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终究会来,美国总统特朗普这次没有食言,当地时间4月2日(北京时间4月3日),他兑现预告,宣布了最引人关注的“对等关税”政策。
如果说自今年1月20日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是零敲碎打的、是针对少部分国家和商品的,那么本次宣布的“对等关税”则是全方位的,相当于向全世界“宣战”,只不过打的不是热战,而是贸易战。
先来看下“对等关税”的实施细节。
美国的关税新政并不是对所有国家、所有商品采取统一的关税税率,而是分门别类,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类。
第一,10%的最低基准关税。
指的是不在“特殊名单上的国家和商品”,按照进口价统一征收10%的关税,这也是本次“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后美国的最低关税税率。澳大利亚、巴西、沙特等国属于这类。
很多人可能觉得10%不高,请大家注意以往绝大部分输美商品的税率为零,这次瞬间涨了10个百分点,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比预期好一点而已。
第二,特殊国家(地区)特别对待,最高加征49%关税。
“对等关税”的核心是美国要把关税拉平,即某国对美国产品征收多高的关税,美国就对该国商品征收同样的关税,故美国测算了每一个国家针对美国商品征收的综合税率。
注意,综合税率指的不只是纯关税,还包括进口增值税、非关税贸易壁垒、汇率管制等。比如,美国认为欧盟对美国商品征收39%的综合关税,日本是46%、越南是90%。
为了彰显美国还是主张自由贸易的态度,美国对大部分“高关税的特殊国家(地区)”征收综合税率一半的“对等关税”。比如,新政实施后对欧盟国家进口商品征收20%的关税、日本商品是24%、越南商品是46%。
第三,特殊商品特别对待,设置专项税率。
除了根据国别制定“对等关税”外,特朗普政府还聚焦特定的行业。像对钢铝相关的进口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
举个例子说明专项税率如何适用。巴西属于第一类,美国对其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但巴西卖到美国市场的汽车不享受10%的最低“对等关税”,按照进口价的25%(专项税率)征收。
那么中国属于哪一类呢?明面上是第二类,实际上是最特别的一类,因为还“享受”了额外的特殊对待。
根据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各国关税税率表,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征收34%的“对等关税”。
看上去还没有几个东南亚国家高,但是34%仅指这次加的“对等关税”,没有算上美国之前两次分别针对中国单独提高10%的关税。累加但一起意味着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时会被征收平均54%的关税。
另外,很多媒体没有关注到另一项单独政策。特朗普签署了行政令,决定取消来自中国的低价值商品的关税减免优惠。原本我们卖到美国去的价值低于800美元商品是不需要缴纳任何关税的。这项政策无疑会对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跨境电商业务造成重大冲击。
面对来势汹汹的贸易制裁,这次我们如何反制?
肯定会继续和美国谈,但我觉得和“疯子”讲道理,告诉他贸易战损人不利己、增加的成本最终会由美国老百姓承担,无异于对牛弹琴,特朗普根本不会听。
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或者说满足特朗普的要求,具体来说,增加赴美投资额、降低对美产品的关税以及购买更多农产品之类的美国出口商品等。做到这些后,特朗普政府可能会稍微抬抬手,豁免部分产品的高额关税。
然而,光服软换取美国的“同情”显然是不够的,这会导致永远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看老美的脸色,而且还不一定能获得特朗普的“谅解”。典型的例子是越南,前几天主动下调了进口关税,可换来的是美国对其征收46%的高额“对等关税”。
因此,该上的反制措施一定要上,反正美国已经对我们征收54%的关税了,情况再差也差不到哪去,用不着顾虑太多。
与此同时,在我看来最好的反制措施并非用同样的贸易手段制裁美国,而是提振消费,让内需尽快替代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美国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全世界“开战”不就是仗着自己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是最大的甲方吗?
以消费为发展动力的国家能抵御国际形势的动荡,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得尽快转型,不能再指望外贸为经济发展做突出贡献了。内需是核心、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唯一解。
3月16日,两办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八大项共30条,而且首次在需求端发力,出台了不少刺激消费的措施。这是一个不错的转变,说明高层不仅认识到了消费的重要性,而且开始改变施政重点,不只把资源全都投在供给和生产端。
下一步,还应继续加大对消费的扶持力度,要做结构性改革,比如设计新的收入分配制度,投入更多资源在养老、医保等社保领域。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强大了,经济摆脱了对外依赖,才能真正跻身强国之列,不用再看别人脸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