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给政府写了一封信:我老了,请政府替我照顾一下九弟!

观点视频 2023-01-05 10:05:39

“毛主席说我父亲是毛家最可怜的人。”毛小青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她的父亲,就是毛泽连,在毛家泽字辈中,排名老九,经历起起伏伏的人生,却从未借着毛主席招牌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一生扎根农村,韶山村民亲切地称他九阿公。

毛泽连

这样一位朴实的老人,却是毛主席主席晚年最放心不下的一个人,以至于从不搞特殊的毛主席,在晚年破例给湖南地方政府写了一封信:我实在太老了,等我去世后,请政府替我照顾一下九弟。

在众多毛家兄弟中,为什么毛泽连成为了毛主席唯一牵挂的人?

最喜欢的堂弟

1915年,欧洲大陆正在经历一战厮杀,日本趁机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地界,就在同年5月25日,袁世凯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一条款的签订,将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为独占中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一年,毛主席22岁,正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

袁世凯

听闻袁世凯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后,挥笔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复仇?在我学子。

毛主席在为民族兴亡忧虑之时,毛泽连才2岁。

毛泽连,字润发,1913年出生在湖南韶山冲滴水洞旁的东茅塘,是毛主席的堂弟,毛家泽字辈兄弟共10个,毛主席排第三,是家里的“三哥”,毛泽连排第九。

毛泽连家庭困难,父亲早逝,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又患有严重眼疾,孤身带着4个儿女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毛主席母亲文氏宽厚慈善,时常接济贫苦人家,母亲的这个品质对毛主席后来的人生影响深远。

毛主席

文氏见毛泽连母亲可怜,经常伸出援手。

毛主席长年在外就读,每逢节假日才回家看望母亲及婶母,毛泽连非常喜欢这个博学的三哥,时常跟在毛主席后边问东问西,毛主席也十分疼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堂弟。

1921年毛主席跟杨开慧结婚不久,便回到了老家过春节,在此期间,毛泽连母亲把毛主席夫妇二人当成自己孩子一般照顾,亲力亲为,这些事毛主席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九弟每天跟着三哥形影不离,毛主席见毛泽连小小年纪就疾恶如仇、正直善良,对他的喜爱就更深了。

毛泽连打小就跟着毛主席,就连闹革命,也毫不犹豫地跟着三哥。

毛主席

加入儿童团,救下杨开慧

1925年,毛主席回韶山,一面养病,一面开展农民运动,随行的还有妻子杨开慧、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夫妻二人忙前忙后,终于建立了中共在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

时年12岁的毛泽连看到哥嫂二人,虽然看不懂他们在做什么,但是他心里认定,三哥在干一件大事,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从这年起,这个少年开始为党组织站岗放哨,主动给毛主席当起了通讯员,之后便带头参加儿童团。

革命的种子,在这个少年的心里悄然种下。为保护三哥三嫂的安全也是尽心尽力。

就在一个隆冬腊月的深夜,毛泽连在上屋场放哨时,发现了一支可疑的部队。

赵恒锡

这支部队正是军阀赵恒惕的部下率队来围捕毛主席的。见情况紧急,毛泽连来不及言语,只好故意大声咳嗽,并高擎马灯示意。

毛主席见情况不妙,立马躲入密林中才得以脱险。但杨开慧和两个孩子怎么办?杨开慧协助毛主席开展农民运动,她的名字也是敌方抓捕的名单之一。

就在一日清晨,毛泽连挑着箩筐走在韶山道上,箩筐里挑着的两个小男孩穿着粗布棉衣。剃着“豆干头”,额头上点上一点红。

在毛泽连的身后,一女子系着印花土布头巾,脚穿一双绣花鞋紧紧跟着。在与一支搜捕部队擦肩而过时,他们没想到,箩筐里的男孩和这位女子就是杨开慧和她的两个孩子。

杨开慧

之后,毛主席去了广州,杨开慧带着孩子东躲西藏,终于安全地回到了长沙县城附近的板仓镇。

毛泽连的童年闪耀着红色的光芒,这抹红色也将在未来,成为他艰苦人生的一盏明灯。

毛泽连的遗憾

毛泽连个子高高瘦瘦,足有1.8米,青年时期的他主要以卖劳力为生,在地主家干些体力活。但因为他身份特殊,所以聘用他的地主“老爷”对他是又恨又爱。

爱呢,是他干活卖力,肯下力气,不偷懒;恨呢,是他有个闹革命的,正在被通缉的三哥。

地主想请他做事,又不敢留他过夜。所以他通常深更半夜还要赶路回家。有时候实在疲惫了,就席地而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没日没夜地干活,毛泽连还参加农民协会、夜校以及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活动。

一天参加完会议已经是深夜,毛泽连手中点着火把正往家走,结果一个不小心,脚下一滑便失去了重心,左眼被柴蔸猛地一戳,戳心的痛袭上心头。

回家后草草包扎了事,接下来眼睛开始发炎、化脓,因为没钱医治,最终左眼还是失明了。

最后因为炎症问题牵连到右眼,毛泽连不到20岁的年纪,双目几乎接近失明,为此,年轻的妻子离开了他,留他一人孤苦面对之后的人生。

妻子的离去让年轻的毛泽连的人生陷入一种困局,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毛主席

晚上出门更加不便。中共韶山党组织考虑到他眼睛的伤残,对接下来工作的开展会造成很大的障碍,于是尝试做通他的工作后,就没有批准他的入党申请。

他后来在跟毛主席提起这件事时,毛主席真诚地劝慰他:“九弟,没有入党不要紧,只要你思想好就行了。”

毛泽连仅凭着视力也不太好的右眼,撑起了家庭的繁重劳动,白天还会挤出时间为地下党组织报信。因为是残疾人,所以不太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但不能成为正式的共产党员,成为了毛泽连一生的遗憾。

毛主席

1927年,毛主席再次回到韶山老家考察农民运动。送走三哥后,毛泽连不舍地问:“三哥,你这一去,什么时候再回来?”

毛主席沉默片刻后说:“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需要很长时间,30年革命不成功,我无颜回来见父老乡亲。”

时隔22年后的兄弟相聚

这一别,就是22年。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六军派人到韶山了解毛主席亲属情况,并向毛泽连及家人传达了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所做出的贡献。

毛泽连非常高兴,纯朴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原来三哥还活着,他成了主席,毛泽连迫切地希望可以跟主席三哥见上一面。

毛主席

同年9月,解放军派人将毛泽连及表弟李祝华不日将到达北京的信息致电毛主席。

毛主席回复如下:毛泽连、李祝华二人可许其来京一看,但请你们对他们二人讲明是许其来京看一看,随即回到湖南乡下去。

敲开中南海菊香书屋的门,毛主席见到分别了二十多年的兄弟,他立即起身,快步迎上去紧紧握着毛泽连的手。

“九弟,润发九弟。”

毛泽连激动地连声叫着:“三哥,主席三哥。”

三兄弟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谁也不愿意松开。

在北京期间,毛泽连兄弟二人被安排在主席隔壁的警卫连营房里,吃饭时,毛主席见毛泽连夹菜时看不清楚,忍不住流下眼泪,才问起发生了什么事。

毛主席

在得知眼疾由来之后,毛泽连问北京是否有好的郎中?

毛主席看着眼前面黄肌瘦的老九,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于是在第二天就安排秘书和毛岸英送他到协和医院去看病。

经过中外专家会诊,他的左眼已经完全失明,右眼经过治疗,视力稍有恢复。但也只能看到一点光亮。

因为在医院里,毛泽连不习惯护士的照料,于是毛主席便安排毛岸英去贴身照护。这让毛泽连感动不已。

时隔二十多年后的再次相聚,毛泽连有幸参与见证了中国大地历史性的一幕。如果说,在毛泽连苦难的一生中,是否能寻找到一个辉煌的时刻?

开国大典

那毋庸置疑,一定是他站在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亲耳听到他们的主席三哥,用浓重的乡音向全国同胞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同所有听到这句话的中国人民一样,毛泽连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安心做好庄稼人

兄弟三人促膝长谈的那个深夜,尽管毛主席内心很激动,但在谈话快结束时,他提议毛泽连兄弟二人再待几日后,尽快回到老家去。

毛泽连趁这个时候,跟毛主席提出是否可以给他们兄弟二人找个事情干。

毛主席郑重地对他说:“中国打了几十年仗,战争的创伤很严重,现在战争刚刚结束,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恢复一下元气,医治战争的创伤,这就需要大家的努力,包括我们都在内。你们在家种田喂猪,多打粮食支援国家,争取财政经济的好转,也是为人民服务嘛。”

毛主席

毛泽连并未对此感到失望,这位纯朴的老人告诉毛主席:“主席三哥站得高,看得远,我听您的。”

从此,他们便打消了跟毛主席提起上北京找工作的念头,安心在老家分田种地。

毛泽连积极从事集体劳动,并且带领村里人一起种好田,粮食年年获得丰收。他牢牢记住了三哥当年说的“多打粮食、支援国家”的嘱咐。

这一干,就是一辈子,但也贫困了一辈子。

毛主席拒绝给他安排差事的请求后,也深知九弟一家的贫困,于是每年从自己的稿费中挪出几百元钱帮扶他们。

毛岸平

这种资助,一直延续到了1958年。那年开始,政府对革命烈士家属开始发放补贴。

1961年,毛泽连的大儿子毛岸平考上高中,却因家庭无法支付学费而选择辍学务农。在面对孩子重大教育问题的决策上,毛泽连没有去找主席三哥帮忙。

他不希望为难主席三哥,更清楚他的伟大使命。

“泽连的困难我晓得,我是要解决全中国的困难,而不是解决个别的困难。”

好在儿子争气,在务农三年后,被选到韶山公社广播站当播音员。直到1988年,毛岸平担任韶山宾馆副总经理。

毛小青

1969年,毛泽连的小女儿毛小青见到主席时,鼓起勇气向主席提出想参军的想法,希望主席可以帮她。

主席很慈祥地笑了笑,鼓励她多读书,将来用知识武装国家。经过她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考核进了湖南军区通讯站,成为一名战士。

毛泽连的子女们回忆说,父亲常常用主席的话教导他们,革命牺牲了成千上万的先烈,活下来的人才有今天。作为毛主席的亲属,在乡村中凡事都要带个好头。

时间来到70年代初期,毛主席彼时已重病缠身,深感时日不多,他为此非常担心九弟以后的生活,于是毛主席给湖南政府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自己已经老了,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帮助照顾九弟毛泽连。

毛主席

同时他叮嘱女儿李敏、李讷:“有件事只好请你们做了,家乡还有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乡去看看。”

最让毛主席牵挂的九弟毛泽连,于1995年9月29日病逝于韶山医院,一生扎根在韶山的土地上,他从未利用“毛家招牌”为自己谋取私利,用一生来兑现跟三哥的承诺。

30 阅读:7212
评论列表

观点视频

简介:笑看天下风云,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