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生肖属相的更换,到底是从立春开始算,还是从春节开始算?

执笔读春秋 2024-02-07 00:54:12

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定一个人的“属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传统的数术认为:不同的“属相”,将决定一个孩子出生后的性格、智力;学业、事业以及运气等等。

因此正确区分一个人的属相,就显得十分重要了。2024年2月10日是龙年的正月初一,那么是否在这一天及以后出生的孩子,都是属龙的呢?

有一部分网友认为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另外一部分网友却坚持说:生肖的确定,应当从当年的“立春”算起。

立春代表新一年的春天到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第一个季节。所以“立春”来了,就说明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了。那么我们确定一个人的生肖,自然要从“立春”算起。

比如今年是2024年,今年立春的时间是在2月4日,那么在这一天及以后出生的中国宝宝,都应当算是“龙宝宝”。

但是这样一来,又会产生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龙年”不是从“立春”算起,而是从“初一”算起呢?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从十二生肖的诞生说起。

一、“十二生肖”的诞生

当年郭沫若曾经研究过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说,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的“干支纪月”法。

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古人标记年、月、日、时,最早都是用“地支”来进行的。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代阴阳家用这十二地支来观察并记录天象,再进人间的人、事、物进行吉凶占卜,因此十二地支同时具有“天文符号”和“数术道具”的双重功能。

这套工具中用到的文字,在上古时代只有巫师和贵族才能掌握,民间的普通老百姓想要占卜自己的命运,但记不住这些“干支”的文字怎么办呢?

于是就有人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根据十二地支的字形,或者是含义,找到了人间十二种相似的动物。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大多记住了这十二种动物的形象,于是民间直接开始拿这十二种动物,来对个人的命运进行“附绘”,最后十二“属相”说形成。

最早完整记录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对应关系的书籍,是汉代的《论衡·物势》。作者王充在这本书里面介绍了自战国晚期流传下来的“十二辰之禽”,即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动物形象。

于是就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地支“子”的代表是“鼠”,原因是在上古汉语中“鼠”和“予”是同音字,而“予”和“子”字长得特别像。

地支“丑”,在古汉语中同“纽”,于是找了近音字“牛”。而地支“寅”的字形在金文中,本来就很像“虎”。其余生肖字的来历,也都大同小异。

二、属相更换与立春、春节的关系

自从中国古人给十二地支加上了动物的形象以后,道家的一些方士也就开始拿着它们来“讲故事”了。

东汉的葛洪是一位道家高人,他曾经利用十二生肖在自己的著作《抱朴子》里面讲了一段神话,告诫修仙的人进山要警惕一些动物化成的人,葛洪说:

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称当路君者,狼也;称令长者,老狸也。卯日称丈人者,兔也……

葛洪是道家一个地位非常高的人,他这个说法后来在道门中流传很广,于是道家就给十二生肖的动物起了一组有趣的外号。

虎就成了“虞吏”,兔子就叫“丈人”,而龙因为会下雨,叫“雨师”,蛇是“社主”,马为“三公”,羊为“主人”,猴为“人君”,鸡为“将军”,猪为“神君”,犬为“宗伯”,牛为“书生”,鼠为“社君”。

本来是计时的工具,一旦被具象化以后,立刻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品格“与”性情”。秦朝的《日书·盗者篇》中说:

子,鼠也。盗者兑(锐)口希(稀)须。善弄,手黑色,面有黑子焉,疵在耳。藏于垣中以内,粪柴之下。盗者名为鼠、鼷、孔、午、郢等。

于是根据生肖的形象,把盗贼的外形、面部特征,藏身的方位,以及他们的名字中带的字都预测出来了。

十二生肖出现在战国的晚期,在那之前的周朝,人们一直是用干支纪月。周王朝规定每一年第一个月为“子月”,所以“子月”又叫“鼠月”。

而周朝的“子月”始于每年的十月初一,所以后来有人称十月为“小阳春”。换句话说,就是周人过春节,是过“十月初一”那一天。

历史上多个朝代过春节的时间,其实也都不一样。有的是在十月过,有的是在十二月过,也有在一月、二月过的。

由于十二生肖的问世和中国古代数术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中国数术又沿于古代天文学和星象学,所以也有人主张论“属相”,应该按照天文学的算法来。

那么要怎么算呢?上古的时候,我们中国就有发达的天文学了。因此早在夏朝的时候,中国就出现了“二十四节气”的说法。

在二十四节气里面,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等。“立春”就可以代表一年的开始,于是我们就可以从“立春”这一天开始算一个属相的起始时间了。

比较“春节”时间的变动,“立春”的时间几千年来一直是相对固定的(最多不过相差一天),所以相信传统命相学的,更愿意选择以“立春”这一天来确定一个人的属相。

结语

“二十四节气”比起如今的“春节”来说,诞生的时间更早一些,而且“立春”的时间几千年来都没有大的变化。从表面上看来,以“立春”来划分属相,的确比“正月初一”更加有说服力。

然而中国的十二生肖,其实并不是和“二十四节气”一同诞生的。目前比较正式的古代典籍中,十二生肖最早出现的时候是在汉朝。

那么,汉朝的人是在哪个月过春节的呢?西汉时期,中国古天文学达到高峰,制定《太初历》,将二十四节气纳入中国历法体系,确定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法制度。

“孟春正月”是哪个月呢?正是立春后的第一个月。原来搞了半天,汉朝的“春节”和“立春”事实上就是同一天。

自汉武帝用《太初历》定下这个规定以后,中国人一直在“立春”这一天过春节。直到民国时期,这个规定才被袁世凯给改成了现在这样。

不过,有鉴于“生肖”本来就是十二地支纪月衍生、附会出来的东西,所以可以说是极端的不严谨,所以十二生肖的存在,事实上“文化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大家无论是用“立春”来确定属相,还是用“春节”来确定属相,本质上并无区别。

参考资料:

《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属性》,作者:刘信芳,《中原文化研究》,2013.08.15;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