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自己一事无成,却接受不了孩子太平庸,我是不是有病?

颜阎军武 2025-04-15 10:20:38

这样的焦虑并非有病,无数家长正在经历同样的内心冲突。我何尝不会呢。借着回答这个问题,也是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病因”一,是捆绑的心理。

很多(优秀)父母潜意识里把孩子当成自己人生的续集,试图通过子女的成功证明自己价值。

看到题主对问题的说明“孩子成绩差我就受不了”,是不是把自我价值感和孩子的成绩单紧紧捆在一起了呢。

其实我们的父辈也是如此。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我们多少都带着对自己人生的遗憾偷偷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没得到的尊重,没赚到的体面,都想通过孩子来得到。

可孩子不是我们的续集,他们有独立的人生,有自己的天赋树和技能点。

“病因”二,是认知的错位。

我们容易把当下的教育环境等同于自己的童年。但今时今日教育的“卷”度,是我们自己的学生时代万难匹敌的。现在小学生日均学习时长是我们儿时的2倍也不止吧,连周末也没自太多坑妥的时间。

大多数家庭都是这么卷,再不是学习态度好、多花时间学习,就能把成绩提上去的了。

孩子的学习成绩“平庸”,不是太正常了吗?断不是孩子自己努力甚至家长一起努力就能改变的。

“病因”三,是对“结局”的迷恋。

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孩子的小脸时你的心情

吗?你全部的盼望只是一句:“希望Ta平安健康过一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慢慢就对孩子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期待。孩子一旦达不到我们的期待,我们就会崩溃、失望,仿佛我们都忘了自己的初心。

“我们太迷恋结尾了,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伟大的生命和美好的爱可以见证和体验,但只要结局不尽如人意,我们立刻觉得这是悲剧。或者正好相反,只要结局有一刻的救赎,一生的不公和痛苦都可以忽略不计。”

我很喜欢这段话。

怀疑自己有病的时候,想想自己最初的期待

是什么。找找当初纯粹的心情~

“孩子必须优秀”的目标,是不是可以换成是“孩子可以优秀,但必须快乐"?

而且“优秀”本来就是个太主观的概念。参差多态才是世界本来的样貌。

就像欣赏森林里各种各样的植物,有的孩子长成小树,有的孩子开出小花,有的孩子长成一株不知名的植物了,在风中自在地摇头晃脑,也很美啊。

不如把注意力从孩子的成绩单转移到自己的人生体验上:

对孩子的评价,从“学习成绩”多迁移到其他的特质上。

首先是允许孩子做个成绩“差”的普通人,就

像我们也允许自己“一事无成”。这是“道”。

再看看自己的能接受的底线在哪里,然后去找找帮孩子提分的具体路径。

但最后的最后还是:孩子是可爱的,你不能只在Ta成绩好的时候才觉得Ta可爱。

0 阅读:6

颜阎军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