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追光,人生求美——仲呈祥先生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像

楠熙看文学 2024-08-22 09:46:32

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 旨在讲真话,述真情,求真理!

★ 通俗自然的批评语言、审慎严谨的批评态度、温暖宽厚的整体风格

★ 通过本书,可以掌握中国文艺界近四十余年的历史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艺坛追光——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是作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到当下,四十多年对文艺界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方面的评论结集,是对自己培根铸魂精神历程的复现。力求记录新时期、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轨迹,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艺发展的面貌。

名为“艺坛追光”,是想表达作者希望在文艺评论的范围内能够捕捉到更多优秀作品,并使之传播得更广更远,以此照亮更多的人民大众,让文艺更切实地为人民服务。此外,还有追逐跟随《光明日报》之意,本书是作者在此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合集,是一种值得纪念的荣耀,也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光明日报》一直以来肯定的感谢。

其内容涉及的体裁多样化,从小说、电视剧本、电影、话剧、戏曲的评论到对颁奖活动、文化思潮的感悟再到对前辈、恩师的感谢、怀念等,通过对作品的细读与再解读,客观中肯地评论,希望对文艺发展能够有所助益,也从中看到文艺界辛勤耕耘、代代相传的文人风骨。

其评论语言,以通俗自然、精炼深刻的风格让更多的读者可以深入阅读,而不必为晦涩的文字羁绊。其批评态度,以作者一贯的审慎严谨对文艺的发展在肯定、鼓励的同时,也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建议,从中可以看出仲呈祥先生对文艺的尊重,也闪烁着温暖宽厚的光芒。

自 序

十余年前,反思自己的学术生涯,我费了颇大力气,曾把自己自1982年至2012年间在《人民日报》发表的146篇文艺评论原封不动结集为《文苑问道——我与〈人民日报〉三十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为研究这30年中国文艺评论史的专家学人,尤其是撰写博士论文的莘莘学子,从一个很小的侧面提供了一份真实的资料。不久前,《光明日报》的编辑牛梦笛亦为撰写她的《中国新时期新时代电视文艺评论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竟利用如今迅猛发展的科技手段,把近40年来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近160篇文艺评论收集全了来同我研讨。于是,在作家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又萌生了结集出版这本《艺坛追光——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的愿望。这两本书可谓“姊妹篇”。

我今年已七十有八,虚称八十老翁了。从1946年生于沪、长于蜀,到1978年进京从师于钟惦棐、朱寨二位先生,学习文艺评论,至“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了不称职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主席。其间,还任过小学、中学、大学老师,当过硕士与博士生导师,但真正学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枪法,主要的课堂和阵地还是报刊。《人民日报》与《光明日报》当然是主要的。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文艺历经时代风云的洗礼,从现实主义文艺复苏、“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清除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再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人民为中心”和“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如果说,《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其文艺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带领着全国文艺思潮和创作的走向;那么,《光明日报》作为党领导下知识分子重要的精神家园,其文艺评论在相当程度上也折射出全国文艺思潮和创作的风貌。我数十年来在这两报发表的文艺评论本不足道,但庶几能从一个很小的角度真实地记录新时期新时代文艺评论轨迹之一斑。我深切地感受到:辛勤耕耘在《人民日报》的从兰翎、缪俊杰、蒋荫安、丁振海、郭运德、刘玉琴到袁新文等老编辑,在《光明日报》的从乔福山、潘仁山、冯立三、秦晋、沈卫星到李春利等老编辑,都曾对我从事文艺评论事业多有教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学习文艺评论的大学,主要正是这两报。此外,还有《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和《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艺术百家》等文艺报刊。特别需要向读者汇报的是,本书所收的各篇,基本按发表之原貌。之所以如此,乃因为尊重历史,录以备考,庶几才真正会有反思正身之良效。否则,文艺评论就堕为了随风摇摆的“今日说东,明日说西,自己本身就不是个东西”了!这是我平生最不齿于此的。还有,书中有几篇评论,系与或师长或所带博士合作,在篇末注明并致谢。呜呼,读旧作自觉才疏学浅,难免汗颜。但总结40余年耕耘艺坛不懈追光之感悟,乃为:文以化人,艺以养心,美以塑像,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讲点真话,述点真情,求点真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末了,要感谢作家出版社在为我出版《仲呈祥演讲集》后,再出这本小书。

2024年4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仲呈祥,1946年生于沪、长于蜀,新时期求学求职于北京,曾从师朱寨学过中国当代文学史、从师钟惦棐学过电影美学。曾任中国文联第八届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主席、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组召集人等职。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研究员。

著有《当代文学散论》《“飞天”与“金鸡”的魅力》《自厚天美》《仲呈祥演讲录》《审美之旅》《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文苑问道——我与〈人民日报〉三十年》《艺苑问道》等20余种,力倡“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像、贵在自觉、重在引领、胜在自信”。

0 阅读:0

楠熙看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