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试剂,它能够模拟体内细胞外基质的环境,为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等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正确使用基质胶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基质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实验。
一、基质胶的使用方法(一)薄胶成胶方法冻融与混匀:将基质胶从-20℃冰箱取出,置于4℃冰上过夜冻融。冻融后,用预冷的移液枪头轻轻混匀基质胶,使其呈匀浆状。
加入培养板:将需要使用的培养板置于冰上,按照每平方厘米生长面积加入50μL的基质胶。
成胶:将培养板放入37℃细胞培养箱中,放置30分钟,基质胶即可成胶,之后便可进行细胞接种等后续操作。
(二)厚胶成胶方法冻融与混匀:同薄胶成胶方法中的第一步。
混合细胞与基质胶:将培养的细胞与基质胶混合,用移液枪头使其悬浮于基质中。按照每平方厘米生长面积加入150-200μL的基质胶。
成胶:将培养板放入37℃细胞培养箱中,放置30分钟,基质胶可成胶。成胶后,可以将细胞培养基质加入其中,也可以让细胞直接生长在胶表面。
(三)薄层包被方法冻融与混匀:同上。
稀释基质胶:根据实验需要,采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基质胶,并确定最佳包被浓度。
包被培养器皿:将稀释后的基质胶包被于所需的培养器皿中,包被量至少要覆盖整个器皿的生长表面。然后在室温下孵育1小时。
去除未结合的基质胶:用无血清培养基轻轻冲洗,去除未结合的基质胶。
二、基质胶的注意事项(一)储存与运输储存条件:基质胶需在-20℃条件下储存,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
运输方式:采用干冰运输,确保在运输过程中基质胶不会发生变质。
(二)操作环境无菌操作:所有操作均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试剂瓶瓶盖可用70%乙醇擦拭,并自然干燥,以防止污染。
温度控制:Matrigel在22-35℃温度环境下会快速成胶,因此溶解时需在4℃冰上过夜冻融。所有用品在使用前需置于冰浴,必须使用预冷的移液管、吸头及小管操作Matrigel,以防止其提前成胶影响实验。
(三)使用细节避免多次冻融:可将冻融后的Matrigel分装在多个小管,所有分装均需用预冷的冻存管,迅速冷冻并保存,避免多次冻融影响其性能。
稀释浓度:为了保证Matrigel基质膜的成胶性能与稳定性,稀释浓度不应低于1:3,可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且Matrigel成胶后应立即使用。
细胞与基质胶混合:细胞与基质胶混匀后,需置于冰上放置,并尽快进行后续操作,如注射等,避免基质胶聚合。同时低温能降低细胞代谢,维持细胞活力。
细胞接种数量:不同细胞的成瘤能力等特性不同,所以细胞接种数量需结合预实验确定最佳值。
基质胶浓度:稀释后的基质胶浓度不可低于4mg/ml。
三、基质胶的应用实例(一)细胞培养基质胶可促进多种细胞的贴壁与分化,如上皮细胞、肝细胞、Sertoli细胞、黑色素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甲状腺细胞及毛囊细胞等。同时,它还能影响乳腺上皮细胞的蛋白表达,支持外周神经的新生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分化。
(二)肿瘤研究高浓度的基质胶适用于研究体内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迁移及肿瘤模型的建立等。在小鼠成瘤实验中,将收集的细胞与基质胶按1:1的体积混合后注射到小鼠皮下,可有效促进肿瘤形成。
(三)血管生成研究在体外血管形成实验中,将基质胶包被于培养板后,接种血管内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形成血管网络。此外,基质胶塞实验是体内探究血管生成的一种技术,可用于分析调控血管生成的基因、小分子或者信号通路。
四、总结基质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试剂,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帮助,助力科研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