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5日,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思齐在毛岸英工作的中央情报委员会机关举行婚礼,当时毛岸英距离27岁还差几天,刘思齐19岁。
结婚之前,毛岸英特地找到毛主席汇报说:“我和思齐商量过了,结婚之后暂时住在机关里,我们都有随身的衣服,也有现成的被褥,不用花钱买东西。”
一向提倡节俭的毛主席这次破例请儿子儿媳吃了饭,在菊香书屋的西屋里办了3桌酒席,请了一些老同志两夫妻,这天毛主席特别高兴,他在酒席上发言说:
“今天是我家办喜事的一天,也是我有生以来最高兴的一天。看到儿子结婚,我非常高兴,感谢大家来参加婚礼。”
本来,毛岸英和刘思齐是不要父亲送礼物的,但毛主席还是送了两夫妻一件自己去重庆谈判时候穿的大衣。
刘思齐、毛岸英和毛主席、李讷在一起
他嘱咐新人说:这件大衣白天岸英可以穿,晚上睡觉可以盖,你们俩都有份!
可以说,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戎马倥偬,解放之后又为了新中国的独立、自由和繁荣殚精竭虑,很少有这么开心的时候。
结婚后才一年,毛岸英就瞒着刘思齐参加了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仅仅一个多月后就不幸牺牲。
毛岸英去朝鲜时,刘思齐因为阑尾开刀手术还在医院休养,丈夫骗她说“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刘思齐毫不怀疑,一直在等着他回来。
1951年1月2日,毛主席终于得知了儿子牺牲的消息,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毛主席在这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特地嘱咐秘书叶子龙,让他不要马上把消息告诉刘思齐。
毛岸英(后左二)入朝前在安东留影
老年丧子对毛主席的打击是沉重的,但他强忍着悲伤从噩耗中走出来,反而安慰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有关系!”
比起自己,毛主席更担心的是才21岁的刘思齐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当年亲家母张文秋在两个年轻人结婚时曾对他说:“思齐和岸英结婚,这是他们的幸福,也是我的幸福。”
可是,这样的幸福再也不能回来了,这让毛主席感到难以面对刘思齐母女。但令他更加不安的是,蒙在鼓里的刘思齐压根就不知情,她还是每周都到菊香书屋看望毛主席。
每次见面,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爸爸,您收到岸英的信没有?岸英为何几个月不给我来信?”
这时毛主席只能强颜欢笑,宽慰儿媳说“放心,岸英应该就快回来了吧。”他有时候会给刘思齐讲自己家里五口人为了革命牺牲的事情,希望将来刘思齐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时能有所心理准备。
50年代的刘思齐
后来,刘思齐在无意间收到了一张毛岸英穿着志愿军军装的照片,这时她才知道丈夫去了朝鲜,可直到朝鲜战争结束毛岸英还是没有回来。
一种巨大的不祥预感开始笼罩在刘思齐的心头,因为当初她拿着毛岸英的照片追问父亲毛丈夫的去向时,毛主席就承认得很勉强,如果不是岸英在朝鲜出了事,为什么会这么久都不给自己来信呢?
眼看这事已经瞒不下去,毛主席终于决定把事情讲清楚,但他怕刘思齐想不开,又专门请了周总理在场,打算好好开导儿媳。
果然,刘思齐尽管早就有所准备,但还是被这个消息击倒了,毛主席看到悲痛欲绝的儿媳,自己也似乎回到了三年多前的那个晚上。
他木然地坐在桌边,既不说话,也没有行动,只有两行泪水无声地淌落下来。
刘思齐和毛主席
还是周总理提醒了一下刘思齐:“思齐,你要节哀,你爸爸的手都冰凉啦!”这才让刘思齐恍然惊醒,作为父亲,毛主席的悲痛一点也不亚于自己啊!
她不忍再让毛主席伤心,于是捂着脸回去了自己的房间。在随后的日子里,刘思齐茶饭不思,日渐消瘦,连学都不想去上了。
毛主席不想刘思齐在本该盛开的年纪就这样匆匆凋谢,毕竟她才23岁,往后的日子还长呀!
于是他找准机会再次开导刘思齐说:“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孩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人民牺牲。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
刘思齐的亲生父亲是革命烈士刘谦初,他在1931年牺牲,所以刘思齐出生以后就没有见过父亲。
毛主席给刘思齐写的信
也就是从这时起,毛主席真正把刘思齐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在书信中总是像“岸英儿”一样称呼儿媳为“思齐儿”甚至“亲爱的思齐儿”,为了弥补心中的歉疚,他对刘思齐的生活学习总是格外关心,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女儿。
1954年底,刘思齐去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和力学系学习深造,但因理科非自己所长,又在1957年10月转入北京大学俄语系学习。
春去秋来,一转眼刘思齐已经31岁了,而毛岸英也已经牺牲11年之久,这11年里,刘思齐抱定了为毛岸英坚守一生的信念,绝口不提改嫁之事。
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现在刘思齐就是自己的女儿,女儿大了嫁不出去,做父亲的哪有不着急的呀!
“老父亲”觉得亲自找刘思齐谈改嫁的事似乎有些唐突,于是找到了刘思齐的妹妹邵华,请她去探探口风。
刘思齐和邵华
结果刘思齐一口回绝说:“岸英瞒着我去了朝鲜,再也没有回来,我最后连他的尸骨都没有看到,连他的墓地都没去过,怎么可能考虑再婚的事?!”
刘思齐曾经是毛岸英的妻子,这一点不假,但毛岸英都去世那么多年了,现在又不是封建时代还提倡妇女为丈夫“守节”,这种心态要害死人的呀!
随后,毛主席特地安排刘思齐和中国赴朝鲜代表团一起到朝鲜给毛岸英和其他牺牲的志愿军同志扫墓,可是从朝鲜回来以后,刘思齐的情绪反而更加低落了。
因为刘思齐长期在北京大学学习,一年到头也见不到毛主席几次,而且也不能随便进出中南海了,她给毛主席写信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
深知刘思齐心结的毛主席下定决心,要给“大女儿”做做工作,让她放下包袱,重新开始寻找自己人生的幸福。
1959年刘思齐在朝鲜
1961年6月13日,他提起笔给刘思齐写了一封信:
“女儿:你好!哪有忘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是不是?脑痛要注意。是学习太多的原因。还有总是要结婚,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自古以来,丈夫去世以后改嫁的媳妇不少,可当公公的劝守寡的儿媳改嫁的可真不多!有哪家的大人愿意自己家里人无缘无故出去的?
但是,刘思齐尽管收到了信却又不愿意主动谈朋友,又等了几个月,这个“择婿”的工作只能毛主席亲自代劳了。
1961年秋天,刘思齐到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毛主席急忙找到时任空军副司令员刘震,问他能不能给刘思齐物色位靠谱的对象。
刘震上将
刘震当时还兼着空军学院院长,对于毛主席的委托他不敢怠慢,急忙开始从空军学院的年轻教师里寻找人品过硬、背景干净、还未婚娶的男同志。
一来二去,他得知学员的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也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家里父母都是普通的渔民,而且在苏联时曾经和刘思齐有过一面之缘。
杨茂之是河北唐山人,与刘思齐同岁,老实本分,人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生得高大俊朗,只不过因为不善言辞,又忙于工作不太懂哄女孩子开心,所以愣是给耽误了。
刘震特地找到杨茂之,组织上打算给他安排相亲的事,而且相亲的对象是刘思齐。在征得了杨茂之的同意后,刘震又向毛主席推荐了这个年轻人,请他安排刘思齐和杨茂之见一面,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撮合这门亲事。
刘思齐并非不了解毛主席的苦心,父亲一直以来的谆谆善诱也让她十分感动,对女人来说,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是最好的归宿,现在毛主席还在,可是有朝一日他去世后自己该怎么办呢?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长远
这次毛主席介绍对象刘思齐并没有拒绝,而是应约和杨茂之见了面,二人见面后感觉不错,很快就有了结婚的意向。
1962年2月,刘思齐和杨茂之结婚了,毛主席这次真的成了宠溺女儿的老父亲,除了手书一幅自己的《卜算子·咏梅》送新人外,又专门送给刘思齐300元钱,让她自己去挑选心仪的礼物。
《卜算子·咏梅》中有这么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谓适时应景,妙处在不言中。
刘思齐和杨茂之成婚后琴瑟和谐,二人育有二子二女,子女在各自领域皆有成就。
不因毛岸英是自己儿子的缘故耽误刘思齐的一生,也不因刘思齐是自己女儿的缘故就给她找什么高门佳婿,只有体会为人父、为人翁的不易,才能见到毛主席人格的伟大。
刘思齐、杨茂之和自己的子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