到了泰国南部的东海岸。1767年4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围困,暹罗都城大城被攻陷,国王厄伽陀出逃后饿死,阿瑜陀耶王朝灭亡。

阿瑜陀耶王朝灭亡后,暹罗又陷入四分五裂的群雄割据局面。“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郑信面对此情此景,决心驱逐缅甸侵略者,恢复国并统一暹罗。为了获得一块稳定的根据地,1767年6月,郑信率领士兵效仿项羽“破釜沉舟”之故事,一举攻破尖竹汶府,正式拉开了复国大业的序幕。

郑信和他的悍将们

然后,郑信回军攻占了春武里,并以此为大本营。郑信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暹罗人民,暹罗流民纷纷来投靠,队伍不断壮大。在南部沿海的罗勇府,郑信被推举为亲王。因为暹罗的王子或公主均称为昭,所以郑信又称郑昭。接着,他又率师5000沿昭披耶河北上攻克吞武里,赶走了缅甸人任命的傀儡总督。

缅军

在攻打暹罗的同时,缅甸实际上还与清朝之间爆发了清缅战争。两线作战中的缅甸北方战事吃紧,不得不抽调驻暹罗缅军回防,这给了郑信以天赐良机。1767年12月,郑信趁机率军北上歼灭缅甸驻军,收复大城。

但是因为大城府遭受战火,破坏严重。所以,1767年12月底,郑信选择迁都吞武里,并在这里加冕为暹罗国王,开创了泰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吞武里王朝。

吞武里王朝建立后,暹罗全国还存在着很多割据势力,郑信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统一全国。1768年,郑信率先消灭了盘踞在呵叻府的德披披政权,将其斩首。接着,他又在也是中暹混血的妹夫通銮的通力协作下,打败了洛坤府总督,将其囚禁在吞武里以控制洛坤王国。

在第一次攻打盘踞在彭世洛的琅政权失败后,1769年,郑信发动了第二次北伐,琅政权首领伦·罗冲古病死,又受到北边的銮政权攻击,所以彭世洛府残余不战而降。

1770年,郑信继续北上,消灭了最后一个盘据在程逸府的割据势力玛哈·銮。至此,吞武里王朝终于完成了暹罗的统一。

可是,缅甸贡榜王朝不甘心失败,再次发动了反扑。1771年,缅军从清迈府出发攻打暹罗,被郑信挫败。然后郑信想直捣清迈,结果遭遇顽强抵抗,失败。清迈地区,旧称兰纳王国,地势居高临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郑信意识到,清迈就像是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头上,若不拔除,会使人寝食难安。

1773年,缅甸再次由清迈出兵暹罗,结果遭到暹罗军队的伏击,大败。郑信抓住机会乘势追击到清迈,于1775年初攻陷清迈城。占领清迈后,郑信在那里建立了附属于暹罗吞武里王朝的清迈第二王国,主要居民是北泰人。这件事情为日后暹罗正式将清迈地区完全纳入中央管辖打下了基础。

素拉·辛哈那

同年10月,不服气的缅甸派出名将摩诃提诃都罗对暹罗发动了最强大的一次攻势,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彭世洛府城下。郑信手下的得力干将通銮与其弟素拉·辛哈那在彭世洛顽强的挡住了缅军。1776年,缅军粮草耗尽,主力不得不撤军,暹罗军队消灭了残余的缅军。

缅军刚刚退去,东边又出事了。老挝的占巴塞王国想把这个新兴的吞武里王朝扼杀在摇篮当中,于是支持武里南的娘隆总督叛乱。

1777年,郑信派通銮前去平叛,杀掉了娘隆总督。接着,通銮又率兵攻入占巴塞本土。通銮是个狠人,直接把背后的支持者占巴塞国王及其摄政给砍了。至此,占巴塞被暹罗征服,成为其属国,通銮也因功被郑信封为“镇压者昭披耶”,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贵族头衔。

通銮

征服占巴塞后,郑信又把目光投向了老挝的另两个王国——万象王国与琅勃拉邦王国。这两个王国是死敌,其中万象王国还是缅甸的盟国,琅勃拉邦为了对付万象,更倾向于暹罗。

也就在同一年,万象王国发生内乱。一名大臣叛乱后带着手下来到了占巴塞境内的乌汶府,归顺了暹罗。可是,受降的暹罗军队刚撤走,万象军队就杀过来把这名大臣给杀了。郑信大帝非常生气:打狗还得看主人呢,给我打他!

于是,1778年,通銮奉命率2万人攻打万象,在琅勃拉邦王国军队的协助下,暹罗军队占领并洗劫了万象,万象亲王逃亡国外。此后,万象王国与琅勃拉邦王国也成为暹罗的附属国。至此,老挝三个王国都老实当了暹罗的小弟,暹罗在中南半岛的影响力获得空前提升。而且,郑信通过多次努力使吞武里王朝的合法性得到了宗主国清王朝的认可。

与此同时,暹罗吞武里王朝还与越南西山王朝争夺柬埔寨的宗主权。

1769年,柬埔寨发生安迭二世与乌农二世王位之争。1771年,在郑信支持下,暹罗军队护送乌农二世回国继位。之后,两位王子妥协,安迭二世任副王。结果好景不长,安迭二世意外死亡,许多柬埔寨大臣怀疑是乌农二世所为,于1780年杀死了他,另立新王。

乌农二世被弑后,作为其后台的郑信大为恼火。于是郑信派手下第一悍将通銮率2万人攻打柬埔寨,准备直接灭了它。柬埔寨则求助越南抵抗暹罗军队。

据说1781年后,郑信出现精神问题。他自称是佛,要求全国佛教僧人尊他为佛,不遵从者受到严厉处罚。实质上,这是君权与神权之争。他的这一做法引发佛教分裂,由此激起了各界人士的反对,社会陷入动荡。不过,关于郑信的精神问题很有可能是后面曼谷王朝的刻意杜撰。

1782年,正当暹罗军主力在柬埔寨作战时,披耶·讪卡发动宫廷政变,郑信被迫退位出家,吞武里陷入一片骚乱。得知消息的通銮留下弟弟,带领少量部队迅速赶回国内,以雷霆手段平定了叛乱。不过,通銮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并没有支持郑信复位,而是杀死了他。

就这样,郑信所创立的暹罗吞武里王朝灭亡,仅仅持续了不到15年,代之而起的是通銮即却克里也就是拉玛一世建立的暹罗第四个王朝——却克里王朝,又称曼谷王朝或拉达那哥欣王朝,一直持续到今天。

为了获得清王朝的承认,拉玛一世还谎称自己是郑信的义子,实际上两人只差两岁。在《清实录》当中,拉玛一世被称作“郑华”。

作为一个中暹混血的华裔,郑信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西拒缅甸,东征老柬,不但率领暹罗人民挽救了暹罗的民族危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还大大提高了暹罗在中南半岛的地位。同时,郑信的开疆拓土之举也为现代泰国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复国开疆之华雄,泰民今日仰其功!”,郑信的功劳也赢得了泰国人民的尊崇,被尊称为“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有郑信像、郑王庙、郑皇节等纪念方式。作为海外华裔之光,他的祖籍广东澄海也有纪念。

(本作者已与今日头条签约骑士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