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问你:“兄弟,你怎么看?”
领导在工作上征求你的意见,你觉得他真的是在征求你的看法吗?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你可得好好琢磨一下了。
这说明你还没真正看清领导的意图,没明白领导向你征求意见背后的职场潜规则。
提醒你,你可千万别有看法!领导可不是要你的看法,领导要的是你没看法!
《资治通鉴》中有个故事,正好能告诉我们如何在职场应对领导的试探。

公元前187年,吕雉掌握了大汉朝堂。
汉惠帝刘盈去世后,吕雉一跃成为太皇太后,因为小皇帝年纪太小,朝中大事都由她做主。
有一天,她召集周勃、陈平、王陵等人讨论一件大事。
吕雉想封她的兄弟为王,让吕氏子弟掌权。
她问大家:“你们怎么看?”
涉及领导利益的事情,领导征求你的意见,让你表态,你觉得,他真的是在征求你的意见吗?
当然不是!
领导是让你表态,是让你站队的。
偏偏有个人不识趣,那就是王陵。

他站出来反对说:“这不行。高祖在位时曾盟誓,非刘氏子弟不得为王,否则诸侯一起讨伐他。封吕氏子弟为王不合规矩!”
王陵如此直言不讳地说“这不行,绝对不行”,确实是个直肠子。
正如刘邦临终前对王陵的评价,说他为人忠厚老实,实在可靠。
然而,太过实在的人,往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难以做到游刃有余。
尤其是在大局稳定的时期,利益纠葛复杂的单位,王陵这样的性格,显然无法在复杂的关系中保全自己。
当吕雉听到王陵的反对意见时,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她万万没想到,王陵竟敢公然反对自己的提议。
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同时又能顺利推进封吕氏子弟为王的计划,她不得不转向陈平和周勃,问道:“你们二位怎么看?”

陈平和周勃可是人精,尤其是陈平,那沾上毛比猴子还像猴子,自然不会得罪手握大权的吕雉。
两人立刻表态:“没问题,以前是高祖说了算,现在是您说了算。高祖封刘氏子弟为王,您封吕氏子弟为王,这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规矩。”
吕雉的脸色这才由阴转晴。
不过,事情还没完。
王陵试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但权力一旦想要挣脱笼子,哪有那么容易关呢?谁唱反调,谁就会被清除。
果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吕雉便将王陵从丞相的位置上调开,升他为太傅,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实权。
接下来,吕雉又将自己的亲信审食其提拔为丞相。
这一举动让王陵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而且覆水难收,已经没有缓和的余地。无奈之下,王陵只能称病不去上班。
吕后吕雉见状,毫不客气地将王陵打发回家养老去了。

领导征求你的意见,真的是在征求你的意见吗?
其实,他心里早已有了主意和决定。
征求你的意见,不是让你唱反调,而是让你帮他站队,让你声援他。
如果你连这点都看不明白,还处处跟领导唱反调,那必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再说了,反对领导也是一门学问。
如果你反对领导,既没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又损害了领导的利益,那么像王陵这样的,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这可以说是赤裸裸的历史教训。
如果你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反对领导还有情可原,好歹你有自己的理由。但是,如果既没有自己的利益,还把领导给得罪了,为了所谓的规矩,这真是没救了!
规矩是权力定的,规矩也是权力破坏的。
你要明白,在职场那些混得久、混得长的职场常青树,往往不会主动站出来去得罪人,尤其是为了所谓的规矩,为了所谓的大义去得罪手握大权的人。
在权力面前低头,这并不可耻。
哪怕你有钱有影响力,在权力面前一样得低头。一句话,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让你给牛马交税,你就得交。
学会向权力低头,这是一种睿智,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既然没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实力,就不要随便跟权力叫板。
学会明哲保身,这不仅是职场中稳中有进的处世哲学,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相比之下,陈平和周勃两人堪称人精,他们深谙在权力面前低头的艺术,懂得保全自己,等待有朝一日向权力发起反击。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阅读更多专栏内容,欢迎账号主页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