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精神内耗折磨,一定要把庄子这3句话背下来

谢安迪说情感 2025-02-06 08:16:52

记得两年前的夏天,我经历了一段特别难熬的时光。

那时候每天睁开眼,脑子里就像塞满了乱麻:工作上的失误反复回放,别人的一句评价能纠结一整天,甚至刷到朋友圈里别人晒的成就,都能让我焦虑到失眠。

最糟糕的是,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觉得累到虚脱,明明想改变,却又被各种杂念死死捆住手脚。

那时候,我试过很多方法:看心理学的书、听冥想课程、甚至强迫自己每天写感恩日记……

可这些办法就像往漏水的桶里倒水,短暂缓解后,焦虑和内耗又卷土重来。

后来我又读了一遍《庄子》,读着读着就好像一盆冷水把我浇醒了一样,尤其是其中的三句话,把我从精神内耗中拖了出来。

如果你正在精神内耗折磨,我真心建议你把这几句话都背下来。

01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玄乎,但用大白话解释就是:一个人安静时能守住本心,行动时能顺应规律,不瞎折腾反而活得自在,保持简单纯粹的状态,才是最高级的美。

举个例子:你见过山间的溪流吗?它不会因为有人夸它清澈就流得更快,也不会因为没人欣赏就停止流动。

它只是顺着地势,该缓时缓,该急时急,最后自然而然汇入江河。

这就是庄子的“无为”——不是躺平摆烂,而是像水一样,该动时动,该静时静,不和自己较劲,也不和世界较劲。

而内耗的人常犯的错,就是“既要又要还要”。

想努力又怕失败,想放松又觉得愧疚,甚至别人的一个眼神都能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而庄子这句话像一把剪刀,“咔嚓”一下剪断了这些纠结。

它提醒你:人活一辈子,不是为了活成别人眼中的“完美模板”,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该努力时全力以赴,该休息时心安理得;不为了迎合外界硬凹人设,也不为了证明自己过度消耗。

02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全世界夸你,不要飘;全世界骂你,不要慌。

分清什么是外界的声音,什么是内心的标准,荣辱得失自然伤不到你。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个木匠雕刻了一个鬼脸面具,人人看了都说吓人。

可木匠说:“这面具本来就不是给人看的,它是挂在大门上驱邪的。”

你看,东西好不好,得看用它的人是谁、用在哪儿。

如果木匠因为路人的评价就把面具改来改去,最后可能既吓不到鬼,也讨不好人。

你看很多人有精神内耗,都来自“活在别人的嘴里”。

同事说你太卷,你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合群,亲戚说你没出息,你就拼命想证明自己,连网上陌生人的一句差评,都能让你郁闷半天。

而庄子这句话,就直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别人的评价就像天气,晴天雨天你控制不了,但带不带伞,穿什么衣服,是你自己的事。

背下这句话后,我就给自己立了个规矩——每天睡前问自己:“今天做的事,是我想做的,还是做给别人看的?”

03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水干了,一群鱼被困在泥坑里,它们互相吐口水湿润对方。

与其这样苦苦挣扎,不如各自游回江河,哪怕彼此相忘,也好过一起受罪。

这话听起来有点冷血,其实庄子不是在劝你冷漠,而是说:有时候,你以为的“抱团取暖”,不过是互相消耗,真正的善意,是放手让彼此找到更广阔的天地。

很多人内耗的源头,恰恰是“关系”。

比如:明知一段感情已经千疮百孔,却因为舍不得过去的付出,硬撑着互相折磨,或者为了合群,勉强自己融入不喜欢的圈子,每天演戏演到心累。

背下这句话,你就会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不是绑在一起互相牺牲,而是各自精彩,偶尔交集。

就像两棵树,根系各自深扎,枝叶却在风中轻轻相触。

你看,庄子的哲学从来不是教人逃避现实,而是教你如何与生活“和解”。

如果你此刻正在和内耗搏斗,不妨把这三句话背下来,用起来,慢慢地就你发现自己不再轻易被精神内耗折磨了。

0 阅读:0

谢安迪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