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快的人和走路慢的人,谁更长寿?英国研究:两者或相差15年寿命

博喜谈健康 2023-05-31 06:50:01

最近,小张的父母因为走路的事情吵起来了,说来也有趣,小张的父母今年六十了,但一直都延续着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都要散步一小时。说到散步,张阿姨可是有一肚子的怨气,每次散步回来都要跟小张抱怨说:“你爸哪里是散步,他就差跑起来了,我每次追都追不上他!”

可面对张阿姨的指责,张叔叔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只有快步走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慢步走还不如不走。而张阿姨却说,散步是为了消食,人年纪大了本就不怎么运动,散步只不过是用来保持一定运动量的手段而已,走那么快还不如直接去跑步。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始终没争个对错出来,因此,旁边小张的意见则成了关键性的一票。面对父母期盼的目光,小张为了不得罪任何一个人,只能拿出手机搜了起来。

他指着第一条结果说:“看,这可是手机说的哈,不怪我!”,张叔叔和张阿姨纷纷凑过去一探究竟,只看上面写着“研究表明,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更长寿,两者寿命可能相差15年。”

这下张阿姨可不乐意了,直言这些研究不可信,那么,这项研究是不是真的空口说白话呢?我们带着疑问,往下一探便知。

一、英国研究:走路快和走路慢对寿命的影响竟相差15年?

据《纽约时报》报道,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了十年的测试时间,以走路速度不同的老人为观察目标。研究发现,走路快的老人比走路慢的老人死亡率更低,两者寿命之间的影响,可能相差15年。

研究人员根据3.5万65岁以上老人走路习惯发现,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也就是达到了我们口中所说的快步走,老年人死亡的风险就会下降12%。

比如在70岁以上的老年测试组中,研究人员发现,走路速度最快(平均时速大于等于1.4米/秒)的老人再活十年的概率高达92%,而走路速度最慢(平均时速小于等于0.4米/秒)的老人再活十年的概率仅为35%。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在这十年间,77%的死亡率来自于走路慢的人,50%的死亡率来自于走路中速的人,而走路快的人中,死亡率却低至27%。

不仅如此,研究负责人斯蒂芬妮·斯图登斯基博士表示,走路的速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活力。因为人在走路时不仅仅是双腿运动,更多的是需要身体诸多器官和系统的协调配合,比如肺部、心脏、肌肉、关节、骨骼和大脑等。

另外,斯图登斯基博士建议老年人为了自身的健康考虑,可以采取每年自测一次走路速度的方式,来检测走路速度的变化。首先在地上画一条四米长的线,用秒表记录下从起点走到终点需要多长的时间,然后用最终时间除以四,就是走路的平均速度。再与自己上一年的自测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变化过大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是身体的某个机能出现了问题。

无独有偶,日本信州大学医学研究人员将60名老年男性和186位老年女性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不进行步行锻炼,第二组进行每小时6公里的中等强度的步行锻炼,第三组则进行每小时超过6公里的高强度的步行锻炼。

随后,研究人员对这三组人员进行了五个月的观察,结果发现,第三组的老人与其他两组的老人相比,其血压、腿部肌肉和运动能力都有较大改善。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老年人可以通过快步走的方式来锻炼身体,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最后,在诸多的实验数据论证之下,我们也可以更加明确的得出,走路速度的快慢确实会对人的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走路快的人可能比走路慢的人多活15年之久。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跃跃欲试想要自测一下自己的走路速度是否达标了呢?不必操之过急,影响你健康的可能不止是走路速度,这些走路的误区早纠正早受益。

二、除了速度,这些走路误区也可能影响你的健康。

首先是边走路边思考问题,这一项误区相信有很多人都犯过,年轻人因为学习和工作经常使大脑处于持续性工作的状态,但老年人就不同了。

因为走路本身就是一项体力运动,只是思考问题属于脑力运动,在双向运动下很容易使机体快速疲惫。不仅如此,人在行走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一直思考问题会使大脑精神些许紧张,不仅思考不出什么问题,还可能导致脑部缺氧,严重时甚至会诱发脑部疾病。

所以,在行走时我们应该尽量的放松身心,俗话说“静宜思”,在相对安静的地方进行思考效率会更高,而走路时最好是一心一意的走路。

其次是弯腰驼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骼中的钙会大量流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不少的老人出现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问题,这样看来,老年人走路驼背好像也不是个什么稀奇事。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长时间的弯腰行走会影响我们的脊柱,让脊柱后侧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容易诱发肌肉劳损和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

除此之外,长时间保持弯腰驼背容易挤压我们的胸腔,对内脏器官,特别是肺部造成一定的压迫,使肺活量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要知道肺可是我们呼吸的重要场所,如果因为不正确的走路姿势而导致我们身体受损,岂不是得不偿失。

因此,我们建议老年人在行走时尽量抬头挺胸,使颈椎和脊柱形成一条直线,让我们的身体和胸腔充分扩张,才能在行走锻炼中做到利益最大化。

最后就是不合适的鞋子,许多节俭的老人一年到头就那么几双鞋反反复复的穿,甚至有时候鞋子质量不好,或者不合适造成挤脚、磨脚也舍不得扔。

西班牙研究员丹尼尔·洛佩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表示,人的脚型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改变的,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一些足部疾病,比如足骨畸形、拇外翻、扁平足等。然而,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合适的鞋子,它们不仅会摩擦足部使人在行走时更容易疲劳,还会导致足部的韧带松弛。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老年人挑选舒适且适合自己的鞋子,这样有助于减轻行走时足部的压力。最好是选择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对腿部关节之间的摩擦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预防和减少足部疾病的发生。

三、关于走路的妙招,教你越走越健康!

①走路时配合摆臂

在现在,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边走路边玩手机,或者天冷时走路插兜的习惯,从安全的角度来说,玩手机和插兜都会降低我们对危险的反应的速度,而从健康角度来说,走路时有规律的摆臂,更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哦。

有研究发现,行走时保持手臂静止不动的人和行走时摆臂的人相比,身体的代谢率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走路时两个手臂有规律的大幅度摆动可以保持身体平衡,使步伐协调,降低老年人走路摔倒的概率。

除此之外,行走时有规律的摆臂还能提高骨关节的灵活度,改善肩周炎。因为肩周炎是一种肩部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而行走时的摆臂动作可以增强骨关节和胸腔的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预防和缓解的效果。

因此,建议老年人行走时可以采用“钟摆式”摆臂,使双肩放松,手掌半握拳,两臂弯曲成90度,前后交替自然摆动。这样不仅能使身体保持平衡,为安全增加一份保障,还能活动关节,对预防肩周炎起到一定效果。

②边走路边揉肚子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消化功能也会有所减退,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因此,在行走时配合揉肚子的动作,就如同雪中送炭。

这是因为,腹部的穴位有很多,通过双手在腹部的揉搓发热,可以促进胃肠血液循环,缓解胃部不适。不仅如此,按摩还能辅助肠胃蠕动,促进胃液分泌,而胃酸则是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主要部分,从而也就达到了协助和增强胃肠消化功能的效果。

所以,建议老年人在行走时适当配合揉肚子的动作,将五指并拢,以肚脐眼为中心,双手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

但是要注意坚持,因人而异的控制好按摩的力度,每天保持15~20分钟,放松心情,以肚皮产生热感为宜。最后要提醒的是,按摩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老年人如果感觉到腹部不适还是建议尽早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③根据速度,调整步伐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走路的速度来适当的调整步伐的大小,这样可以在走路时保持适合自己的节奏,以免因步伐过大或过小而增加身体的劳累感,使运动能力降低。

正常情况下以身高乘以0.3是比较适合,且不会造成劳累的步伐,以身高一米六的人为例,步伐为50厘米左右,脚尖踢出的步幅幅度最好为五到十度,走路时两脚的膝盖保持在好像要碰到一起为最佳的距离。

虽然说走路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运动,熟悉到我们甚至都会忽略掉它其中的学问。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没有注意的小细节,让我们错失了很多获得健康的机会,那么,从现在起重视起这些走路的小技巧,轻轻松松越走越健康!

总结

看了这么多,大家对于快走好还是慢走好是否有了更清晰的答案呢?别小看普通的走路,其实其中的学问可不少呢,如果你有走路时思考问题或者弯腰驼背的习惯,那可要赶紧纠正过来,这样不仅会降低你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还会损害你的身体健康哦。

除此之外,在行走时配合摆臂、边走边揉肚子、调整适当的步伐都是一些让你越走越健康的小妙招,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要选择合适的鞋子,这可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1] 曹列峰.走路快的人更长寿,《生命时报》,2007-11-20.[2] 邱文信, 陈羿扬,黄依婷.规律走路运动对高龄者平衡能力的影响[J]. 大专体育学刊,2019,21(4):331-341.[3]《走路快和慢、多和少的人,谁的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答案让人意外》.健康榨知机.2023-01-16.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