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听到房子快到70年产权到期的消息,很多人的心都咯噔一下。
尤其是像62岁的何阿姨那样,刚刚发现自家房子的土地使用年限只剩10年,心里就开始打鼓:
“房子还能住吗?是不是要被收走?我这么多年的辛苦积蓄,不就这样打水漂了吗?”
这样的担忧,几乎是每一个产权将到期的业主的共同心理阴影。
那么,房子70年产权到期后,真的是“归谁”的问题?
我们买的房子,到时候会不会变成“废房”?本期,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帮你理清一些模糊的担忧,找到明确的答案。

很多人一听“70年”,就心里慌得不行,担心房子会被“收回”或者“作废”。其实,国家早就给出了明确回应——房产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会“自动续期”。
我在《民法典》第359条就看到:土地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不需要业主去申请续期,也不用担心一夜之间房子被“收走”。
当然,续期要交费用,依据法律法规来执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高额收费标准。
另一方面,有个过渡政策给出了“慰藉”——在产权到期后,不用专门去办理续期,也暂时不用缴费,房子还能正常交易和过户。
这个政策最早来自国土资源厅的文件(函〔2016〕1712号),公告内容是:在产权到期后,居民可以直接办理过户,没有额外的手续或费用。
举个例子:
你有一套100平的房子,续期费用最低在15.6元/平米,也就是大概1560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实际操作中,业主们不用担心“突然被收回”,大部分情况都是平稳过渡,房子还能“用”到未来的日子里。

这也是为什么要搞清楚“土地性质”的原因。
像我们平常买的住宅,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未来续期问题大多都能顺利解决。
杭州拱墅区等地,从2021年到2025年的政策来看,产权到期的住宅,过户时不用收费,就相当于未来还能“续费续到天荒地老”。
但问题来了,如果你买的是商业用房、公寓或者工业用地,那可就不一定了。
有些土地性质是“出让70年就归国家所有”的,续期就不是自动续了,而是得交费,还可能被限制续期或者变卖。
尤其是商办性质的写字楼、公寓,很多合同里面写明“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需另行缴费”,而费用也不一样,可能比住宅要高。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大家一定要看清你所购买房产的“土地性质”。

不少人担心“产权70年到期后,房子就变废墟”,其实,这个担忧多半是盲目紧张。因为,国家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让70年到期的土地还能“再续”,不用担心房子立刻变废。
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
要知道,产权到期后,也可能涉及到赔偿、续费的问题。再者,商业地产、工业用地的续期制度还在探索中,未来政策可能会调整。
——重点提示:
①住宅土地用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70年到期后会“自动续期”。
②续期没有高额收费,起码目前没有明确的高价续费标准。
③不同类型的土地性质可能意味着不同的续期政策,商业、工业用地续期不一定那么方便,也不一定“自动续费”。
④购买前,一定要确认土地性质,了解好合同中的续期条款,否则到时候可能吃大亏。

最后,给大家几点提醒:
不要盲目等待“房子会被收回”的传言,法律早已明确房产到期后的处理方式。关注土地性质:住宅用地基本没问题,但商务、工业用地情况不一样。买房时一定要问清楚土地用途和续期政策。资料保存要完备:房产证、土地使用说明、购房合同都要保存好,遇到问题能及时应对。了解地方政策:不同城市执行细节不同,比如杭州等地都推出了过渡措施和政策解读。一方面,国家对“土地使用权到期”的问题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让“自动续期”成为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实际操作会有所不同,建议购房者在购买前务必要问清楚,尤其是商务和工业企业用地的相关条例。

总的来说,70年产权到期后,我们不用太过担心。
法律和政策都在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房子没那么“容易出问题”。未来,相关政策还会不断完善,逐步实现到期土地的平稳过渡。
提醒大家:购买房产,除了关注产权年限,更要搞清楚土地性质和合同条款。房子虽是“家”,但买房也是一项“投资”,一定要擦亮眼睛、理性判断,别被虚假的“恐慌新闻”带偏了方向。

你也许还会问:“那我该怎么应对即将到期的房产?”答案很简单:保持关注官方政策,咨询专业人士,确认土地用途和合同细节,做好准备。
毕竟,房子还是房子,未来的路,需要用法律和常识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