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反方向,提示风险。
1、未来一定属于AI,但绝大部分AI公司会破产。
还记得造车新势力们吗?
当年密密麻麻造型奇特的车标,如今还剩下几个?
中国的新能源车战略大获成功,然而活下来的是极少数。
哪怕现在看似销量稳定的蔚来理想和小鹏,依然没有盈利,说不定哪天会被并购。
AI也是类似,现在的AI公司无一例外的没有找到盈利模式。文心一言靠着付费战略不会损失过多,通义千问背靠阿里大树不用担心业绩,其余靠风头的AI公司就不一样了。当资本市场开始要业绩的时候,资金链断裂会导致一地鸡毛。
所以投资AI,这条路线没有错,但要找准方向。
当年的AI四小龙至今尚未盈利,所以现在的大模型概念也不要轻易的出手投资。
2、新能源车格局已经基本成型,不太可能再有破局者
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一超多强已成定局,强者恒强。
当然了,一超是谁大家都很明白,但我不荐股。
多强究竟都有谁,未来可能还会有一些变数。
造车新势力中,不排除有被并购的。
传统国企车企虽迟必到,国资委修订了国企车企领导人的考核办法,利润不再是重要的考核KPI,“重金”之下,国企新能源车会有亮点。
这里的重金是打了引号的,因为国企负责人大概率会被调到体制内担任官员,新能源车做得好了会前程似锦。
举个栗子,刚刚卸任一汽董事长的徐留平先生:
3、未来五年,芯片产业会成为传统工业
别看现在芯片高高在上,实际上随着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发力,皇冠上的明珠变成玻璃珠指日可待。
一旦中国人掌握了高端光刻机技术,芯片会变成白菜价。
其实现在45nm以上制程的芯片已经沦为地摊货了,当自主可控的技术实现了5nm的突破,基本上2nm、3nm就没有实质性的优势了--过高的成本和得不偿失的性能。
现在有拆解人士认为,最新的麒麟9100达到了5nm的工艺水准。也有人认为这依然是在DUV的ASML光刻机上生产的,不能算国产。
然而自主可控的核心点是什么?
可控。
只要能够可控,能够不受限制的量产,面子写什么不重要。
有人开玩笑说,阿联酋肯出300亿美金,神舟飞船涂上绿漆都可以接受。
失去“高科技”光环的芯片产业,会成为类似新能源车、光伏的科技行业,可能很难攫取超额的利润,但对于一些经营稳健客户趋之若鹜的企业,还是非常有长期投资价值的。
4、新质生产力里的投资机会
其实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需要拆解成多个细分领域来看。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解释非常多,我建议不要沉浸于概念,而是看它的实质。
实质只有一个:弯道(换道)超车。
新能源车是典型的换道超车,燃油车玩不过欧美,人家玩了100年了,发动机变速箱好不容易搞定了,然后发现别人这一百年来用专利束缚了你的前进方向,到了新能源车时代,这一切都不需要了。
幸运的是,随着技术革命的(即将)到来,绝大多数传统产业,都面临着类似汽车产业的情况:新技术融合后,塞到变了。
中国企业曾经没有积累的部分,不需要了。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什么?
单纯的新技术新材料,不一定有好的落地场景。
而传统行业和新技术、新材料结合的部分,商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