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乃新中国成立后首战,亦是规模空前之役。
放眼华夏千年,未曾有此等众国联军齐聚,被中国逐一击退。
此役既为新中国奠基,又为人民解放军扬威于世。
但背后的决策之艰,非寻常可知。
当时朝鲜战事本为深坑,斯大林设局,美国介入乃必然。
朝鲜处于如此微妙之地,中美对峙不可避免,双方交锋,胜败尚未可知,伤亡消耗却已在所难免。
抗美援朝一战,虽艰险重重,却将中国的意志与力量展现于世界。
抗美援朝,毛主席巧避斯大林挖的坑,如今普京却踩个正着
博弈同局异势,战略各怀心机
许多人说,眼下的俄乌冲突,真像极了当年的朝鲜战争。
细细品味,俄罗斯、乌克兰、北约、美国各方的盘算,似乎与当年朝鲜战事爆发前的情势,有几分相似。
时代不同,利益纠葛依旧复杂,背后那股暗流,也未必完全变了。
如今俄乌情势,虽时过境迁,却依然令人不免遥想当年的风云变幻。
几十年前,中、苏、朝三国关系盘根错节,而毛主席在这些纷乱中,深知权衡三者利害、保持平衡乃是关键。
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冷战漩涡,正与美国磨刀霍霍,针锋相对。
苏联虽雄踞欧亚,却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远东的安全是它的命门所在。
于是,中国便成了它极需的一面屏障。
这是为了守卫远东,也是为了在这大棋局中,拿中国去试探美国的底细。
虽然中苏在朝鲜问题上看似立场一致,但细究下去,双方的算盘却各不相同。
斯大林顾虑重重,他怕苏联直接插手朝鲜战争会激怒美国,后果难以预料。
可若坐视不理,朝鲜半岛的动荡又未必能保住苏联在远东的既得利益。
更何况,朝鲜局势对中国来说,威胁更是近在咫尺。
于是,让中国参战,成了苏联心目中最理想的方案。
毛主席明察秋毫,在各种势力博弈中,硬是力排众议,做出了出兵朝鲜的艰难决策。
这样一来不仅消弭了中苏同盟初成时的危机,更让中国在苏联面前赢得了主动权。
毛主席后来不止一次提起过:“斯大林是什么时候对我们比较放心了呢?”
他说,那是在我们志愿军渡过鸭绿江之后。
战火一起,斯大林才放下心来,觉得中国并非半个铁托,而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国际战士。
倘若当时中国未参战,任由美国操控战局,火焰势必烧至东北。
到那时,苏联恐怕便会借口保护东北,再度伸手进来。
东北失守,中国极可能回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之前的窘境,大连、旅顺、中长铁路的自主权岂不又要落入他人之手?
这等结局,毛主席岂能容忍。
正是在这种左右为难之际,毛主席斩钉截铁地做出了决定,化解了当下的危局,也为中国的未来博得了一线生机。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朝鲜人涌入中国东北,许多人加入了中共队伍,成为了革命的一部分。
朝鲜领袖金日成,曾经组织过抗日联军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血战日寇。
林彪等人在1949年12月25日的报告中提到,当时在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服役的朝鲜人约有一万六千人之众。
朝鲜人民的贡献,确实无法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但是当时中国国内的局势,依然复杂而脆弱,尚有台湾悬而未决。
毛主席的心思,也未必全然在朝鲜,他的计划里,朝鲜问题理应在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再行处置。
可金日成心里早已躁动不安,想要速速统一朝鲜,收回南部。
他的雄心,与中国的冷静,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分歧。
自1949年5月15日毛主席与金日成会谈后,朝鲜方面便再无任何战备或战争动向的通报。
直到战争爆发第三天,金日成才仓促派遣一名武官通报战况。
即便如此,在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之前,朝鲜领导人对中国的援助意愿仍三缄其口,心存戒备。
朝鲜对中国的不信任,乃至隐隐的怨怼之情,可见一斑。
斯大林挖下的坑
朝鲜战争的爆发打在中国尚未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出兵与否成了巩固中朝、中苏关系,稳定社会主义阵营的关键节点。
金日成心存疑虑,对中国的援助持有几分警惕之意,毕竟,他对自己未尝不抱有几分幻想。
然而,单凭朝鲜一国之力,抗衡美国,未免如螳臂挡车。
一直到了后来,斯大林断然答复,苏联将不提供任何直接的军事援助,金日成无奈之下,方才转向中国寻求支持。
斯大林的算盘打得精妙。
他先是允许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随即又把这个“烫手山芋”递给毛主席,这无疑是一场考验,或许也是一种试探。
毛主席深知,若让朝鲜的天平倾向苏联一边,中朝、苏三国关系的平衡便难以维系,而中国必然会陷入被动。
所以说,这场朝鲜战争本身,便是斯大林精心挖下的一个坑。
战事一起,美国介入的可能性便不可避免,而朝鲜的战略位置又注定中国难以旁观。
中美双方直接交锋已成必然,无论胜负如何,耗损的终究是中美两国的力量,苏联则可以坐收渔利。
胜了,苏联可以驻军朝鲜,窥探中国;若败了,苏联也可借机驻扎东北,进而威胁中国主权,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这坑,同时给中美挖下。
跳与不跳,主动权似乎握在美国手中。
美军只要止步于三八线,或者至少不过分逼近鸭绿江,中国便尚有余地,不至于贸然参战。
然而,若美军真打算饮马鸭绿江,意图将战火烧至中国家门口,那么中国便不得不战,已是别无选择。
毛主席心知肚明,出兵与否,根本不在中国一方的意愿。
如果美国留有余地,中国或许还能保持观望。
但美国继续步步紧逼,试图拿鸭绿江作饵,纵是身处泥淖,亦不能袖手旁观。
倘若当年中国没有出兵抗美援朝,最糟糕的局面,大抵是整个朝鲜半岛落入美国掌控,而金日成政府很可能会狼狈流亡于中国东北。
这么一来,金日成政权便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潜伏在中国的国土之上,不仅牵动中美关系,还会搅得国际局势风云突变。
朝鲜半岛在美军的庇护下,与日本形成合围之势,对中国的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造成直接威胁。
这样一来的话,中国的外交、安全,甚至国防,都将陷入极为不利的被动局面。
而且苏联的援助未必能给新中国带来长久的安宁,历史的经验早已证明,指望他人不如指望自己。
若中国一乱,社会主义阵营也难逃覆灭之劫。
保持朝鲜的独立,不仅能避免中美两国在东亚的直接碰撞,还能让朝鲜成为中国的“战略缓冲带”。
如此一来,不仅保住了国门,更巩固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势力范围。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朝鲜半岛在那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实在是举足轻重。
幸好,毛主席对这一战的预判,极为精准。
料事如神也罢,未雨绸缪也好,他深知此战不能不打。
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一腔无畏的血性,横刀立马,硬是凭着血肉之躯撼动了这个看似不可战胜的对手,在冰天雪地中书写了震古烁今的战斗篇章。
他们的表现,惊天动地,毛主席的预见,也正是让中国赢得东亚局势主动权的关键。
如果没有这一战,朝鲜问题恐怕会棘手一万倍。
令普京头疼的局面
朝鲜战争时,毛主席灵活周旋,巧妙避开斯大林挖的坑,倒是如今的普京,却是自个儿踩了进去。
俄乌战事胶着已久,普京与泽连斯基如同陷入一片烂泥地,越是挣扎,越是泥泞不堪。
美国与北约看得乐呵,递刀子,喊打喊杀的声音从未停歇。
如是有人就开始分析,预测这场战争可能重演朝鲜战争的老路,乌东四州或许成为新的“三八线”,无限期地搁置停战。
这样说来也并非全无道理。
细看乌克兰问题,便知其中端倪。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其谋略深远,目标直指确保竞争始终在对其有利的领域进行。
无论是经济、信息、法治,还是全球金融体系与先进技术。
至于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美国反倒不急,它可以进退自如,更不会为保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而与俄罗斯兵戎相见。
可俄罗斯的算盘却不似美国那般灵活。
乌克兰这道关口,关乎俄抗击北约东扩的成败。
一旦失守,意味着基辅将永远脱离俄国的势力范围,这是俄国大战略的重大挫败,其连锁反应不堪设想。
为了赢得这场关乎国运的对决,俄国必须付出重大代价,甚至不惜血本。
这是为在未来地缘政治博弈中赢得一张王牌。
俄乌之战,已经成为俄国对抗西方的试金石。
国内外目光如炬,盯着这场较量的每一步。
俄方的态度决绝,莫斯科坚决要在此与西方正面对决,堵住北约继续向东扩张的野心,甚至要将此前主动出击的西方逼退回俄国的势力边缘,确保其在近邻地带的行动自由。
这一目标,乃是俄罗斯大战略的核心追求。
然而,俄国的最大弱点恰恰在于,它面对的是整个西方世界,若全面敌对甚至发生冲突,普京每一个决策,皆如走钢丝般惊险。
这让他的每一步棋都艰难异常,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更加泥泞的困境。
其实,倘若“朝鲜半岛模式”在乌克兰施行,对俄罗斯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谓“三八线方案”,对普京来说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但要实现这目标,俄军得掀起更猛烈的攻势,方能一举击败乌克兰,方可划定停战线。
或许西方内部早有人私下提过此方案,以图尽快终结冲突,但形势所迫,基辅和西方国家哪会轻易买账?
眼下,他们可不愿被逼进这个“罢战”的死胡同。
俄乌冲突已然化作一场旷日持久的领土之争,火势燎原,焉能轻易收场?
双方针锋相对,均不肯让步,更别提什么短期停火了。
所谓俄乌之间的“三八线”,以俄方早已宣布吞并的乌克兰四州为界。
若真能以此划线停战,俄方自是“求之不得”。
毕竟,几经波折的“特别军事行动”目标,如今总算明朗了。
问题是,乌克兰岂会轻易点头?
纵使基辅愿意,美国和西方国家也绝不会答应。
这场战争,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它无须亲临战场,便能最大程度削弱老对手俄罗斯。
美国只需送些武器,砸点钱,便能打得俄罗斯元气大伤。
过往一年,美援乌克兰的武器装备价值数百亿美元,不过是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花销的九牛一毛。
正因如此,美国无意劝说乌克兰接受这种“三八线”停战,它巴不得战争拖得久些,俄罗斯受创深些。
普京心里也清楚,这场战争不是说停就能停的。
虽说如此,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普京也未完全关上谈判之门。
2024年东方经济论坛的问答环节中,普京再度表态,俄罗斯从未拒绝谈判。
随着时光流逝,俄乌双方都逐渐释放出愿意对话的信号,虽然条件尚未成熟,但任何有助于和平的尝试,都是值得期待的。
说到底,任何冲突的终结,最终还是要回到谈判桌前。
不论是战争如何打得天昏地暗,最后是一场拉锯式的博弈。
参考资料:影响毛泽东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主要因素分析——兼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阴树琪普京态度变了,俄乌和谈迎来转机?丁戈隆东