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

米君观察局 2025-02-06 10:16:03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非常出人意料的战争。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此战使得印度惨败,尼赫鲁在抑郁中死去。然而,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就非常的纳闷:“想了十天十夜,总想不通印度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二战中,印度和中国有抗战友谊

在抗日战争时期,印度人给予中国很多支持。1938年印度国会派遣医疗队支援中国“抗战”,柯棣华大夫就是著名的硬度人;“抗战”时期战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以后,随后开辟的“驼峰航线”其始发地就在印度的阿萨姆邦。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对日作战中战事失利,孙立人部退入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在重新组装、训练后成为经由缅甸反攻回国的前锋部队。

柯棣华和白求恩

此外,在抗战结束后,印度取得了独立。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霸权主义,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印度总理尼赫鲁推广了泰戈尔提出的“中印是亲兄弟”口号(“Hindi-Chini bhai-bhai”),这使得中国对尼赫鲁很有好感。所以在边界问题上,我国一直很克制,甚至让步。

尼赫鲁之所以敢发动中印战争,是因为他觉得内外环境他都胜券在握。

一、尼赫鲁的大国梦想

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尼赫鲁作为印度首任统治者,在其著作中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野心。

而根据印度庞大的国土以及人口规模,尼赫鲁确实应该有自信。此外,英国退出南亚大陆后,尼赫鲁就把自己当成了大英帝国的“继承人”和干儿子。所以为了大国梦想,他想要挑战极限一次。当时中国还不了解他这种大印度主义的荒诞梦想。

二、中苏交恶,中美交恶

1960年的中国实际上是非常苦难的。

1956年赫鲁晓夫发表了《二十大秘密报告》,这直接引发了中苏论战。1960年,赫鲁晓夫撕毁了与我国签订了600多项合同,并撤走了1590名苏联专家。同年,赫鲁晓夫访印,让尼赫鲁受宠若惊,印度给予高规格接待。赫鲁晓夫公开支持尼赫鲁的政策。

尼赫鲁和赫鲁晓夫互相喂饭

此外,由于一边倒政策,我国和美国一直处于敌对关系。美国最为当时的第一强国,对中国实施全面的制裁和封锁,这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还有当时的三年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打击严重。内外困难重重,这使得尼赫鲁以为有机可乘。

三、错误理解了中国的善意

我国以为尼赫鲁是亲华的,因此对尼赫鲁非常客气甚至克制。中国当时渴望与印度友好,最高领导明确告诉尼赫鲁说中国的重点在东南方,不可能把西南方作为重点。

面对中国的善意,尼赫鲁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因此1951年开始进一步进驻藏南,1952年中国只进驻珞隅白马岗,继而于1953年大规模抢占门隅、珞隅、察隅。尼赫鲁错误地把友善当成了软弱,进一步刺激了他的野心。

四、尼赫鲁认为印军不可战胜

印度军队在二战中是英国军队的仆从军,也参加了不少二战战役。而在战后,印度把巴基斯坦等邻居狂揍了一遍,还把尼泊尔和不丹,锡金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国。说印度是南亚霸主也是不为过的。因此,没有和中国军队打过交道的印军认为自己是必胜的。

但结果大家看到了,印度以“一个月阵亡3770人”的代价输掉了“天堂门口的战斗”。领导说:“想了十天十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确实,中印在历史上没有战争没有仇恨,本不应该发生战争。这还是因为我们太不了解印度这个邻居了。他的思维习惯,和我们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